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沒有宗教麼?不要再錯了,我們古代傳承的民間宗教很發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緬懷故去的先人。

在這裡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的烈士表示哀悼。

之前讀過一本甲骨文系列圖書《左道》,文中探討了中國民間宗教文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書中觀點很有意思,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當然下面的敘述觀點來源於作者的研究,並非貓君我的原創,我且說之,你且看之。


中國自古沒有宗教麼?不要再錯了,我們古代傳承的民間宗教很發達

美國學者萬志英著《左道》

今天我們將民間的宗教信仰活動定義為了迷信,認為是矇昧時代的糟粕。當然,這個定義沒有問題,可是如果研究民間的宗教信仰活動發展的歷史軌跡,我們還是能夠從中感受到先人們當時的社會心態以及其在推動社會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商代以前的宗教是祖先崇拜,那時的人們對逝去先人的亡魂是一種畏懼心態,認為他們是宇宙統治神與世人的中間人,種種祭祀行為更多的是為了取悅。如果發生了疾病,則認為是對先祖的不虔誠行為招致的災禍,這時候要通過巫卜來進行詢問與贖罪。商代的統治者也是擔負著主持祭祀儀式的首領,其形象是亦人亦巫,而不只是一個世俗的統治者。商代的國都也是一個大型的祭祀場所,而不是現在意義上的政治中心。

中國自古沒有宗教麼?不要再錯了,我們古代傳承的民間宗教很發達

古代的首領通常擔負著主持祭祀活動的職責

到了周代,祖先崇拜的宗教觀念發生了繼承與改變。世人的祖先不再是一個具有強大威力的鬼神,神靈的統治者是"天"。而民間的統治者變為"天子",天子遵守"天命"即禮儀道德,這是宇宙運轉的規律,代表"天"統治世俗世界,天子對世俗世界的統治受命於天,其舉動受到"天"直接關注。此時國都變成了統治者祭拜天神的地方,而城市則是分封之地的貴族祭拜先祖的地方。周代開始強調對祖先道德的繼承,以便恩澤子孫,保持家族長盛不衰。祖先蔭庇這個概念便是從這時開始的,其意義更重要的是對在世之人的道德約束,而不是對祖先強大威力的懼怕。此時民間對祖先的祭拜更多的是安撫,安撫其留在墓中,不要滯留人間。

漢代繼承了周代的德治觀念,但是開始興起了多神崇拜,一些傳說中的先人開始具備了神格。道家的興起很快成了王公貴族的宗教,他們試圖引領民間的種種宗教行為,一些神祇被從祭祀中除去了,並仿照現有的官僚制度描繪了死後的世界。民眾開始擔心死後會受到冥界審判,此時祖先亡魂的地位再一次下降,需要依靠子孫的保護來免除在冥界的困難。這時候墳墓的奢華修建到達了頂峰,這來源於人們對死後福利的不安。這個時候一些民間宗教也開始興起,如天師道,它的存在回應了民間對宗教的根本訴求,即不安與贖罪。

中國自古沒有宗教麼?不要再錯了,我們古代傳承的民間宗教很發達

古代奢華陵墓的復原圖

漢朝之後中國進入了大分裂時期,佛教的傳入帶來了新的生死觀念,與中國本土民間宗教的結合使得這個時代的民間宗教信仰更加複雜,併產生了生魂的概念,祖先亡魂與鬼魂也在這一時期的形象開始變得模糊不清。一些正統的宗教此時也開始將民間信仰中的魔王與神祇收到了自己的宗教觀裡。此時的正統宗教傾向於讓民眾通過虔誠的信仰讓生魂與死魂一起得到拯救。

隨著隋唐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足跡逐漸向四周擴展,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為民間宗教帶來了山魈,他的具體形象現在也不可探究,有可能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也有可能是一些靈長類動物,加上人們的想象,山魈這一形象變得不可捉摸。

中國自古沒有宗教麼?不要再錯了,我們古代傳承的民間宗教很發達

各種形象的山魈

伴隨著這個時代戰爭而來的還有疫情,疫鬼與瘟神此時被創造出來並正式加入到了神祇的隊伍中,民間百姓開始對其祭拜以避免災禍降臨。

中國自古沒有宗教麼?不要再錯了,我們古代傳承的民間宗教很發達

這個時期鬼怪的形象逐漸增多

宋朝建立後,民間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舊的王公貴族在前期的戰亂中得到了重創,文化中心開始向民間轉移。宋以後,對神祇的祭拜不再由貴族主導,轉而流向民間。一些富商巨賈的作用下,城隍崇拜得到了極大發展,人們向其大獻香火,希望保護自己的生活穩定,避免外界邪魔的侵襲。此時的民間神祇不再像之前一樣高高在上、不可捉摸,而是變得更加具有人格,對民間疾苦有所回應。僧人和道士在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個類似"法師"的群體,他們可以代保護神的職責為民間百姓拔除邪魔,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民間巫覡。朝廷也開始對數量龐大的地方神祇進行封賜,將其列入正統。由此可見這個時代民間宗教對正統宗教的影響。

中國自古沒有宗教麼?不要再錯了,我們古代傳承的民間宗教很發達

東嶽大帝的形象一變再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地方神祇崇拜也開始向四周擴散,一些在某個區域紮下了根,而一些在另一個地方興起,但隨著時間的不同,神祇又被賦予了不同的形象,導致神祇出現了多重神格。官府的正統與民間的通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鬼神的形象也一變再變。這也是我們今天對一些神仙鬼怪的傳說爭論不休的原因。

書中對中國傳統民間宗教信仰的介紹就介紹到這裡,是不是一段很有趣的歷史研究?總體來看,民間宗教信仰是對當下生活的一個訴求,是社會發展與科技發展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今天當然已不再像古代那樣對自然缺乏認知,但是一些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就像今天清明節,我們更多的是藉此對故去親人的緬懷,同時也紀念為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做出了貢獻的偉人。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如果喜歡這個話題,可以留言我們繼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