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強佔弟媳齊王妃,為何對太子妃不敢下手?

liwei2004


李世民這個家族是個在五胡十六國時代迅速崛起的家族,當時的西晉經歷了八王之亂後,國力衰竭,西晉滅亡後大量的少數民族向中原遷徙,戰亂導致中原地區的人口銳減,與戰亂同時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加劇了人口銳減的趨勢。

中原王朝的實力進一步衰弱,少數民族的進攻更加瘋狂,於是出現了戰爭主導下的民族大融合,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隨著他們家族進入中原以後,積極地進行漢化,把自己的姓氏改為長孫,因為他們這一支曾經是皇族的長孫。

還有很多人進行漢化,而且是不遺餘力的漢化,但是這樣的漢化都是表面化的,膚淺的,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習慣並沒有變,所以這些頂著漢族姓氏的少數民族都還按照他們的習慣生活,在男女關係上就表現的比中原人要隨便的多。

李世民家族是西涼開國君主李皓的後代,西涼滅亡以後李家人開始在北魏政權謀職,曾鎮守內蒙古武川,後來李淵起兵反隋的時候,就被稱為內蒙古武川軍鎮。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李虎後來官至左僕射、太尉,賜姓大野氏。

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李虎受封隴西郡公。大統十七年(551年)五月,李虎去世。 北周建立後,追封李虎為唐國公,諡號襄。自從被西魏皇帝賜姓大野氏之後,李家就改姓大野了,李虎叫大野虎,兒子李昺叫大野昺,孫子李淵叫大野淵。

這個時候的李氏家族,就生活在西魏的統治之下,受到了很多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思想的影響。大野氏是鮮卑族的姓氏,這個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時候,還處於十分原始落後的狀態,沒有中原地區封建思想的影響,男女關係比較隨便。

不像中原地區的那麼多禮節禮儀,思想和行為受到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很少,李世民家族就在這樣的形勢下,參與了當時的民族大融合,所以造成李世民及其家族成員深受少數民族思想和習慣影響。

很多人說大唐的風氣開放,其實這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的根源就在於五胡亂華的時代,大量的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這些人沒有忠孝節義思想,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所以才會有開放的風氣。

李世民家族經過好幾代人和少數民族共同生活,直到隋文帝楊堅擔任北周相國時,才准許李虎恢復本姓李氏。此時,李虎已經死去多年了。他們李家的骨子裡已經是一個胡人了。

這時候的李世民雖然已經恢復了漢族姓氏,但是他和那些表面上進行漢化的胡人一樣,思想和生活習慣還是胡人的那一套,這是改不過來的。

在李世民看來,為了奪取皇權,殺死兄弟甚至他爹李淵都不算啥,再說了他的那幾個弟兄也是這樣想的,這是少數民族的繼承製度下的想法。

中原王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是嫡長子繼承製,而且不管賢德與否,誰是嫡長子誰繼承皇位,只有少數民族政權才存在爭奪皇位的情況,所以這一切都是民族融合的結果。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奪取了皇位,霸佔了齊王的老婆,這在胡人看來很正常,沒什麼不對,至於李建成的老婆可能是因為出家了,也就算了。

所以歷史上對這些唐朝的評價是“髒唐亂宋”,一個“髒”字說的是唐王朝皇室私生活的骯髒,但是這是站在漢族的封建禮教的角度說的,對於人家胡人講都是正常的。


小小嬴政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霸佔了弟媳齊王妃楊氏,可是沒有納入太子妃鄭觀音,並不是因為不敢,而是出於當時的政治穩定而考慮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仔細為你好好分析一下。


一、李世民霸佔齊王妃

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將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處死,並且又為了斬草除根將雙方共計10個兒子一起處決。這10個兒子中,李建成5個,其中有2個是李建成與鄭觀音所生,李元吉有5個,都不是楊氏親生。

從這一點來看,李世民至少不需要擔心楊氏會因為殺子之仇與自己拼命,所以納入楊氏到後宮,並不是一件對自己生命有危險的事情,可以做之。


除了安全之外,根據野史記載說李世民與楊氏在玄武門之變前,其實已經產生感情,我們不管事情是否真實,但是也可以成為李世民納入楊氏的一個理由。當然這個理由與主要理由相比,其實顯得無關緊要。

李世民之所以納入楊氏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處於政治考慮,當時楊氏屬於隋朝觀王楊雄的侄孫女,屬於當時很有名望的貴族弘農楊氏,也屬於當時唐朝的關隴集團成員。李世民剛剛經歷玄武門之變,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這些名門望族對自己的支持,而楊氏家族毫無疑問就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我們再來看看楊氏身份,在李元吉在世的時候,楊氏僅僅是一個齊王妃,如今跟了李世民,至少是一個貴妃級別的,身份水漲船高,何樂而不為呢。楊氏家族如今也剛好需要一個機會來巴結李世民,讓李世民對他們有個照應,畢竟當初他們也是支持李元吉的隊伍,還是十分擔心李世民會對他們下手。

李世民之所以納入楊氏,最主要的就是,這樣一來,就可以得人心。他明明可以通過再娶一個楊氏家族的女孩做妃子,來與楊氏家族結親,可是他納入弟媳楊氏,會給人一種十分大度的感覺,楊氏家族自然感恩戴德,天下形勢一片穩定。李世民這招不得不說是相當厲害。


二、為何不納入太子妃鄭觀音?

太子妃鄭觀音與楊氏相比,情況又截然不同,鄭觀音的親生兒子被李世民所殺,深仇大恨,李世民還是相當擔心鄭觀音會對自己進行報復,所以考慮到這個因素李世民是不敢納入鄭觀音的。

不過對於帝王之家,這點小事情,斷然不會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依舊是政治考慮。鄭觀音所在的鄭氏家族,也是山東一帶重要的貴族門閥,勢力與楊氏家族不相上下,可是關鍵在於楊氏的身份與鄭觀音不同,楊氏之前只是一個齊王妃,而鄭觀音是太子妃,如今李世民將她納入,到底是屬於升還是降,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所以李世民也考慮到這個原因,還有更重要的是鄭氏家族與支持李世民的團隊是對立的,之前鄭氏家族全部支持李建成,與李世民團隊自然有些摩擦,如今要是將太子妃鄭觀音納入後宮,那不是明擺著對自己的功臣宣佈自己接受李建成部隊麼,那李世民手下那些玄武門之變的功臣自然會有所不滿,一旦這些人不滿意事情就嚴重了。

可是李世民也不能直接不管鄭觀音家族,所以李世民將其中一些之前追隨李建成的大臣繼續拉攏回來重用,比如魏徵、馮立、薛萬徹等人。這樣一來,鄭氏家族也看到李世民的誠意,安分守已,天下安定,李世民可以安心做自己的皇帝。


結語

帝王之家的事情與普通人是有很大區別的,普通人看重的是感情,帝王家看重的更多是利益以及政治穩定。

李世民納入楊氏與不納入鄭觀音,就是對當時政治局面的一個很好把控,也充分體現出來李世民的政治智慧。



嗔痴歷史觀


唐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爆發,時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內誅殺了一母同胞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事後,李世民被冊立為皇太子。不久之後,唐高祖李淵被迫“禪位”,李世民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帝。



無論李世民是為了自保也好、是因為野心膨脹也罷,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純粹的政治鬥爭,無所謂好壞,與個人品格也沒有太大關係。但是,李世民乾的另外一件事卻頗為後世史家所詬病,那就是在李元吉死後納了孀居的弟媳楊氏為側室!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李世民居然把自己與楊氏所生的兒子曹王李明過繼給了被自己殺成絕戶的弟弟李元吉作嗣子……但是,對另一位對手李建成的遺孀鄭觀音,李世民卻沒敢下手,而是將其供養了起來,直至其壽終正寢(鄭氏死於李世民之後)。



李世民納孀居弟媳為妾這件事,歷史上為其洗白者也並不鮮見!總結起來無非兩類理由:

出於拉攏關隴世家的政治需要

這是看起來最冠冕堂皇,其實最扯的一個理由!隴西李氏家族本就是老牌的關隴世家之一,關隴世家之間長期聯姻通婚,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斷骨頭連著筋。更何況,弘農楊氏家族是前朝過氣皇族,還剩多少號召力可想而知。李世民真心犯不上通婚與弘農楊氏家族聯姻來拉攏關隴世家。



再者說,這位楊氏只是隋王朝宗室的小宗旁支,連代表弘農楊氏家族的資格恐怕都要打很大折扣!而且,在納楊氏為妾之前,李世民已經納了另一位楊氏為妾,而那位楊氏的身份也遠比這位楊氏“根正苗紅”得多!她出身隋王朝宗室大宗,是隋煬帝楊廣庶出的女兒。以出身而論,此楊氏遠比彼楊氏更能代表弘農楊氏家族,不是嗎?如果要拉攏弘農楊氏、或者說以此拉攏關隴世家,納隋煬帝的親生女兒為妾已經完全可以達到目的了,李世民完全沒有必要再捎上一位小宗旁支之後!



更重要的是,李建成的遺孀鄭觀音也不是出身小門小戶,她出自滎陽鄭氏家族,也是彼時的世家大族之一。雖略微有些牽強,但將其納入廣義的關隴世家範疇也並不能算錯。換言之,李世民納寡嫂鄭觀音為妾同樣可以達到拉攏關隴世家的作用。但是,李世民並沒有。



宣示勝利者的權威

通過強佔失敗者的妻妾來達到宣示勝利者權威的目的,倒的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歷朝歷代這麼幹的人也著實不少。可問題是,在整個“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只是配角而已,真正的主角是李世民與李建成。如果李世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宣示勝利者的權威,強佔寡嫂鄭觀音為妾,豈不是效果更加明顯?但是,李世民並沒有。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此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那麼,只剩一種可能性:這就是純粹的男歡女愛!李世民之所以納楊氏為妾,就是雄性荷爾蒙氾濫,與政治沒有太大關係。唐王朝的風氣空前開放,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連庶母武則天都可以立為繼室皇后,李世民納孀居的弟媳為妾又算得了什麼?本人甚至認為,楊氏在李元吉活著時就和自己這位二伯哥有染都不是沒有可能!更何況,彼時李元吉已經死了,楊氏及其背後的大家族唯一能夠依靠的只有現任皇帝李世民,被李世民看中之後,楊氏半推半就、投入二伯哥的懷抱再正常不過了。關隴世家之間的通婚本就是政治聯姻,當初楊氏嫁給李元吉難道就一定是真愛嗎?恐怕未必吧?嫁給李元吉是為了巴結隴西李氏,跟了李世民不同樣是巴結隴西李氏嗎?而且,還是個皇帝!比李元吉的齊王值錢多了……



李世民為何不納鄭觀音

李世民為何不納鄭觀音?是因為提問者所說的不敢嗎?有什麼不敢的?李世民連李建成都給殺了,納他的遺孀為妾又有什麼不敢的?再者說,隴西李氏本身就有遊牧民族鮮卑血統。在遊牧民族的倫理觀念中,兄亡弟納寡嫂並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說到底,李世民之所以沒有對寡嫂鄭觀音下手,只有一種解釋——沒興趣!鄭觀音比李世民小一歲,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發生時鄭觀音已經虛二十八歲了。這個年齡在現在看來還非常年輕,不少女孩甚至還沒有結婚。但是,在普遍早婚早育的唐王朝時期,二十八歲已經算是“徐娘半老”了!李元吉比李建成小十四歲,如果以這個年齡為參照,彼時楊氏不過也就十四五歲,無論如何也不太可能超過二十歲。正是那個時代的青春妙齡,李世民看上楊氏而沒有看上鄭觀音再正常不過了。



再就是所謂“王八看綠豆”,李世民和楊氏“對眼”了。這也是人和牲口最大的區別,人對於配偶是有選擇性的,不會是個女人就拉回家當老婆!或許鄭觀音的風格根本不是李世民喜歡的類型,而風情萬種的楊氏更加符合李世民的胃口也未可知。




綜上所述,並不是李世民不敢納寡嫂鄭觀音,而是彼時的鄭觀音早已過了“青春年齡”,而且很可能不對李世民的胃口。至於那些給李世民洗白的人,也可以歇歇了。說李世民是個色鬼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了,但李世民真心不是什麼坐懷不亂的柳下惠……他納弟媳為妾,未見得就是出於什麼政治原因,虛二十九歲的年輕人血氣方剛,雄性荷爾蒙分泌多了點而已……


農民工歪說歷史


大唐天子李世民為了掌控大唐的江山,直接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哥哥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殺死,奪得了大唐天子之位。已經貴為天子的李世民,卻強佔了自己的弟媳齊王妃,而李建成的太子妃卻被輕易放過,這是為何呢?

很明顯這件事跟所謂的男歡女愛沒有一毛錢關係,畢竟美貌與智慧並存的武則天都沒有放在李世民的眼中,所以齊王妃還有太子妃的處理結果,可能並非我們所想象的只是為了美色。

要說齊王妃楊氏也算是一個大美女,但是卻有著另一層身份,就是隋朝觀王楊雄的侄孫女,說白了就是名門之後。

大唐的江山其實就是從隋朝過渡來的,整個大隋的江山都被李世民給撿漏了,可以說大唐朝中的臣子們,大多都是隋朝的舊臣。

李世民為了大唐江山的穩定,就一定要對這些舊臣們示好,尤其是自己在幹了玄武門之變這樣的事情後,更要對這些大臣們進行拉攏。

與其齊王妃被唐太宗李世民強佔,不如說這是兩家人達成了某種協議,也就是聯姻。

雖說齊王妃嫁過人,但是卻沒有生育過任何孩子,再加 上所謂的大唐也有著一部分胡人的傳統,也就是自己的哥哥或弟弟死後,他們的妻子可以再嫁給族中活著人,也是本著不浪費資源的原則吧。

所以楊氏就成了李世民的妃子,並且還是貴妃這個級別,很明顯看似換了個人當老公,卻在級別上得到了提升,於是楊氏家族還有李世民都開心了,這是雙贏的局面。

而太子妃鄭觀音的問題就有點過頭了,首先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肯定要把後患清除掉,比如說李建成的孩子們。

萬一將來有某個不開眼的孩子想要為自己的父親報仇,會不會引起天下大亂呢?為了永絕後患,只能把這些可能會出現問題的人全部清除掉。

而這些被清除的人當中,就有太子妃鄭觀音的孩子,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把自己的親生骨肉殺害的人,肯定是帶著巨大的仇恨。

如果有可能李世民或許直接就將鄭觀音給斬殺了,可問題是鄭家的勢力也不小,真要對鄭家下手,一場內亂是跑不掉了。

可是大唐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這麼穩定的局面,李世民真心不想把事情再搞大了。

但是鄭觀音這樣的一個有著殺子之仇的女人,自己又不敢放在身邊,而鄭家也同樣不敢讓李世民冒這個險。

因為誰也不清楚衝動下的女人會幹出什麼樣的事情,萬一要是弄出刺君這樣的事情,也許鄭家就真得沒有一絲的迴轉餘地了。

於是李世民直接就把太子妃鄭觀音供了起來,說白了就是好吃好喝的供著你,只求你要鬧事。

並且鄭觀音身邊的人也都是鄭氏家族的人,這樣的鄭家也會防著鄭觀音幹一些衝動的事情。

但凡李世民跟能鄭觀音一起生個孩子,可能什麼事都解決了,可是面對一個隨時都想搞死自己的女人,李世民真心不敢下手呀。

不過太子妃這裡李世民搞不定,卻可以在前朝對鄭家進行接攏,大量鄭家之人都成了朝堂之上必不可少的人物,比如像魏徵就是鄭家的人。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魏徵每次都會往死裡慫李世民,可是最後李世民都會輕輕的放過他,並且還美名其曰,魏徵可以指正自己的錯誤。

實際上只是李世民不想因為魏徵的事情得罪鄭家而已,畢竟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百分百的掌控整個天下,等李世民後期可以全權掌控天下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把魏徵的屍骨挖出來好好的進行鞭策。

所以說李世民會霸佔自己的弟媳齊王妃,就是因為齊王妃沒有生育過孩子,再加上自己將封為貴妃,也算是一種提升,而太子妃就不一樣了,因為孩子的原因,再加上地位又不可能出現重大的改變,所以扔到一邊供養起來,或許比放在身邊更實用一些。


虎頭山小妖


我是無月,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唐太宗李世民並不是不敢對太子妃下手,而是沒有這份心思。

成王敗寇

在我們今天看來,李世民兄弟的女人,分別是他的嫂子和弟媳,但其實這只是我們今天人的視角。

在那個年代,其實不這麼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下,雖然大唐是中國歷史上女性地位最高的朝代,但是一來這還是唐初,女性地位還沒拔高那麼多;二來成王敗寇,這些女人的丈夫都被李世民殺掉了,她們成了無主的女人。

在那個年代,女人就是男人的資產,這麼簡單而已。

所以,當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在玄武門事變中被李世民殺掉,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後,這些女人都成了任由李世民處置的資產,是李世民在權力鬥爭中勝出的戰利品。

齊王妃早與李世民私通

齊王妃很早就與李世民私通了。

當年,李元吉為了幫哥哥李建成擊敗李世民,巴結了李淵的幾個寵妃,經常在李淵耳邊吹枕邊風,說李世民壞話。

而李世民同樣懂得通過女人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

李世民勾引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將弟媳發展成了自己的眼線。

所以,李元吉很多的言語和行動,都被李世民知道了。

玄武門之變後,齊王妃先是沒入宮中,然後被李世民收入後宮。

李世民非常寵愛這個女人,曾打算立她為後,後大臣們反對才作罷。

太子妃潔身自好

太子妃與齊王妃不同,太子妃是個潔身自好的女人。

太子妃也生的天生麗質,李世民並不是沒有動過心,只是東宮一倒之後,太子妃就選擇了出家為尼,從此不再過問政治。

對於太子妃這一明哲保身的舉動,李世民也表示了敬佩,於是支持太子妃的這一行動,未加干涉。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在這次政變當中,他殺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除去了自己的最大的競爭對手,才有機會當上皇帝的。

當然了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齊王李元吉也是和李建成在一起。他們兩個的關係很鐵,為了斬草除根,李世民就把他們兩個一起送上了黃泉路。

後來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也全部給殺了。

他在殺了李元吉的兒子們之後,還把李元吉的妃子楊氏給據為了己有,甚至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後,他還想把楊氏立為皇后。

這件事被魏徵及時的阻攔住了,唐太宗才沒有立楊氏為後。

那麼,為何唐太宗李世民非要霸佔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呢?

我想原因如下:

第一,楊氏確實是天下的美人,李世民早就對她垂涎三尺了,可惜的是自己一直苦於沒有機會了。

到了自己當上皇帝,當然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第二,他看重了楊氏的身份,要知道楊氏出身名門貴族。他們的家族,在當時的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力。

若是李世民娶了楊氏為妻,對於楊氏,還有他自己來說就是雙贏的事件。

畢竟李世民是篡權來的皇位,他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和勢力來支持自己。尤其希望當時生活在上流社會的人支持他,給他歌功頌德。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她霸佔太子妃就太有必要了。

當然了在當時他娶了楊氏,對於楊氏來說也是好事一件,畢竟原來的丈夫,只是一個齊王,現在一下成為了皇帝的女人。而且李世民對她還是很愛的,是真愛並非是作秀。兩個人還生了孩子。

試問,天下的哪個人不喜歡嫁給皇帝呢?

所以,娶了楊氏李世民記得到了真愛,又得到了楊家的支持,真可謂是一舉兩得之事。

這時候就有人問,李世民為何沒有霸佔太子李建成的妃子呢?

原因只有一個,李世民不想,並非是他不敢。

要知道李世民已經貴為皇帝了,那個時候他想要得到天下任何一個女人,都是能夠得到的。更何況是太子妃了。

他之所以沒有霸佔太子妃,主要的是太子妃不是他的菜。另外,太子妃的家室和齊王妃楊氏也是沒法比的。

所以,他對太子妃當然也就不感興趣了。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也不會娶楊氏了。


史學達人


隋末天下紛亂。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歷史將隋煬帝釘在了恥辱柱上。我們有沒有仔細想過其中更深層次的波流湧動。話不多說,自李淵太原起兵,先後擊敗 招降各路義軍反王,定都長安,取國號---唐。南征北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唐太宗李世民任天策上將。麾下謀臣如雲武將如雨,發動了玄武門事變。一舉蕩平太子 齊王所以勢力。弒父殺兄殺弟,取得皇位。

為何玄武門事變之後,唐太宗佔弟媳齊王妃,卻不對太子妃分毫不動。我們或許都忘記了太子妃的姓氏---鄭。漢隋時期是郡望身份制的社會,郡望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有五個姓氏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滎陽市)、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 宗族。所以稱之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 或五姓七家。李家的唐朝我們可以說是當時的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協力打下來的。李世民不敢殺太子妃鄭觀音或許就是政治上對五姓七家的一次妥協。後來唐太宗修改《氏族志》的時候天下人還是認為崔氏是天下第一門戶,唐太宗與崔氏聯姻都被直接拒絕,認為不配。不得不說當時世家的勢力之強。

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或者正是這一次次對世家的妥協讓太宗李世民走上了重開科舉取士的路。士族從唐初的鼎峰慢慢開始落幕。


我不是胡婻婻


齊王妃是名門望族楊家,人又長得漂亮,太子妃是嫂子,古人云,長嫂如母,不方便吧。


歷史的前世今生


題主就這麼確定唐太宗是不敢,而不是不想?

我們現在又從何得知,是唐太宗強佔了齊王妃,而不是齊王妃主動攀高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