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到底是怎麼死的?金忠是間諜還是忠臣?

朱棣曾數次御駕親征蒙古,前幾次都戰果寥寥,乏善可陳,特別是第四次親征,在漠北草原上漂了好幾個月,連敵人的毛都沒抓住一根。這時,一個被稱為韃靼王子的蒙古人率領小隊人馬來投降,這讓好大喜功的朱棣振奮不已,隆重接待了這位降將,並賜名金忠,封為忠勇王。

五個月後,朱棣在金忠的慫恿下又發動了第五次親征,並任命金忠為先鋒官。可最終還是在蒙古荒原上白白漂了三個月,朱棣也被折騰累了,就班師回京,撤回的時候是兵分兩路,“上(朱棣)率騎士東行,命武安侯鄭亨等領步卒西行,期會開平”。在路過榆木川的時候,朱棣死了。


朱棣到底是怎麼死的?金忠是間諜還是忠臣?


《明太宗實錄》中對朱棣之死的記載不多,概括起來就是,朱棣在榆木川自然死亡,太監馬雲與大臣楊榮、金幼孜商議決定秘不發喪,派御馬監急速趕往北京向皇太子朱高熾報喪,朱高熾派皇太孫朱瞻基趕赴開平去接回朱棣的遺體。

然而,朝鮮的《李朝實錄》中對此有截然不同的記載,概括如下:

一、朱棣駕崩於榆木川之前,大明的東路軍曾遭到韃靼人的致命打擊,傷亡慘重,本來就有病的朱棣看到這番慘狀“勞心而死”,因此某種程度上,朱棣幾乎是戰死的。

二、金忠在朱棣駕崩前不知所終。金忠作為先鋒官,十有八九是跟著朱棣率領的騎兵,但朱棣遇難時,金忠沒了蹤影,大明軍遭遇韃靼人的突然襲擊,而金忠恰恰就是韃靼人,並且在他做先鋒官時偏偏遇到突襲,這難道是個巧合?

三、榆木川大戰後,明軍又在一個叫兀良哈的地方遭遇了伏擊,就連大明軍隊裡的朝鮮籍將士也被俘虜了好幾千人。

四、朝鮮將士參與了這兩次戰鬥,目睹了明軍的慘狀。但太子朱高熾在敕書中說朱棣是自然死亡,朝鮮大臣就不敢公開反對了,只能憋在心裡。

那麼問題就來了,《明太宗實錄》對朱棣之死記載簡略,實錄的總裁楊榮等人都是朱棣北征的親近同行者,應該對這段時間發生的事再清楚不過,但為什麼不做記錄呢?

《李朝實錄》對韃靼降將金忠的記載耐人尋味,似乎在暗示金忠極有可能是蒙古人的奸細或間諜,但查看《明太宗實錄》,卻發現金忠在永樂後的洪熙與宣德年間備受恩寵,有太子太保的封號,還在宣德三年(1428年)打蒙古的時候立了功。由此看來,金忠就不可能是間諜了。

然而,若金忠不是間諜,那麼大明軍在快到家門口的時候為何兩次遭受蒙古重創?更令人費解的是,金忠降明後,在大明朝也沒做什麼壞事,但《明太宗實錄》卻留下了“(金忠)在虜中以黠桀自豪”之語,《明史》也說金忠“素桀黠”。但是,楊榮等人作為朱棣第五次北伐的親歷者,為何要留下新同事蒙古人金忠狡猾兇狠這樣的記載?

合理的解釋是,朱棣之死很有可能是中了金忠與蒙古人合夥設計的圈套,楊榮和金幼孜等人都心知肚明,但因缺乏直接的證據,更何況大明軍連連戰敗,本身就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留下記載徒讓後人詬罵;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朱棣在征戰時因慘敗而死,楊榮、金幼孜等人能沒有責任?追究起來恐怕性命不保,幸好那個金忠後來也沒再出現,大家就樂得“相安無事”。

皇位繼承人朱高熾應當知道內幕,但他是聰明人,老皇帝戰死,要當眾說出來,丟的不是一個人的臉,是大明朝的臉。因此,大家就選擇了集體沉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