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與練子寧是至交,朱棣登基後,為何一個降一個不降

金幼孜和練子寧都是明朝初期的名臣,兩人年少時曾一同求學,所以成為至交。

兩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抱負,希望能夠學有所成,為社稷多做貢獻。雖然金幼孜與練子寧是至交,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兩人的選擇卻截然相反。

建文四年,朱棣順利進入南京城,建文帝從此下落不明。緊接著,朱棣登基為帝,這時建文一朝的臣子,就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要不要歸順朱棣。

眾所周知,方孝孺就是因為不肯歸順,還當場頂撞朱棣,從而被滅了十族。黃子澄、齊泰也被滅了九族。那麼金幼孜和練子寧二人,最終的選擇如何呢?

金幼孜與練子寧是至交,朱棣登基後,為何一個降一個不降

朱棣登基後,將練子寧綁上朝堂,練子寧寧死不屈,當場痛罵朱棣大逆不道。朱棣勃然大怒,隨即命人將練子寧舌頭割了,還解釋自己這是在效仿周公輔成王。結果練子寧用手蘸著嘴裡的血,在地上寫道:

“成王安在!”

朱棣一看更加憤怒了,於是下令將練子寧處以磔刑,同時誅殺練氏族人。當時練子寧家鄉四百多戶人慘遭屠殺,僅有一位叫練珍的孩子被人偷偷救出,才不至於讓練氏一族被殺絕。

這邊練子寧選擇寧死不屈,最終被朱棣殘忍殺害,而好友金幼孜則是選擇歸順朱棣,為他效力。練子寧和金幼孜是至交,本該是志同道合才對,為何在朱棣一事上,他們卻一個降一個不降呢?

金幼孜與練子寧是至交,朱棣登基後,為何一個降一個不降

一、仕途不同

金幼孜為什麼會歸順朱棣,是因為他有志難舒,在建文朝完全不受重用。他剛剛入仕的時候,是戶科給事中,屬於從七品官職。他在朝中就是個低級官員,人微言輕,皇帝自然也不重視他,所以金幼孜在建文朝並無作為。

對於金幼孜來說,朱棣本來就是朱元璋的兒子,只要他是個明君,自己就可以輔佐他,藉此展示自己的能力。事實證明,朱棣確實很看好金幼孜,他建立文淵閣後,就讓金幼孜進入文淵閣參掌機密。

而練子寧在洪武朝就受到朱元璋賞識,授翰林修撰。後來母親去世,練子寧回家奔喪,可是回來後,朱元璋又提拔他做了工部侍郎。建文元年,練子寧受到建文帝重用,任吏部左侍郎。

所以在練子寧心中,朱元璋和朱允炆對自己都有知遇之恩,他勢必會忠心輔佐下去。當朱棣起兵後,練子寧便認定他是反賊,甚至在發現李景隆有通敵之嫌時,他還以死相諫,要建文帝處死李景隆。

他要誓死效忠建文帝,自然就不會投降朱棣。

金幼孜與練子寧是至交,朱棣登基後,為何一個降一個不降

二、志向不同

當初二人一同求學的時候,練子寧就這樣對金幼孜說過:

“子異日必為良臣,我必為忠臣,無相負也。”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二人一開始的志向就有所不同,

練子寧希望成為一個忠臣,而金幼孜更想成為良臣。

所謂忠臣,是指忠於某位君主,為其效力的官吏。練子寧得到朱元璋的賞識,朱允炆的重用,他自然要忠於兩位君主。當時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蹤,朱棣卻聲稱建文帝已經葬身火海,練子寧作為忠臣,只有以死表明其心。

所謂良臣,是指讓自己獲得好名聲,又能幫助君王得到顯赫的稱號,子孫世代先傳,榮寵享受不盡的大臣。

金幼孜在建文朝有志難舒,就算以死追隨建文帝,在後世也不過是默默無聞。與其如此,還不如投降朱棣,用自己的能力,為自己掙得一個好名聲,也幫助朱棣獲得顯赫稱號,讓自己的子孫世代相傳,榮寵享用不盡。所以,他選擇成為一名良臣。

金幼孜與練子寧是至交,朱棣登基後,為何一個降一個不降

其實儘管二人的選擇不同,但是毫無疑問,他們的選擇都沒有錯。練子寧雖然結局悲慘,但他終究落得個忠臣的好名聲。而金幼孜歸順朱棣以後,也得到其重用,不僅自己名留青史,子孫也皆受到皇帝厚待,被封了爵位。

所以不能因為練子寧寧死不屈,被朱棣處以極刑慘死,就說他是愚蠢的。也不能因為金幼孜選擇歸順朱棣,就說他是建文叛徒。兩人的選擇都沒錯,他們只是以自己選擇的形式,讓自己名留青史而已。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