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薩爾滸大戰和鬆錦大戰是後金興起,明朝敗亡的戰役?

暮陽雨桐文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薩爾滸和松錦戰役,是改變明清兩朝命運的戰略決戰。

先說說薩爾滸戰役。

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明軍8萬,加上朝鮮,西海女真部等盟友一共11萬人,號稱47萬。後金只有六萬人左右。

在薩爾滸(今遼寧旅順)地區,努爾哈赤面對明四路大軍圍堵,採取“不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指導思想 ,充分發揮後金騎兵的優勢,集中力量,各個擊破,最終除了李如柏一部行動緩慢(他本是遼東人,深知努爾哈赤過人之處)其他三路大軍全部被殲。明朝損失五萬多人。

明清這次決戰,是典型以少勝多戰例,此後,後金在遼東地位更加鞏固 ,加強對西海女真部落和朝鮮威懾。為後來統一全國,產生重要影響。

戰役結束以後,後金由守轉攻,而明朝則變為由攻為守 ,失去遼東大部分土地。僅存山海關以外少量領土如,錦州 ,塔山等地。逐漸失去對遼東的戰略主導地位。

再說說松錦大戰。

1639年,明朝大將洪承疇被任命薊遼總督。防備清朝進攻。

1640~1642年明崇禎十三年,松錦戰役打響,歷時兩年。皇太極此戰目的 旨在消滅明朝在關外最後一隻勁旅~關寧鐵騎。徹底打通關寧錦防線。

第二年,1641年,皇太極親自組織大軍一共11萬人,明朝組織13萬人,單從兵力對比,雙方旗鼓相當。明軍火器數量還佔優,而且後路已經被清兵堵死,按常理應該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

但是, 洪承疇的其他將領,相互掣肘 ,還貪生怕死,關鍵時刻不戰而逃。導致洪承疇無兵可以機動調配,靈活部署,結果自己被俘,後來變節投降。

據說 開始洪承疇絕食,打算以死明志,盡忠大明。不少人包括皇太極本人親自勸降都無果。最後還是皇太極大妃(後來的孝莊皇后),親自出面到獄中 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許諾加官進爵,封妻廕子。洪承疇最後一道防線被攻破。看來英雄難過美人關,此話不假。

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關寧鐵騎,就這樣損失殆盡。最後只剩三萬人,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城。

明朝另一個重要將領祖大壽最後也被迫投降。

此戰是明清戰史上,在遼西最後一仗,在軍事史上是有名的“圍城打援”經典戰役,之後明朝再也沒能力對清朝進行反擊。

兩次戰役的歷史影響。

努爾哈赤父子抓住明朝皇帝昏庸,官員腐敗,農民大規模起義時局不穩等機會,通過兩次對明朝決定性戰略大決戰。奠定確立在東北的領導地位。明朝徹底失去了在遼東的統治地位。

進而以東北做為重要後勤,人員補給基地和跳板,發起嚮明王朝的全面衝鋒和吹響進軍中原的號角,加速了明王朝滅亡的步伐。


莽原獅子


開頭先澄清一下,嚴格意義來說,努爾哈齊建立的政權並不叫大金國,而是滿洲國。他兒子皇太極和袁蠻子往來的文書上都自稱滿洲國主。

薩爾滸大戰

明朝和建州女真的關係在明初曾經有一個短暫的蜜月期,當時在原五國城一帶活動的胡裡改、斡朵憐兩部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襲擾相繼南遷,當時明朝和朝鮮都想拉攏這兩個部族,尤其是明朝更需要一個在東部牽制蒙古的旗子;而建州女真當時十分弱小,尤其是斡朵憐部只有壯丁幾百,所以必須要找一個強大的政權尋求庇護,這樣建州女真就和明朝好上了。畢竟建州女真能替明朝牽制蒙古,而明朝也能為建州女真提供庇護。不過這樣棒子最後也記恨上了建州女真,沒少趁著人家弱小欺負人家,不過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建州女真強大之後棒子被滿洲大汗打成狗,李氏王朝還得認滿洲大汗當爹,這是後話。

但是建州女真和明朝的蜜月期很短暫,北元解體標誌著蒙古徹底無法和明朝對抗,建州女真也失去了利用價值。從此明朝對建州女真的政策也就從拉攏變成了打壓、分化,例如當時建州女真生產生活資料匱乏,極度依賴與明朝貿易,明朝因此也就設置貿易壁壘哄抬物價、拖延開市等,而且邊將為了往上爬故意在邊境挑事,以此獲得軍功。

所以朱棣和孟特穆、李滿柱能早前的那點情分基本上被消耗殆盡,而且從地緣平衡的角度來說,建州女真早晚會崛起,因為就北方民族的角度來說,任何一個民族都會經歷一個政治中心化得過程,只要完成了這個中心化的過程就可以崛起,只不過正好是努爾哈齊帶領建州女真崛起罷了。但是對於努爾哈齊來說,是否和明朝決裂,他是打鼓的,因為他知道明朝的實力,雖然真實的明朝是個廢物點心,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的滿洲國還是太弱小了,尤其是在經濟生產方面明朝就是在廢物也遠強於滿洲,畢竟滿洲連布匹、紙張都無法生產。

但是實際上努爾哈齊不得不和明朝決裂,除了明朝一直在打壓女真之外,就是當時小冰河期這個全球性降溫,滿洲糧食減產導致糧食危機。而努爾哈齊作為一個領袖,想要度過危機只能另謀他路,那就是拿明朝當提款機用。

所以努爾哈齊以《七大恨》祭天,正式同明朝決裂。其實七大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第一條,畢竟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而且七大恨本質上就是檄文而已,畢竟古典時代發動戰爭都要先發布檄文並傳檄天下,以此來確定自己起兵的合法性。我始終認為,努爾哈齊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打撫順、清河之役,但是打過發現明朝居然比他認為的更廢物,所以救逐漸大起膽子,打了薩爾滸大戰。

薩爾滸之戰過程不多說,明軍四路大軍三路全軍覆沒,將近五萬人被斬首,滿洲損失歷來沒有個準確數字,目前我接觸到的最大數字就是《清朝全史》中的滿洲戰死兩千,這個交換比也很漂亮。

薩爾滸之戰的意義在於,遼東的主動權徹底易手,也標誌著明朝失去對遼東的統治。轉年努爾哈齊就帶兵衝勁了遼東,整個遼東成為努爾哈齊的戰利品。不過努爾哈齊的志向並不遠大,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努爾哈齊給自己的定位僅僅是滿洲之主,而非是天下共主。對於努爾哈齊來說,佔領遼東就已經足夠了,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努爾哈齊打下遼東是清朝興起的第一步。

松錦大戰

努爾哈齊的繼承人皇太極和他爹不一樣,他爹要的是滿洲之主,而皇太極要的是天下共主。所以皇太極上臺之後就立即調整他老爹的政策,解放漢人農奴,並從境內的漢族知識分子當中通過考試選拔文官,並積極吸納明朝的文武官員和兵士平民歸降,一個天下共主呼之欲出。

而想要徹底做天下共主,那麼就必須要入關並遷都北京,至於如何入關,皇太極採用了伐大樹的策略,就是通過不斷的戰爭消耗明朝的國力,清除明朝的盟友。

就這樣,朝鮮認皇太極當爹,蒙古大部分站到了皇太極這邊,林丹汗這個這個大元汗只能到青海的草原上躲避,最後死在了青海。他的妻子和兒女只能獻上大元的國璽,向皇太極投降。同時,皇太極發動了五次破關戰役,消滅了大量的明軍,擄走的白銀就達到幾千萬兩,每次都還有一堆人口被皇太極抓回去補充勞動力。

與此同時,皇太極在關外也不斷搞事,清除明朝在關外的重要據點,那麼拿下錦州這個遼西走廊上的堡壘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皇太極組織了人馬對錦州的圍困,被滿洲打慘的明朝立即組織人馬救援錦州,因為一旦錦州失陷,山海關則失去了屏障。

明朝開局是很順利的,但是由於缺乏野戰能力只能依賴工事,導致滿洲雖然兵鋒受挫但並無大礙,相反皇太極帶人支援之後,經過一場東亞大陸最大的炮戰,清軍將明軍反包圍並搗毀了明軍的糧庫。

這場炮戰也很有意思,明軍有大大小小三千多門火炮,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大將軍炮這種中世紀水平的大噴子,能威脅到清軍的只有16門紅衣大炮。反觀清軍,雖然只要幾十門炮,但是都是紅衣大炮,而且清軍炮手的素養遠強於明軍,所以評論每次齊射都能打到明軍頭上,而明軍每次開火不是射程不夠就是叢清軍頭頂上飛過去。

所以,被包圍且斷糧的明軍只有突圍這一條路可選,但是皇太極不是吃乾飯的,他敏銳的判斷出明軍可能突圍,並派兵堵住明軍突圍的各個路口。所以喪失戰鬥意志且缺乏野戰能力的明軍徹底成為清軍的獵物,戰鬥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13萬明軍被斬首五萬多人,另有數萬人被擠進海里成了魚食,只有一萬多人逃出生天,其中率先跑路的王樸、吳三桂等人僅以身免,洪承疇困守松山一年多,最後部將反水向清軍開城投降,洪承疇被俘後投降。

松錦大戰的意義在於,明軍最後的野戰部隊被清軍報銷,明朝已經無兵可用,此時清軍入關僅僅是時間問題。另外,清軍在入關之前就消滅了至少三十萬明軍,其中包括了明朝全部的精銳部隊。所以,松錦大戰徹底敲響了明朝滅亡的喪鐘。

全文完


北洋水兵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確實,明清在關外的一系列大戰,明朝一直都敗得比較慘。撫清、薩爾滸、開鐵、沈遼、廣寧、大淩河、松錦等大戰,明軍均遭到了慘敗。偶爾一兩場小勝,如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等,於大局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

而這一系列敗仗中,薩爾滸之戰與松錦之戰對明朝造成的惡劣影響無疑是最嚴重的!

先來說說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是明朝在失陷撫順、清河後,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集中兵力對後金進行出動出擊的一場大型戰役!

戰役的結果:明軍四路大軍,三路被殲、一路敗退。文武將吏死亡310餘員,軍丁陣亡45870餘人,遼東明軍遭到毀滅性打擊!

歷來很多人認為薩爾滸之戰,明軍之所以慘敗是因為分兵。其實,明軍的失利,最主要在於軍隊長期的積弊,跟分兵關係並不太大,並且當時四路大軍統帥相互之間誰都不服誰,真合兵的話,估計四位統帥都會自個打起來!

而薩爾滸慘敗對明朝最大的惡劣影響在於:經此一戰,明軍在戰略上已經不具備主動出擊後金的能力了,此後明清之間的大戰,明朝一直都是屬於被動防禦的一方!

松錦之戰


洪承疇畫像

松錦之戰,從崇禎十三年清軍包圍錦州開始,到崇禎十五年四月杏山失陷為止,共兩年時間。

初期,明軍在洪承疇的率領下,取得了一些小勝。但是當皇太極登上松山,查看戰場形勢時,立馬做出如下部署:

一、切斷明軍松山、杏山之間的聯繫,包圍明軍主力。

二、將原先重點圍困錦州的兵力,轉移到重點打擊救援錦州的明軍。

三、斷敵糧道。

四、退路設伏。

結果:明軍全面崩潰,被殺58783人,另外,赴海死者,以萬數計!十幾萬大軍最終僅剩下三萬殘兵敗卒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明朝在關外的城池盡數陷落,僅剩孤城寧遠。並且,總督洪承疇被松山副將夏承德生擒交給皇太極,不久洪承疇降清!

松錦之戰,是皇太極軍事生涯最得意的一場傑作,並且,此戰成為了中國軍事史上圍點打援的經典戰例!


清太宗皇太極畫像

而對明朝而言,他們損失了在遼西最大的一支精銳部隊,也是明軍在關外的最後一支精銳部隊。此戰,可以說敲響了明朝的喪鐘,清軍入關已經進入倒計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