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媽媽”教育出勤快孩子,你的“退後”是孩子的“進步”!

最近,媽媽群裡,皓皓媽媽略帶自豪的說,她和7歲的皓皓商量好了,洗碗一次1元錢,掃地1元錢,拖地2元錢……在“重金”獎勵下,孩子最近在家特別喜歡幫著做家務。


沒想到的是,媽媽群裡七嘴八舌炸了鍋,說什麼的都有,


“你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做家務了呢?”

“做家務不是應該的嗎?怎麼需要給錢呢?”

“做家務的時間省下來,讓孩子多看點書多好呀!”


皓皓媽媽一下子沒了主見,孩子做家務,該不該?


孩子可以做家務嗎?有好處嗎?


孩子當然可以做家務啦!


哈佛大學在一項長期研究中,發現孩子家務勞動和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統計的相關數據表明:幹家務的孩子和不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落實到個體,更是好處多多:


1. 鍛鍊寶寶動手能力。


很多寶爸寶媽都買過訓練精細動作的教具之類,教會孩子做家務,比如疊衣服,收納玩具等勞動,這個過程中就會動用身體的各個肌肉群以及身體平衡、眼手協調能力,促進精細動作的發育。省錢+鍛鍊,一舉兩得。


“懶媽媽”教育出勤快孩子,你的“退後”是孩子的“進步”!


2.培養孩子責任感


告訴孩子,家務家務,是一家人共同參與的事務,在做家務過程中,孩子能更快懂得自己是家庭一份子,明白怎麼和家人配合幹活,對家庭更有責任感,還能讓TA更有同理心。知道任何家務都要付出勞動,那就儘量避免去製造雜亂的家庭環境。


3.增強孩子自信心


爸爸媽媽都知道,小寶寶做家務是不能指望質量的,但是當孩子做完家務之後,爸媽的表揚和認可,會讓孩子的自信加分,在TA被肯定的過程中,TA感受著被需要,不但學會照顧自己,還能找到自我價值,自信的孩子更能適應各種外在的環境。


“懶媽媽”教育出勤快孩子,你的“退後”是孩子的“進步”!


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任務。


一歲五個月的禕寶貝最近就迷上了做家務,媽媽掃地,她要搶掃帚,她掃完了,媽媽要跟著後面再來一遍。


而四歲十個月的乎乎最近迷上了洗碗,“我厲害嗎?”自覺幹完一件大事的乎乎仰著腦袋等著表揚。


“懶媽媽”教育出勤快孩子,你的“退後”是孩子的“進步”!


沒有什麼家務是一定有標尺決定能做或者不能做,關鍵還是要確保選擇簡單、直接的工作,6歲之前的孩子還不具備將“大型項目”分解為各個部分的認知能力。


舉例來說,1歲多的寶寶,可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幫父母拿個拖鞋或遞個東西,把髒衣服放進衣物籃裡等。


2歲多的寶寶擦桌子、掃地、擦地板,或將同樣顏色或款式的衣服疊好放在一起。把看過的繪本放回書架上去。


而3歲多的寶寶已經經歷幼兒園集體生活,可以訓自主穿衣服鞋襪,整理自己的物品。


4歲之後的孩子能動性就更強了,洗水果,掃地,拖地,甚至包餃子等家務活都可以輕鬆完成了。


歸納來說,讓孩子在自己做家務的過程中,鼓勵TA參與進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勇敢嘗試,也許給你持續的很多的驚喜!


“懶媽媽”教育出勤快孩子,你的“退後”是孩子的“進步”!


孩子做家務,爸媽做什麼?


鼓勵。

當孩子第一次願意嘗試參與家務時,請耐心等待。孩子是敏感的,會試探著看著家長反應,不要阻止,要給與適時的鼓勵。而當做的不好的時候,也不要苛責,畢竟家務活是熟練工種,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做到滿意的程度,多給他們試錯的機會。

安排。

給明確的指令,譬如,把桌子上的玩具收到收納櫃裡,明確到動作,而不是簡單說一句收玩具就可以奏效。其次,儘可能增加勞動的樂趣。孩子的最大天性就是愛玩,選幾首你們喜歡做家務時聽的動感音樂,將勞動作為遊戲,跟寶貝一起比賽。總結好規律之後,孩子做家務的可持續性就更強。

退後。

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使遇到困難,不要著急幫他解決,鼓勵他,試試能不能自己找到解決方案。而且,過快伸出援手,給孩子的信息是認為他沒有能力。


“懶媽媽”教育出勤快孩子,你的“退後”是孩子的“進步”!


即使,需要提出建議,有技巧的不要說“不,那不對”,嘗試“嗯,你在整理衣物方面做得很好。不過我喜歡將襯衫疊起來放在一起,褲子掛在旁邊”


孩子做家務要用現金獎勵嗎?


皓皓媽媽說,現金獎勵,孩子就更有動力經常做家務了,這不是挺好的嘛?


這個事情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小編覺得,現金獎勵方式不可取。


給錢不是目的,是手段。孩子的思維還是相對簡單些,付錢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容易換算成不給錢=不做家務簡單邏輯公式,與我們希望通過孩子做家務體會的家庭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目的南轅北轍。


孩子需要通過成就感,獲得自信,感受自己的價值所在。這種滿足感比任何物質獎勵和表揚都來的充實。不妨告訴孩子,做好了家務,我們很棒,用擁抱、鼓掌、額外的出遊機會等方式,來滿足心理層面的需要。


“懶媽媽”教育出勤快孩子,你的“退後”是孩子的“進步”!


當孩子一出生,就意味著分離,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我們愛孩子,我們希望孩子能獨立成長,堅強面對未來的風雨,有能力解決遇見的問題,那就從家務做起吧,不要大包大攬,用退後成全孩子的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