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胡林翼:赤心唯事上,忧国犹如家

胡林翼,被誉为“近代第一实行家”,犹如一道流星,划过晚清那多事之秋的夜空,他被列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同曾国藩、左宗棠及李鸿章并列,是他七荐左宗棠,力推曾国藩复出,在当时可谓是名重一时,但天不假年,他在49岁的英年赍志而殁,成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英雄;相比曾、左两位湖南同乡,他身后的知名度同他们是无法相比的,以至于现在知道他的人不是很多。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之,湖南益阳人,湘军重要将领。他是道光年进士,曾迁四川按察使,后调任湖北,累迁位至湖北巡抚,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为时人所称道,后在武昌病逝。

看见“润之”这两个字,是不是我们应该有所联想?是的,毛泽东的字“润之”即来自于胡林翼,这可不是无端的臆测,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曾同张恨水先生谈起过此事而给予确定,可见,在毛主席心中,这胡林翼当是他心中偶像级的人物应是无疑的。


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误区,总觉得这胡林翼是曾国藩的学生及幕僚,也不知道这一观念源自何处,现在想来也很是荒谬,其实这曾国藩对胡林翼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在奏议中称赞说“润芝才力过国藩十倍” 胡林翼之功在于“变风气为第一,而荡平疆土二千里次之”。而李鸿章晚年在与人谈旧事时,常挂在口边的总是“先师曾文正公”与“前辈胡文忠公”。

虽然胡林翼为一代枭雄,在世既已声名显赫,死后又为国共双方之要人推崇备至,但因种种原因,目前熟稔其人其事之人真是不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胡林翼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功勋级人物,他所策划的沿江而下,死困天京,步步为营的战略,是平定“粤匪”的定海神针,只可惜他死得太早,将这“平乱”之功让与了曾国藩。对这样一个神级的人物,作为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不能全面了解他也就很正常了。

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胡林翼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不仅是神童一枚,而且还颇有奇遇,八岁时爷爷在志馆编修志书,他在一边玩耍,正好遇到将赴任川东兵备道的陶澍顺路回老家益阳探亲,见到胡林翼就惊为伟器,遂订下娃娃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可别小看这陶澍,他可是道光朝的重臣,后来官至两江总督,是清代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喜欢历史的人都是知道他的。但好像这胡林翼并没有沾到多少光,这可能是陶澍为官清廉使之然吧。

在湘军集团中,胡林翼绝对是个无可替代的人物。他既是湘军大佬,又是湖北省绿营的统帅,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在同太平军血战时,虽屡经挫折,然屡败屡战,勇往直前,即使面对刀山火海也都是义无反顾。作战时总将其手书一硕大的“死”字旗,悬挂于军营帐内,曰“知此生必死,故不惧死耳”。可见其忠勇程度异于常人。

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胡林翼可谓是当世少见之文武全才之人,他即是湘军之悍将渠帅,又精通兵法,他进士出身加深厚的国学功底,使他一生著述颇多,他不仅战功卓著,且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胡文忠公遗集》《读史兵略》《续读史兵略》《大清一统舆图》等著作。

《大清一统舆图》为我国早期较完整的全国地图,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兵法著作历来为后世兵家经典。蔡锷就对胡林翼特别欣赏,他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治兵语录》,用于指导和武装他的部队。

黄埔军校建校伊始,更将此书增订为《曾胡兵法十三篇》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出版。国共两党出身的黄埔精英,无不从此书中受益,即使后来将曾胡作为“反动派”看待的共产党,在八路军时代《军政杂志》也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更是还重印出版。

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就当时来说,大家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远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曾任御史的晚清名士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曾撰著《湘军志》的晚清大学者王闿运说“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而沈卓然认为胡林翼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清史稿》评价他:长于综核,干济冠时。

胡林翼因病呕血死于安徽军中。谥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他死后,曾国藩《日记》中感叹道:“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调护诸将,天下宁复有斯人哉!”他还赞胡林翼“忧国之诚,进德之猛,好贤之笃,驭将之厚,吏治之精,无善不备,无日不新,同时辈流,固无其匹,即求之古人中,亦不可多得”,其评价之高,这在曾国藩论人之语中,是绝无仅有的。

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曾国藩何以对胡林翼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觉得,钦佩其才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对胡林翼的为人有相当的感触,说得再准确的话,胡林翼是决定曾国藩一生走向的决定性人物。

曾国藩在同太平军作战时虽屡立战功,但终究没有实权,而且一度还陷入“群疑众侮,积泪涨江”的困境。逼得他借着父亲去世,自己须循丁忧守孝之例,不待朝命便离开军营,负气居家去了。这时的胡林翼一而再地奏请朝廷,请曾国藩复出,并借太平军进入浙江之机,以自己无法分身为理由向清廷施压,再他的坚持下,清廷终于答应曾国藩重新掌兵,并赋予了相当大权力。

作为湘军两大统帅之一的胡林翼不是不知道,曾国藩的离开将是他一人统领湘军的最佳时机,如此不仅一人能尽收“剿灭发贼”之不世之功,且能权倾天下而左右朝廷,但他没有这样做。

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胡林翼是一心为公,他做人的准则是凡干大事者,心中不能有“人”的算计,而只能有“事”的成否。这样才有利于国家,有利自身。我们从中能够体味出胡公人品之高洁,以及“欲正人心,引为己任”之从政者的官德修养。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这是胡林翼的座右铭,他体现的是胡林翼对朝廷的忠贞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朱子谓“尽己之心曰忠”,胡林翼正是这样一位忠诚之臣,他荩谋荩猷,荩事荩言,尽职尽责,尽忠尽孝,竭尽全力,他对得起他文忠的谥号。

胡林翼:他的兵书是黄埔军校的教材,是国共两党精英的必读书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