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和光同尘高境界?当官就为赚钱的小县令给胡林翼上了震撼一课

晚清胡林翼不仅是抗击太平天国的中兴名臣,也是一位深懂“和光同尘”大智慧的高人。

直白地讲,所谓“和光同尘”就是不能把自家的君子操守当成包袱,不能遭遇小人就嫉恶如仇、针锋相对,看见俗人就横眉冷对、嗤之以鼻。

在高人那里,遇小人从不会去打脸,而是要一把搂过来,进而悄悄地抓住他的小辫子,这叫为己所用;遇俗人就更有讲究了,高人向来不会上来就厌恶,而是会让俗人把话说完,进而越过庸俗皮毛看透实在本质,这叫有容乃大。

何为和光同尘高境界?当官就为赚钱的小县令给胡林翼上了震撼一课

胡林翼和奸邪小人”和光同尘“的轶事很有名。

想当年,他刚升任湖北巡抚,同城的湖广总督官文跟他完全不是一路人,此人是典型的阴险贪庸,在湖广地盘上一向一手遮天,前几任湖北巡抚跟他共事,几乎全是半途折翼。

胡林翼是豪杰人物,一开始容不下这等奸邪小人横在眼前绊脚碍事,所以他很想跟官文较量较量,来一个以正压邪。

可冲动之时,有高人点醒了他。

高人告诉胡林翼,此人是奸邪小人不假,但你能保证斗垮他之后,后来者就是正人君子,万一后来者是个更难缠斗的主儿,岂不是徒劳而无益。所以,不如绕过身去,多寻思寻思他可以攥握的小辫子在哪里?官文此人虽自私自利,城府很深,但本质上却是个胸无大志,只图安享尊荣的酒囊饭袋,这样的人怎么对付为好?把他供起来,供得越高,他越是你的提线木偶。

在这一席话下,胡林翼如梦初醒,于是开始大肆奉承献媚,又是奉上大把大把的银子,又是放下身段主动给官文的宠妾拜寿,最后索性跟这小妾结成了干兄妹。

正是靠这一手君子不耻的手段,胡林翼悄无声息地将官文关进了糖衣炮弹的牢笼,从而牢牢地抓住了湖北的军政大权。

这就是在和光同尘中炼出了成大事的金子。

何为和光同尘高境界?当官就为赚钱的小县令给胡林翼上了震撼一课

这种事点开来对人的启发很大,但下面咱们要具体讲述的这件事就需要好好去体会体会了,它更像一个寓言,其中蕴含的道理,意会的味道很足。

有人曾将胡林翼的霸术浓缩成一句话——近君子,笼小人,不摒俗人。

据说,不摒俗人这一条,胡林翼就是从这桩近似”寓言“的官场小事中彻底领悟透彻的——

胡林翼在湖北巡抚任上的时候,有一天,他接见了一位需次来省的县令。

此人五十出头,举人出身,在京城经过大挑,分发湖北,此行是谒见长官,若无异议,就将赴县上任。

这一天,天气异常炎热。

县令在谒见胡林翼时随身带了把扇子,大摇特摇,全然不顾胡林翼脸色的阴晴。

见此人如此没有规矩,胡林翼便用讥讽的口气问:”很热是吧?“

摇扇县令答:”是,是,特别热。“

胡林翼又讥讽:”不如脱下帽子。“

听到这话,县令连忙致谢,跟着就脱掉了官帽,继续大摇其扇。

胡林翼有些怒了,再进一步讥讽:”干脆把袍子也除了罢。“

话音刚落,眼前的一幕把胡林翼惊呆了,只见摇扇脱帽的县令十分干脆地就除去了身上的官服,嘴里还一个劲地直夸胡林翼体恤下属,这样确实凉快多了。

见此人如此劣俗,丝毫没有眼力劲,胡林翼终于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进入内厅,胡母汤太夫人见胡林翼面有怒色,便问:”何事动怒?“

胡林翼将刚才发生的一幕禀告给了老母亲,然后说:”此等人辱没衣冠,简直是衣冠禽兽,定不是什么好官!“

然而,听完见闻的汤太夫人却说:”此人庸俗不假,但也不容易。三次不中会试,五十岁了,才大挑得了知县,进入官场。久在乡野,他哪里晓得应对上官还有那么多规矩,无知无恶,倘若他知道六月天扇扇子会惹怒上官,我敢说五十年恒求一官的人,一定能忍得住。况且,俗实之人多是不会察言观色的,你见他不懂规矩,尽可直言,何必讥讽,让人难堪,你这也非君子所为,也是刁俗之举。“

汤太夫人的话让胡林翼大感惭愧,于是胡林翼决定第二天再次召见这位摇扇脱除袍的县令。

县令这一回没带扇子,神色从容,一点没有惭愧神色,那样子就像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官场炎热需忍耐。

胡林翼略微询问了他的履历后,直截了当地问:”五十年求一官,为的什么?“

县令坦率直答:”想赚三千两银子。“

听到这话,胡林翼心里十分鄙视,但鄙视的同时又有些欣赏他的诚实,于是又问:”为什么定死三千量银子?“

县令回答的很实在:”下官出身贫寒,无力读书,幸有祠堂津贴,亲戚资助,才能中一举,得一官,所以要赚三千两银子,一千两是要捐给祠堂的,一千两是要分给穷苦亲戚的,剩下一千两是要拿来赡养妻儿的。“

这一席话说的胡林翼大为动容,再没有先前的鄙视之感,于是批准赴任。

让胡林翼刮目相看的是后来,此人在官年余,辖地没有发生一起上告之事,没有一桩未结之案,更没有拖欠一两正供钱粮。

为此,胡林翼感叹:”此所谓安静之吏,朴实无华也。“

感叹完,胡林翼庆幸当年有老母那一番懿训,否则因自己的狭隘不容,便失掉了此等好官。

没多久,县令具禀求见,并且把官印也带来了。

胡林翼笑问:”三千两已经到手了?“

县令答:”托大帅的福,不但赚了三千两,还有三百两的盈余,这笔额外的银子我不能要,请大帅处分。“

说完,县令随即呈上银两,长揖而去。

何为和光同尘高境界?当官就为赚钱的小县令给胡林翼上了震撼一课

看着县令奉上的那三百两银子,胡林翼感慨万千——照例,晚清的知县收入,综计正俸、养廉与陋规,所谓”不贪不滥,一年三万“。虽说湖北州县在战乱凋残之余,不如湘潭富裕,但三千三百两的年薪,终究还是太低了点。

一个俗人,竟能如此适可而止!

更让胡林翼感佩的是这俗人的五十年之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难能可贵!

所以后来胡林翼说,不摒俗人,方知世事深浅,方能同尘成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