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墨齋夜話——寒食節

寒食節在古代是獨立的一個節日,雖然與清明節相鄰,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分得很清。清朝以前在清明後兩日,從清朝曆法改革後定在清明前一日。節日的來源基本認為是紀念介子推,還有種說法是遠古對火的祭祀,每年這一天息掉所有火源,祭祀後請新火。宋蘇軾《徐使君分新火》:“臨皐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介子推死於公元前636年,距今已有2655年。屈原《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為之禁兮,報大德之優遊。”說明在戰國時期就有紀念介子推的活動。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因此也衍生出很多寒食節食品,各地各有不同,北方的蒸寒燕、南方的青團。其他習俗還有秋千, 宋代宰相文彥博《寒食日過龍門》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今天又是寒食節,老家的傳統習俗是一天不開火做飯,提前買下火燒、煮好雞蛋,到這天啃著冷火燒和煮雞蛋,來紀念被火燒亡的介子推。二十年前,我在山西,多次去過綿山,早已沒有了燒山的痕跡,山高林茂,很美!當地的縣級市叫介休市。因為一個人,有了一座城市、有了一個節日,可能也是歷史僅有的兩個之一!另一位就是屈原,比介子推去世晚358年,還有專門紀念他的食品:粽子,專門紀念他的節日是:端午。介子推投身於火,以禁火來紀念;屈原投身於水,以水上活動來祭奠。他們傳承給後世的是高尚與忠貞,是綿延不絕的華夏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們的精神永存!

2020-04-03寒食節於金陵

牧墨齋夜話——寒食節


牧墨齋夜話——寒食節


牧墨齋夜話——寒食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