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寒食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後來,因為寒食和清明離得較近,人們乾脆將二者合在一起只過清明節。實際上,清明是農耕節氣,寒食節則是民俗節日,二者並非一碼事。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起源

一般認為,寒食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終於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但也有人認為,介子推的“割股奉君”是民間傳說,並非歷史事實。由於文學作品中對介子推的故事“添油加醋”,最終致使介子推的形象離《左傳》的記載也越來越遠,並且與寒食節、清明節掛鉤。

習俗

❉禁火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

❉拜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到了唐代,寒食拜掃則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先賢、百姓上墳等。

❉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飲品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麵、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作為寒食日的食品。

❉插柳

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可謂盛極。

❉鞦韆

寒食節前後,春光明媚,適合踏春遊賞。而盪鞦韆則成了女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樂活動。如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詩詞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

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

光煙榆柳滅,怨曲龍蛇新。

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

——唐·盧象《寒食》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唐·韓翃《寒食》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雨中禁火空齋冷,

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唐·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粥香餳白杏花天,

省對流鶯坐綺筵。

今日寄來春已老,

鳳樓迢遞憶鞦韆。

——唐·李商隱《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洛陽城裡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唐·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入門堪笑復堪憐,

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

不知廚裡久無煙。

——唐·伍唐珪《寒食日獻郡守》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拜掃無過骨肉親,

一年唯此兩三辰。

冢頭莫種有花樹,

春色不關泉下人。

——唐·熊孺登《寒食野望》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時節恨飄蓬。

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

蜀魄啼來春寂寞,楚魂吟後月朦朧。

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

——唐·來鵠《寒食山館書情》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寒食將吾族,相隨過石溪。

冢花沾酒落,林鳥學人啼。

白水穿蕪疾,新霞出霧低。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唐·貫休《寒食郊外》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早入公門到夜歸,不因寒食少閒時。

顛狂繞樹猿離鎖,踴躍緣岡馬斷羈。

酒汙衣裳從客笑,醉饒言語覓花知。

老來自喜常無事,仰面西園得詠詩。

——唐·張籍《寒食看花》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寒食時看郭外春,

野人無處不傷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

半是去年來哭人。

——唐五代·雲表《寒食詩》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過盡徵鴻來盡燕,故園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誰憐。

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見說江頭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

別來此處最索牽。

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

——宋·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宋·楊萬里《寒食上冢》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滿衣血淚與塵埃,

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

幾家墳上子孫來?

明·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

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

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

——清·納蘭性德《菩薩蠻》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回出凡塵。

移來古寺種朱門。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幹柔條才數尺,千尋起自微因。

綠雲蔽日樹輸囷。

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清·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寒食節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清·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