《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嫉妒,作為人的一種心理反應,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困擾著我們的情緒,讓人內心不得安寧。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牛津英語詞典把“嫉妒”定義為:在注視著另一個人擁有一些高於自己的優勢時,產生的屈辱感。

而韋伯詞典則把“嫉妒”定義為:在看到別人優秀或好運時,感到的氣惱、羞辱、不滿或不安,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厭惡,以及佔有相同優勢的渴望。

嫉妒對人的傷害之大,有時會讓人措不及防。

01、嫉妒意外降臨,讓人心有餘悸

那天,八歲的女兒放學回來,一言不發,情緒低落。

我趕忙上前詢問原因。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她說:“媽媽,我都不想上學了,因為我們班的女生都不理我,我主動跟她們說話,也不行”。

“但是為什麼呢?”

“這次考試我考了第一名,同桌萱萱就不高興了,第三節體育課上,她給其他女同學都送了棒棒糖,就是沒給我吃,還告訴大家不要理我”。

老公生氣地從餐桌旁站起來,說道:“這才多大點小屁孩,就學會拉幫結派,學會嫉妒啦?真是豈有此理”

女兒看到爸爸那麼生氣,傷心的哭了起來。

我瞪了老公一眼,趕緊把孩子領到裡屋,摟著她安慰道:“寶貝,不要難過,你沒做錯什麼,這件事不怪你”

女兒嗚嗚咽咽地說:“可是她們都不理我,連我最好的朋友見了我都躲,她說她怕萱萱找麻煩,可是我還想和她做好朋友呢”。

看到孩子如此傷心難過,我心裡也不好受。

這時老公笑著走了進來,對女兒說道:“小寶,爸爸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女兒疑惑地看著爸爸的臉,充滿了期待。

老公說:“這個週末剛好是你的生日,我給你買一個大大的蛋糕,到時候咱可以把你們班的女同學請來吃蛋糕呀?她們看你這麼真誠友愛,就不會再疏遠你啦,好不好?”。

我和女兒相視一笑,都默認了這個好辦法。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那個週末,我們一家人樂樂呵呵,用真誠待人的態度,請女兒班上的女同學到家裡,吃了蛋糕,又合了影,孩子們其樂融融,女兒笑得非常開心。

一場嫉妒風波就這樣消除。

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我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我始終想不明白,剛剛八歲的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強烈的嫉妒心呢?

02、正確認識嫉妒,學會分析事物

這個問題,直到我閱讀了《幸福之路》這本書,才逐漸明白:嫉妒,是人類最普遍的、最根深蒂固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從不滿一歲的幼兒那裡就會體現出來。

比如:父母對一個孩子表示更多關愛,而對另一個比較冷落,那麼就會被另一個孩子覺察出來,進而引起憎恨。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幸福之路》這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的經典之作。作為二十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作家以及邏輯學家,他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遭受不幸的眾多男女,找出了擺脫困惑的方法。

在書中第六章,羅素重點講述了:在人性的所有特點中,嫉妒是一種最不幸的情緒,不僅嫉妒者希望別人不幸,而且他自己也因嫉妒而遭受不幸。他不是從自己的所有物中引出快樂,而是從別人的所有物中引出痛苦。

在人的一生中,大概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嫉妒的經歷體驗,這種情感被視為道德上的罪過,或者視為一種需要用正直思想去努力克服的弱點。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嫉妒作為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並不是在盲目或隨意的相互對比中產生的,它總是存在於一種特定的情境中,且需要具備四個條件才能正式形成。

1、對方與我們的社會階層、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相似的前提條件下,在相互比較中,比不上對方產生心理失衡。

2、這件事是我們一直所渴求的,與自我相關度高的事物,當他人在自己在乎的事情上比自己更優秀時,就會引起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導致嫉妒產生。

3、在與他人作對比時,我們主觀上感覺那人不值得擁有這樣的優勢,或者感覺那人只是“運氣太好”,為此感到不公,從而導致嫉妒。

4、在想象中認為自己有能力控制或者改變某件事時,我們就會嫉妒已經在這件事上獲得成功的人。

羅素認為:嫉妒這種“有敵意的”情感,一旦氾濫,就會對任何美德,甚至對最有用的特殊技巧的運用,造成致命的傷害。

比如:為什麼醫生可以坐汽車上班,而工人只能走路?為什麼公務員可以在體面的寫字樓裡辦公,而建築工人就得面對大自然的風吹日曬?為什麼有錢人就可以僱傭保姆,自己卻每天親力親為?

對於這些看的見的社會現象,嫉妒者往往緘口不語,但內心卻暗暗較勁,尋找心理平衡的出路。

無論是誰,如果他想得到幸福,那麼就必須客觀分析事物,消除嫉妒情緒。

03、嫉妒是種缺陷,擺脫需要方法

事實上,嫉妒是一種缺陷,部分是道德上的,部分是智力上的,它永遠看不見事物本身,而只能看見事物之間的關係。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消除嫉妒情緒呢?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對於普通人來說,消除嫉妒的方法就是找到幸福,雖然嫉妒情感是找到幸福的絆腳石,是人在經過對比後,所形成的一種病態的不甘心。

就像一個孩子,當他發現家裡的兄弟姐妹們,都比自己更受父母喜歡時,無形中就會形成嫉妒的習慣。

長大後步入社會,他就會特別敏感那些被別人忽視的不公平現象,只要類似的現象一出現,他就能立刻覺察出來,即便是沒有發生,他也會想象著它們的存在。

這種性格的人註定是不幸福的,他會變得越來越敏感。

剛開始和朋友交往時,他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不受歡迎,後來,他會用自己的行為證實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比較性思維方式”,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會導致幸福快樂的事來臨時,自己依舊感受不到快樂。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比如:幾個朋友相約一起去春遊,面對春暖花開的滿園春色,面對小鳥“啾啾”的悅耳之聲,大家會沉浸其間,身心舒展,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

而嫉妒者會認為:今天雖然天氣不錯,春意盎然,小鳥歌唱,但是雲南西雙版納的景色比這裡要強百倍,那裡的鳥兒歌唱的更清脆動聽。

經他這麼一想,明媚的陽光瞬間失去光芒,鳥兒的歌聲變成了煩人的噪音,眼前的鮮花美景,彷彿都不值得一看了。

映射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嫉妒者也是這樣的態度,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無意間進行一番對比,然後得出結論:自己的沒有別人的好。

即便是擁有了漂亮的女朋友,他也一樣覺得,比他人遜色不少。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這種愚蠢至極的想法,這種毫無意義的對比,都是徒勞無益的。對於聰明人來說,他絕對不會因為別人擁有了自己沒有的東西,就停止享受自己已有的東西。

羅素說:如果你渴望榮耀,你可能會嫉妒拿破崙,但拿破崙會嫉妒凱撒,凱撒會嫉妒亞歷山大。

這種無休無止的嫉妒,沒完沒了,持續不斷。

實際上,在歷史上或者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比你更成功,你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去擺脫嫉妒:

1、充分享受自己得到的快樂

2、專心去做自己必須要做的事

3、避免將自己與想象中的比自己更加幸運的人進行比較

唯有如此,你才會真正擺脫“嫉妒惡魔”,進而客觀地認識周遭環境,避免被“嫉妒心”反噬,從而給自己的內心解綁,走出嫉妒困境。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從2000年開始撰文,曾任《健康之家》雜誌作者,專注情感、兩性、職場類寫作,希望與志同道合者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