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世紀老人郝柏村的愛國情懷

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世紀老人郝柏村的愛國情懷

2009年8月上旬,郝柏村在九十高壽之時,帶著幾位家人和老友參訪清華大學。圖為鄭振清(左)陪同郝柏村(右)參觀校園時的合影。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走過出生入死、波瀾壯闊的一生,郝柏村先生終以百又二歲的期頤嵩壽駕鶴歸去。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說,翻開他暮年親撰的《郝柏村回憶錄》,“出生入死”的世紀見證,“出將入相”的傳奇一生,躍然紙上。不由得想起十年前陪他遊覽清華園的場景,感悟著他的人生傳奇和愛國情懷。

郝柏村,1919年8月出生於江蘇鹽城,年未及冠便考入黃埔軍校學習炮兵科。全民族抗戰開始後,郝柏村等一批青年軍官提前畢業投身戰場。在一次戰鬥中,他被日軍戰鬥機掃射,雖倖免於難,但頭部受傷,痊癒以後腦中終生留有炮彈碎片。1943年他擔任炮兵連長參加中國遠征軍赴印度北部對日作戰,英勇善戰,戰績卓越,得到進入軍校深造的機會。六十年後,郝柏村以“抗戰老兵”的身份,多次回到大陸尋找當年的戰場,辨識戰事史實。

鄭振清說,在郝柏村看來,抗戰乃是國家大義,內戰無非“兄弟鬩牆”。因此,郝柏村在《回憶錄》裡引用孟子的“捨生取義”之說來表明他們這一代人不分國共、浴血同袍、抗戰到底的價值所在,是“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無愧後代子孫”。2005年9月,他受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紀念大會,並獲頒紀念章,在海峽兩岸引起深遠反響。

两岸和平统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世纪老人郝柏村的爱国情怀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

鄭振清說,抗戰勝利後,郝柏村被時任國民黨軍隊參謀總長顧祝同重用為隨從參謀,後隨戰敗的國民黨渡海赴臺。郝柏村的軍旅資歷奠定了他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李登輝執政後也不得不任用他。1990年至1993年,郝柏村擔任臺灣“行政院長”。他堅決同“臺獨”勢力做鬥爭,主持“行政院會”讓“國統綱領”法令化,支持兩岸達成“九二共識”,還成立了“陸委會”和“海基會”,推動兩岸關係走向對話交流。但是,在李登輝和民進黨的聯手逼迫下,郝柏村不得不辭職。辭職後的他始終秉持民族氣節和中國人認同,繼續反對“臺獨”、追求兩岸統一。鄭振清說,郝柏村在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每日必寫三千字,出版了六部大部頭的著作,闡發歷史經驗,弘揚民族精神,傳遞“棄獨、不武、緩統”的理念,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009年8月上旬,郝柏村在九十高壽之時,以參加國畫大師黃君璧畫展的名義率團訪問北京,海協會陳雲林會長與他進行了深入的交談。畫展結束後,郝柏村帶著幾位家人和老友參訪清華大學。鄭振清有幸陪同他們參觀校園,他說,當時,郝柏村先生雖已屆耄耋,但精神矍鑠,步伐穩健,連柺杖都不用,從清華二校門漫步到大禮堂、水木清華,饒有興致地欣賞著盛夏蔥蘢的清華園。當郝柏村偶然發現大禮堂門口有一塊獨特的紀年勒石時,十分高興地說:“沒想到在這裡還能看到這樣的字樣。”然後沉思良久,彷彿回想起壯遊的人生歲月,又或是動盪的中華百年。

鄭振清猶記在科學館門口,問郝柏村先生,兩岸是否可以共同撰寫一部二十世紀的歷史書?他大聲說道這是必須的,兩岸應該對現代史達成共識,這樣,中華民族才能更自信地立身於世界。鄭振清說,十年過去了,他爽朗的聲音猶在耳邊,他胸懷全民族的氣魄依然動人,怎奈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3月30日,聽到郝柏村先生嵩壽而終的消息,再次打開《回憶錄》,讀到他的仿陸游詩作“保臺反獨絕非空,但悲不見中華同;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感慨良多。真心期待兩岸同胞能夠攜手反對“臺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泉下之人有知,也會感到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