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松香河的“大字香”是指崩松的香吗?绝不是,这里的“大字香”指的是可作祭祖祭神之用的一种植物香料,崩松虽可制香,但它的主要用途不在于此,也从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它是贡品。刘建封不了解满清宫廷用香典仪,他把两类性质不同的物品混淆在了一起。

《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很多抚松县老人都知道松江河原名是松香河,可若进一步追问松香河的“香”气由来,恐怕多数人就回答不上来了。

(一)

在《长白山江冈志略》一书中,留下这样的记载:“松香河,源出老旱河……土人云,数年前,吉林将军每年派员带人采大字香至此,以备供差。按,河两岸产大字香,较他处特多。查香木本:状如矮松,高不足二尺,枝黄实红,气味清馥异常。谚语南檀北松,即指此香而言。焚之可以除湿气、杀毒虫、避瘟疫、清脑筋。余过河上,采香掷野火中,其香味之厚,殆过于檀云。”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崩松


书中所说的“南檀北松”中的“松”应是指“长白山崩松”,又叫“北沉香”,是生长在险峻的石砬子上的珍稀树种,香味浓郁,是制作家俱和艺术品的上等材料。据说,民族英雄杨靖宇的遗体在1958年重新下葬时,靖宇县组织十多人历时二十多天时间去深山寻找崩松,为的是给将军作一副好棺木。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杨靖宇将军


松香河的“大字香”是指崩松的香吗?绝不是,这里的“大字香”指的是可作祭祖祭神之用的一种植物香料,崩松虽可制香,但它的主要用途不在于此,也从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它是贡品。刘建封不了解满清宫廷用香典仪,他把两类性质不同的物品混淆在了一起。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长白山江岗志略》


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香文化是与茶文化并列的高雅文化,满清入主中原后,香文化更是融入了独特的满族文化信息。史料记载,满洲八旗祭祀,不象汉人用炷香,他们用的是一种薰草,俗称“鞑子香”,是由长白山的一种植物加工而成。除“鞑子香”外,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学名叫野杜鹃,又名迎春花、干枝子梅、年息香、年祈香、安楚香、砬子香、一路香等,朝鲜族则命名为金达莱,也就是映山红。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鞑子香(映山红)


郑重场合下,满族人多用安楚香或年息香、年祈香等加以称谓。“安楚”的含义源于金代“按出虎”一词,是“金”的意思;“年息”也是“金”义,源出于清代“阿勒楚喀(河)—阿什(河)”一词。

满族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初时用它当茶饮,后碾成碎末制香敬祖,沿续至今。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满族家祭


黑龙江志稿中记载:“满洲人家祭……所用香皆自制,谓之年息香。香木产山谷石崖上,叶色浓绿,开红花,开花时香满山谷,立秋前采取。花叶阴干研为细末,烧之香气极佳。”

敦化岗子村也有唱年喜花歌、敬祖祈福的习俗,还过上了年喜花节。据《敦化民俗志》记载:早在清中时期,额穆赫索罗旗人就有折花口唱诵满族花儿歌谣,晒达达香祭祖祈福之俗。敦化市山杜鹃有两种,一种是早春山杜鹃,开花较早,当地人称为映山红,满语称为衣日吉纳。一种是年喜花,当地人称为鞑子香,达达香,满语称为安楚鲜。每当年喜花盛开时节,满族男女老少、姑娘、小伙子们就上山采撷,互相馈赠,表示美好的祝愿。岗子村附近的沙河,在《长白山江冈志略》里有记载。

在满族神话中,烧年息香与“阿浑年息”神有关。远古时代,混沌未开,神魔大战,“阿浑年息”神用香味驱散了恶魔耶鲁里的魔气。于是在人间,能使用年息香与神灵沟通的人,就是萨满。

还有一则关于“天池”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每逢七月十五这天,长白山上必有天火喷吐,浓烟滚滚,日吉纳格格挺身而出,战胜火魔,升上天空成为七仙女,而火魔喷火的山口变成天池。高居天庭的七仙女思念家乡,从空中撒下无数的日吉纳花籽为百姓除灾治病。日吉纳在满语中指野杜鹃。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映山红


满族人祭祀“敖东妈妈”时要唱送神歌谣“糜儿酒安楚香,敖东妈妈要回山喽……”

富察晨枫写的《满洲人的办谱与烧香》一文中披露,满族人在春节和办谱祭祀时要供祖爷牌位,根据姓氏不同,所供神祗牌位不同。祖一般供五处神位。第一位长白山神第二位佛多妈妈神都用汉香,第三位南炕“腓头神”,放香盒。第四位神是“敖杜妈妈”,即舍命救努尔哈赤的紫薇夫人(春兰),神位放于暗处,所燃之香为年息香。第五位神是“柳树神”,所燃之香为芸香。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满族家祭


满族采制安楚香的嫩叶规定须在旧历七月初七日前,因那时叶的香味正浓,各种鸟都躲得远远的,再加上长在高山之上,绝少野兽践踏,因此十分洁净高雅,不损神灵,符合萨满祭神的要求。

祭祀时,用秫秸棒挖出内瓤成空筒,舀上制好的年息香末撒在特制的长方形凹槽香炉碗里压平压实,用炭火由一头点燃,从左至右逐步燃烧。

这样看来,松香河的“大字香”实为“鞑子香”,是满族人常用的制香香料。之所以改为“大字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拥有满清官员身份的刘建封绝不会在书中用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词语给自己找麻烦的。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满族家祭


民国版《抚松县志》中对“鞑子香”有记录:常绿灌木,高一二尺,铁叶,春间就雪中开,淡红花色,灿烂可观,白山巅极多。对崩松也有记录:香柏俗名崩松,味最香,视为最贵重品,每以制箱柜,置衣不蠹制寿材经久不朽,为最上之木材也。

可是,从县志文字记载中根本就看不出“鞑子香”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都没有指出它的用途,一株再普通不过的花草怎么会是清朝皇宫贡品呢?为什么抚松文化记忆中从没有人提起过这段传奇的往事?

(二)

从近年来吉林省陆续披露的旧存档案中,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史料。在东北,专供满洲皇室采集土特产的山场共有五处即永陵龙岗官山、养贡鹿官山、四合霍仑贡山、藲梨贡山及安楚香贡山。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鲟鳇鱼


清代二百多年里,长白山的安楚香一直是朝廷专用的上品香料,从未间断。采香贡务,专由将军衙门所属果子楼负责。即使在《辛丑条约》签订的1901年,朝廷谕令一切可食贡物永远停止呈贡,如鹿尾、鲟鳇鱼等都在停进之列,安楚香却属“仍进者”断不可停;即使在风雨飘摇的宣统末年,果子楼仍贡香700束。由此可见,安楚香在清朝上层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尊贵。因其尊贵,许多其它采办事务可由地位低下的打牲丁去操作,唯独贡香采办事务必须由旗兵承担。每年,两名采香官率三十名采香丁风餐露宿几个月,前往长白山采集安楚香贡品,采摘时必怀敬畏虔诚之心,集体高唱《采香歌》,举手投足间包括言语都需洁净,谨遵敬神大礼,绝不敢有丝毫亵渎怠慢。这种场景持续了二百多年。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果子楼档案(一)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果子楼档案(二)


从旧档记录可知,采香丁们要采的香可不是随便在哪都能采到的,“产香之处,一名蛤蛄河,一名打牛沟,两处相距二百余里(此处存疑),俱在长白泊佐近,绝无人烟之处……唯此之处,绝无产香之区。”其中的“三道松香河接长白山之北坡,峻岭崇山,树木森密,阴崖积雪,经夏犹存。全赖荒甸弱草之中,产大小叶安楚香一宗。”

据北京大学哲学系王钊学者的研究,他们要找的安楚香是一种宽叶杜香也叫“七里香”,文献明确记载这种香料产于长白山,而且仅“产于山顶之阴十里许,蔓生坡麓三、四十处,不与众木杂,其高尺余,他处皆不产。”这就大大提高了这种香料植物的神圣性和珍稀性,采集安楚香的山称之为贡山,它的大致位置在老松香河与三道松香河之间,东西约二十里,南北五十里。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萨满祭天


估计满洲入关前,萨满都是用这种香去与神交流,接受神谕。但在入关后,由于满洲精英们远离长白山,过去的鲜活记忆已渐模糊,且长久以来满族萨满祭祀仪式一直都是口口相传,祭祀所用香料到底什么模样从来都语焉不详,为了保存下记忆,在乾隆年间,皇帝命汉族宫廷画师余省绘制画册《嘉产荐馨》,详细描绘了四种原产东北的祭祀所用香料植物,画中题名是白茅香、排草香、藿香和芸香。画册正本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宽叶杜香


王钊学者认为这四种植物依次是杜鹃花科宽叶杜香、细叶杜香、兴安杜鹃和疑似杨柳科的白背五蕊柳。他认为前两种就是需到长白山深处采集的大小叶安楚香贡品。当然两者相比,最珍贵的还是宽叶杜香,可是产量太少了,远远满足不了清廷需求,就算加上细叶杜香还是不够,实际上,清宫内务府还要收集配备产量更大的兴安杜鹃等作代用品,不过这样长此以往,在民间,人们已将真正名贵的安楚香与普通的兴安杜鹃混为一谈了。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杜香


《长白山江冈志略》无意中留下的记载为寻找宽叶杜香产地提供了线索。在旧有档案中,提到安楚香贡山的具体位置时,总要讲在濛江州境内,后来的学者就想当然地认定就是今天的靖宇县(靖宇县原名濛江县因纪念杨靖宇改名),岂不知,抚松县在未建县之前,也曾归属濛江州管制,濛江州和濛江县是两个地理范围不同的概念,因此神秘的安楚香贡山应该就位于今天抚松县松江河镇的境内。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芸香


从旧档案中得知,安楚香贡山是立有贡山碑的,但至今没有发现,碑的下落已成历史之谜。不过我们还是能从有关文献资料中找到端倪,锁定大致位置。

旧档案记载,从吉林城到产香的贡山,要乘船沿松花江逆流而上,到两江口地方登岸进山,一路经榆树河子、黄花松甸子、万利河、蒲春河、细鳞河,方到产香的贡山松香河,约计七八百里。这些地名都能在抚松老地图中找到,榆树河子是今天的榆树村,黄花松甸子是今天的兴参镇。万利河是万两河即今天的万良河,《长白山江冈志略》中有:万里河,源出平安岭,下流七十里,入松香河。蒲春河在今天北岗镇内,蒲春是满语意为“马口鱼”,细鳞河是今天泉阳镇的小细鳞河。小细鳞河尽头西侧的钎字号极有可能是采香丁们落脚之处,也是贡山标识点,钎字号满语意为“金扎”,即附近有小山的意思。

产香两个重要地点:蛤蛄河(也有写作蛤蟆河,《长白汇征录》里记:蛤蛄,形如螃蟹,前爪甚长,尾短而细,如蝎虎状,味美可食。民国版《抚松县志》中记为虾蛄俗称喇咕,而蛤蟆是青蛙的俗称)与打牛沟,也可从抚松老地图中搜寻。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满族家祭


老地图中有拉古河与大牛沟,恰位于老松香河与三道松香河之间。怀疑蛤蛄河应是拉古河,而打牛沟无疑是大牛沟,查抚松县地名志,大牛沟长25公里,宽2公里,沟内有松、桦、榆树,沟底平坦,多青苔,有一条小溪流过。牛为满语,意为青苔。拉古河后改名蝲蛄河,发源于大碱场东南七公里处,向西流入三道松花江,因河内多蝲蛄得名。碱场名源于满语,意为沟内有“三道眉鸟”。三道眉鸟学名三道眉草鹀,别名山麻雀,喜栖于明亮的丘岗有浓厚的杂草,并稀疏地分布着小柞树、小松林、小桑树的地区。老地图中,拉古河附近还有一处地名:靰鞡草甸子,接三道松香河,这些同前文对贡山的环境描述很相似。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白背五蕊柳


档案中还有这样的记录: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末,采香官喜庆(从名字中也能看出采香要遵循讨口彩,图吉利的禁忌)采香归来报称:三道松香河从来为产香之区,二道松香河为晒香之处,现闻听猎户刘春惠、吕成金说,有垦民报领此段荒山,似此久后人烟稠密,难免不无蹂躏,势必无处采捕,实与贡物大有关障。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抚松地图(1930年)


省署立即责派蒙江荒务局出员“查明四至,绘图详报”。查勘后报告的说明是,猎户刘春惠实名刘翰华,已居三道松花江(疑应为三道松香河)多年,素性强梁,在放荒及治安等事上常生阻力,所说多有不实。查验香厂旧址,四周晒香处,东南斜径到老松江河源约有百里,东北斜径亦有一百三十里,足敷采晒香草之用。省署批复:“将采晒贡香处所划清四至界限,立碑封禁可也。”“札到该处,即便遵照办理毋延。”从呈文中可清楚看出,东至分水岭,南至老白山根,老白山是长白山的另一称谓。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刘汉花小山、大牛沟、钎字号村、大碱场村


从抚松县地名志和松江河镇地图中,居然找到了一处名叫“刘汉花小山”的地方,可以大胆推断,刘汉花是刘翰华的谐音,1909年前后,参户刘汉花在山前培植人参,故称刘汉花小山,参户刘汉花就是猎户刘春惠,他绝不会想到,他这样一个普通小民的名字居然会堂堂正正出现在省署档案中,甚至有可能上达天听,更不会想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山峰会成为日后定位安楚香贡山的关键所在。刘汉花小山现归池西区管辖,是那片区域海拔最高的地方,山上长有杨、桦树。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刘汉花小山、大牛沟、钎字号村


也许,刘汉花小山就是安楚香贡山的一处,至少安楚香贡山就在那一带。不妨设想一下,如能在山上发现贡山碑,或找到了解情况的刘汉花后人,安楚香贡山位置之谜或许就能解开。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遥远的天空


《长白山江冈志略》还留下了两则与松香河有关的故事,丰富了安楚香贡山的神秘之感。一是讲一个叫宋十八的人去松香河采香时被一巨人掳走的奇闻异事。另一个是讲距松香河不远处有一葛藤山,俗名锅撑山。有一姓程的放山人,伏在山上一只奇异的白色蝙蝠身上,结果被带到很高很远的地方,一直飞向了天界。查《奉天通志》卷八十四可知锅撑山就是今天的果松山,现为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滑雪场。


(三)

古人把焚香视为君子四雅之一,且位列四雅之首。传统社会中,香文化曾广泛流行于统治者及文人之间,中国名著《红楼梦》中就有大量有关香文化的描写,从元妃省亲一段可一窥宫廷用香的礼仪,如元妃所到之处,有专人“金销提炉焚着御香”,“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元妃进入行宫后,“但见庭燎烧空,香屑遍地……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至于贵族生活中的香描写更是通过主人公贾宝玉的感受贯穿全书,香飘四溢。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元春省亲剧照


可是随着近现代社会走向动荡,传统文化的衰亡,大清政府的覆灭,香文化一度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归于沉寂,只限于烧香拜佛的庙宇活动之中。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文化的复兴,追求闲情雅致的慢生活、静生活成为一种时尚,香文化不仅得到恢复还焕发出新的活力。

众所周知,支撑起茶道文化中的茶叶精品大红袍,公认正宗的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产量也不过几百克。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领导人赠送他四两大红袍母树茶叶,尼克松不懂,觉得中国领导人太小气,领导人后来向尼克松解释说,领导人已将“半壁江山”赠送了,闻说尼克松听后肃然起敬。


萨满文化: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贡山

香道文化


长白山脚下的贡山安楚香就是香中极品,类似于九龙窠大红袍在茶叶中的地位。如果贡山之谜最终能够得到揭晓,那就证明抚松县不仅是人参之乡,还是满洲香道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抚松人参为满清迅速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抚松安楚香则为满洲定鼎中原奠定了精神基础,因为满洲之所以能够兴盛,至关重要的大事就是如何凝聚分散的部落,而其中关键性一环就是要看萨满能否顺利通过焚香等一系列仪式达到入神状态。如果真能在抚松县境内找到曾在满族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极品宽叶“七里香”,并依古法恢复制作香料,那必将是香道文化的一大幸事,更是萨满文化研究史上的一件盛事,也会为吉林省贡品文化、抚松文化乃至长白山文化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