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為什麼不能阻止″玄武門之變″?

西江一浪


蒼茫大地認為:李淵壓根兒沒想到會有玄武門之變。

一、李淵遇到的是千古難題,他的開國功臣是他兒子,他只想安撫兒子們,讓他們互相掣肘,以維護自己的帝權。李唐是父子共同創業打江山,開始建成、世民、元吉均有戰功,現在的《新唐書》《舊唐書》被李世民黑過了,老李家男女老少都有軍事遺傳基因,光柴紹的公主老婆就組建一支娘子軍就打得風生水起,李家的男子更是牛得不要不要!建成當年也曾平滅夏王竇建德餘部驃悍的劉黑闥集團叛亂。





建成當了太子後,只能留守長安,軍事奇才李世民的戰功顯然是突出的,封秦王,封太尉,封尚書令,封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臺,開府儀同三司,允許他家中有個小朝廷,甚至李淵老爹還賞他造錢的爐子……



要是李世民只是功臣,不是兒子,一旦海晏河清了,李淵可立馬收拾他,削其兵權,將其貶出朝廷,甚至捏造個罪名幹掉都行!但李世民是他親兒子,老年的李淵看到三個生龍活虎的兒子,他就想起了和老婆度過的許多良霄,步入老年的他舐犢情深,於是就採用大賞特賞的手段安撫秦王府。

建成是嫡長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多年鞍前馬後,長期經營長安,黨羽已成,而且和元吉相勾結,對李淵的帝位也有威脅,不如讓他們互相牽制,至少李淵的帝位還是穩定的。

二、李淵面對三子爭位的事實,他的對策是糊字訣,李淵和稀泥的瓦匠做派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李淵是看在眼裡的,他的策略是:誰也不想得罪,糊到駕崩為止。

我不想掉書包,再大段翻抄《資治通鑑》,簡單聊幾句,世民提前佈局,派溫大雅鎮洛陽,張亮帶大量錢財籠絡崤山、函谷關以東豪傑,元吉告張亮造反,張亮被抓被審無果而赦,李建成請李世民喝酒又嚴重“胃出血"!李淵決定讓李世民回到陝東道大行臺任上,鎮洛陽,仿漢梁孝王劉武故事,裂土分茅,用天子旌旗。可李世民不樂意,李建成更不樂意。只好作罷。



元吉告世民造反,李淵不理。建成、元吉收買秦府將領尉遲恭等,未果;又上奏李淵,遠調秦王府文臣武將,准奏!李淵的如意算盤是允許建成勢力較秦王稍強,以便將來和平接班。但必須保持秦王府部分實力,一是國家有戰事需要秦王征戰,二是牽制太子勢力。

三、事發突然,軍事奇才秦王把他的奇謀運用於政變,把李淵、建成打懵了。

突厥鬱射設率幾萬騎兵包圍烏城,太子保舉元吉替世民當元帥,皇上准奏,建成、元吉趁機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同徵並收秦王府勁卒(收歸帳下)。

太子宮的率更丞王晊向秦王告密,說元吉擁有幾萬軍隊,想趁秦王到昆明池擺酒送行時,殺掉秦王。(這段史料令人玩味!證明幾點,秦王早就在佈局了,太子身邊的人也在收買;加上玄武門守將常何,也收買,沒野心,幹這事為啥?建成收秦王兵將是真,但想害世民性命沒證據!這很有可能是世民黑了初唐建成的歷史!)

李世民聯合秦王府舊部,使連環計,先狀告建成、元吉同後宮張婕妤、尹德妃通姦。李淵眼看自己的腦袋快成呼倫貝爾大草原了,不知是計,急吼吼連夜急詔建成、元吉對質。建成不聽元吉勸告,騎馬奔向玄武門,世民收買的守將常何勾結世民,世民等早已張網以待,見建成、元吉如約而至,世民心花怒放,一箭射死大哥建成,此時尉遲恭率七十餘騎趕來,把元吉射下馬,這時世民的馬被樹枝絆住(殺了兄長,內心肯定也是翻江倒海),世民倒地不起,元吉奪弓要扼死世民,尉遲躍馬來救,當年元吉曾被尉遲“空手套白刃",三次奪鞭,元吉拔腿想逃往武德殿,被敬德殺死。

東宮衛隊翊衛府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屈咥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東宮、齊王府二千人直奔玄武門!薛萬徹率部殺死守將君弘、呂世衡,但良久未能破門,萬徹又揚言要攻秦王府,尉遲敬德拿出建成、元吉的人頭,太子及齊王的將士潰散。

尉遲恭一身是血,衝進皇宮,威逼李淵,李淵措手不急,又見建成、元吉被幹掉了,心亂如麻,為保性命,交出權力。下詔全國受秦王節制。天下大定。

李淵再不識時務,也是死路一條!連老年在皇宮裡無聊得成了生孩子的機器也沒機會!李淵晚年替世民生了多個弟弟,給世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

李老二找父親、兄弟下殺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李老二心黑手黑到如此地步,李淵做夢都沒想到,他拿什麼去制止玄武門之變?他心中的底線是老二在陝東道自治,形成與老大建成的事實割據,沒想到自己也成了李二的菜!明著是殺建成,殺元吉,暗著謀算老爹!說不定,弄個李淵因病駕崩什麼的!將軍事運用於政治,李世民是軍政全才!


蒼茫大地顧煒斌


“玄武門政變”對於李淵來說是殘酷的,兒子們互相廝殺,兩個兒子被殺死,並且腦袋還被割了下來。十多個孫子,也在一日之間全部被殺光。當時李淵已經60歲了,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來說,他情感上受到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不過,這裡因此就有一個問題,李淵當時是皇帝,權力其實是很大的。他有那麼大的權力,為什麼卻不能阻止“玄武門事變”這樣的悲劇發生呢?

(李淵劇照)

當我們回過頭來審視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其實“玄武門政變”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李淵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呢?

真的,如果不是李淵處理問題不當,“玄武門政變”是不會發生的。

那麼,李淵有哪些問題處理得不恰當呢?

其一,沒有給予東宮足夠的尊嚴。

什麼叫“給予東宮足夠的尊嚴”?東宮是未來的皇帝。突出東宮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讓其他皇子和大臣們懂得敬畏。通過敬畏,讓東宮樹立絕對的權威。

在古代,東宮是儲君,裡面有一個“君”字,相當於就是君王。因此,在日常禮節中,其它皇子要把儲君當君王看待。

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朱元璋。他在培養東宮儲君上不遺餘力,讓整個朝廷以及所有的皇室成員,都成為儲君朱標的臣子。這樣一來,就給予了朱標極高的地位。

就算是唐朝,在李世民的時候,對儲君也是極為重視的。當時李泰告訴李世民,他要好好給李承乾當臣子。其實他說的是假話,但李世民以為他說的是真話,因而非常高興。就是李世民給東宮極高地位的表現。

但是李淵卻並沒有給予東宮李建成應有的地位。他確立了李建成為東宮,但是卻對他和對其他皇子一視同仁地對待。這就使得李建成缺乏尊嚴感,李世民怎麼會尊敬他呢?

(李承乾劇照)

其二,確立了太子卻又搖擺不定。

李淵已經確立了李建成太子。但是,他又搖擺不定,多次表現出對李建成不滿的樣子。

一旦皇帝對太子表現出不滿,必然在其他皇子中產生極大的動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皇帝對太子胤礽不滿,想要廢掉他,因此,其他皇子就紛紛加入到爭奪儲位的行列中去,由此引發了“九子奪嫡”的慘烈的悲劇。

李淵不只是對李建成表現出不滿,他還把這種不滿公開展示在另一個皇子李世民面前,他前後有三次對李世民說,想把皇位傳給李世民。

他已經立李建成為太子了,實際上也沒有想換李建成的意思,卻又對李世民說,要把太子之位給他。這讓李世民心中怎麼想?又讓李建成心裡怎麼想?他們內心中怎麼可能不產生動盪呢?

所以怎麼著,李世民都要想辦法奪取太子之位,而李建成怎麼著,也要把李世民搞死,除掉這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李世民劇照)

其三,讓作為皇子的李世民擁兵自重。

古代如果讓一個大臣一直掌控著兵權,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此,一般情況下,都會及時把這個大臣的兵權給解除。如果大臣不願意丟掉兵權,皇帝對他肯定會動殺心。

開國皇帝之所以要殺功臣,就是因為這些功臣長期掌控兵權,在軍隊中有極高的威信,同時他們又不願意丟掉兵權。因此皇帝擔心他們會作亂。

在古代社會,皇帝會讓大臣掌控兵權,但很少讓太子以外的其他皇子掌控兵權。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因為大臣想造反,其實是相當困難的。畢竟江山不是他們家的,要奪過來,不容易。而皇子的想法不一樣,江山本來就是他們家的,既然太子可以擁有江山,那其他皇子也可以擁有江山。能不能擁有江山,關鍵還是要看實力。如果其他皇子手裡有兵權,又獲得大臣們足夠的擁護的時候,他造反,幾乎就是一定的。就算他不想造反,其他大臣為了自己的前途,也會慫恿他造反。

李世民就是那種擁有兵權,而且還受到了大臣們擁戴的皇子。李世民最終也幾乎被其他大臣們慫恿著,發動了“玄武門政變”。

如果李淵是一個清醒的人,他就應該解除李世民的兵權,同時把那些得力大臣從他們身邊調開。要麼讓他們擁戴自己,要麼讓他們擁戴李建成。總之,絕對不能讓他們堆積在李世民身邊。

李淵並沒有這樣做。而他做的事情,又在激化著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這樣一種情況下,“玄武門政變”就發生了。事實上,只不過是李世民先向李建成發難而已。如果李建成先向李世民發難,結果肯定是完全一樣的。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其實“玄武門之變”出現以後,李淵就已經控制不住李世民了,那麼為什麼李淵不阻止“玄武門之變”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原因:
李世民像

第一、妹想到。其實為什麼“玄武門之變”的出現李淵妹想到呢?這要從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恩怨來說起,李建成是嫡長子,正史中李建成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李世民在外面打仗朝廷內部的糧草軍餉全都有李建成輔助李淵來完成,而且李建成在建立後方根據地,囤積糧食和兵源,都有不可磨滅的功績,換句話說沒有李建成後方得的糧草賙濟,李世民平定天下也妹有嫩麼容易。李世民呢!那就不用多說了,平定天下、定鼎中原、消滅群雄割據的局面立有不世之功。那麼就會出現什麼局面呢?李建成身後有文官集團和關隴軍閥的支持,而李世民有武將的支持,特別是李淵把關東地區的軍政大權都給李世民之後,李世民手裡就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關東地區有豐足的糧食,害有新興的大軍閥,這樣李世民就有了爭奪天下的糧食和部隊,從而朝中已經形成了兩派,李淵為了平衡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關係,又不斷的給李世民加官進爵,封為“天賜上將”,與李建成平起平坐,這樣原本是想一個天平的兩端,江山可以穩固,但是人的野心都是一步步增高的,到了內個位置,離皇帝位置僅剩下一步之遙,換做誰都會努努力,更何況貪嫩倆的支持者也都想輔佐自己的主公登基,所以“玄武門之變”之前,政壇已經是波濤洶湧,但是李淵雖然知道這哥倆不合,但是他並妹有想到已經惡化到不是你死就我亡的地步。


二、李淵妹有機會阻止。前文說了李淵第一沒想到,而等到李淵知道“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已經掌握整個京城武裝兵力,李淵在面對現實的情況下也無能為力改變結果了,更別說阻止了。
所以綜上所訴,李淵無能力阻止的總歸原因就是對李世民的軍政大權妹有控制,而是為了安撫李世民的功勞,不斷滴加官進爵,接班人妹有凸顯其重要地位,主次不分才是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發生。


巴顏鵠09


要解釋李淵為什麼不能阻止玄武門之變,首先要分析他對玄武門之變是什麼態度,筆者認為唐高宗李淵雄才大略,多謀善斷,如此聰明機變的人,按理說在如何選定接班人的策略上不會有什麼低級錯誤。從歷史記載來看。李淵在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上來看還是比較明智的。

從他賞識哪位兒子來看,他確實比較看中李世民,畢竟如果選擇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對於唐初政局和新生王朝前途命運的宮庭政變的結果是不壞的。李淵心裡非常清楚,李世民不管在才能功業等方面都遠勝於李建成。他也在不同場合中對李世民的德才大加讚賞,尤其是在李世民率領大軍席捲中州大地 ,一舉消滅鄭、夏兩支割據勢力時,李淵是非常激動和喜悅的,畢竟這兩支勢力一旦覆滅,那麼唐朝統一天下基本是穩了。

他是這麼誇讚李世民的:王業初基 ,雲雷伊始 ,英謀獨斷 ,秘策潛申。及拓定關隴 ,澄清河洛 ,北通元塞 ,東靜青邱 ,宏圖遐舉 ,元功克茂 ,氛霧廓清 ,鯨鯢斯盡 ,澤沾方外 ,聲暢無垠。

“吾託付得人 ,復何憂哉”! 作為李淵內心世界的獨白,集中反映了李淵在李世民繼承皇位一事上的真誠態度。

還有一點李淵他的做的也很明智,他知道唐朝剛建立,社會穩定是眼下最重要的問題,參與政變的是太子黨和秦王府的兩個軍事集團,這對李淵來說就是一個炸藥桶,稍微處理不好,就會爆發大規模戰爭,引起社會動盪,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他當時唯一的選擇就是中立,表面上支持太子,但絕不偏袒,對李世民也不壓制。甚至有時候還給予秦王的人各種權力。

李淵雖然沒有避免玄武門之變的悲劇,但從他晚年的生活來看還是比較不錯的。李世民的人字之道還是做到的,有一次太上皇李淵生病,李世民親自侍奉父親,每日祈福和慰問。等父親病一好他又特別賞賜天下有孝心的百姓,以資鼓勵。等到李淵過世,他又在李唐王朝興發地太原為李淵興建寢廟以彰聖德。所以總的來說李淵的晚年生活還是不錯的。

之所以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還能對李淵孝敬孝敬有加,這是李淵處理太子和秦王比較中立導致的,我們可以這樣想象如果李淵是旗幟鮮明 ,毫無保留地維護建成太子地位又未採取有力措施而釀成宮變結局。那麼李世民還會對他這麼客氣嗎,答案當然否定,歷史記載非常清楚,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雖然品德也為人稱道,但是他在政治鬥爭和原則問題上是絕不手軟的,幾十年的帶兵經驗讓他一個做事絕對不會顧慮傳統的道德禮法、骨肉親情。這樣的一個殺伐果斷的人在玄武門之變後怎麼處理李淵一目瞭然。

王夫之對李世民評價最為中肯: “世民馳騁俠烈之氣 ,蕩其天性 ,固無名義之可系其心。 建成尤劣焉 ,而以望三後忠厚開國之休 ,使遜心以聽高祖之命 ,其可得乎

結語

李淵看似在玄武門之變中毫無作為,並且至始至終採取中立態度。其實最有深謀遠慮的體現,後人評價他懦弱無能,沒有主見是不對的。他的遠見使李世民能放開手腳開創大唐帝國新氣象,而李世民呢,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卻又幹出了誅殺兄弟,逼迫父親儒家難以容忍的事情,決定這位皇帝是一個集君子與小人於一身的複雜歷史人物。


歷史中簡堂潑潑熊


李淵是文武雙全,有超長的智慧和治國理政的策略。但是在處理家務事方面優柔寡斷,特別是在立太子的問題上犯了大錯。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母所生,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這二人都是人中龍鳳,都有智慧和才敢,李淵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統治,平定各路反叛都立下汗馬功勞。按封建社會的規矩在立太子時理應遵循嫡長的順序,李淵是按照這個規定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無有不妥。但是李世民心裡不平衡,大唐江山有一大半是我打下來得,老大坐鎮後方只負責湊集運糧草,穩定後方,功勞沒有我出生入死來得大。心有成府的李世民不服氣,便暗地裡積蓄力量,招兵買馬,壯大秦王府的勢力。李淵在玄武門政變之前就已經反了大錯。李淵也有自己的密探知道李世民的心事和動機。但是他礙於李世民的功勞和親骨肉的份子上,沒有及時制止李世民的行為,採取果斷措施,削減李世民的勢力。李建成也知道李世民處處暗地詆譭太子,挖坑陷害太子,製造李建成的過錯。這期間作為父皇的李淵是清官難斷家務事。手心手背都是肉,指責那個都不是。有一件事李淵是絕心下定不改國之基礎,絕不廢太子,保太子繼位。事有蹊蹺執掌觀星臺的星辰官向李淵彙報:北方星辰出現異動,天下要有新主出現。當時李淵就懷疑這個新主是李世民,便起了殺他動機,找李世民問話,談到星辰的事,當時李世民下了一身冷汗,並感覺到大殿兩側埋伏刀斧手,知道父皇要對自己動手。幸虧李世民反應快,用語言搪塞過去。

李世民出宮後感到夜長夢多,絕心靜快動手便跟手下忠心文臣武將商議動手殺太子和李元吉。政變的地點選在玄武門。以父皇的名義召見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進殿議事。一場殺兄試弟的血腥場面出現了。李世民不但殺了二人,還殺了他們兩人全家老小,來個斬草除根。

縱觀玄武門政變李淵的錯誤:

一是:因循守舊,立太子的問題沒有全盤考慮,

沒有不拘一格選人才。

二是:顧忌親情。

三是:明知李世民對太子位覬覦,沒及早採取措施。

四是:自己沒有掌握實際兵權,控制不了局面。


海納百川233699882


唐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於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的爆發李淵是有責任的,看著自己的二兒子殺了大兒子和小兒子,李淵作為父親,他應該是心如刀割的。作為開國英主,他本應該阻止這場家庭悲劇的發生,最後卻無能為力,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其實還在他自身。

一、不平衡的鬥爭。

《新唐書》和《舊唐書》都說李建成人品不堪,李世民則是有口皆碑,懷柔四方。我們暫且不論。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權利鬥爭肯定是愈演愈烈的,直到武德九年徹底爆發。李世民、李建成都為大唐平定天下立過戰功。李世民帳下文臣武將人才濟濟,李建成帳下卻沒什麼拿的出手的人才。唯一傳之後世的魏徵,還是靠李世民才揚名四海。雙方的實力開始就不平衡,論謀略,論武力,秦王李世民更勝一籌。這說明,李淵在戰後人力資源分配方面沒有做到平衡,也說明李建成缺乏識人用人之明。

二、鬥爭的放任

按照《新唐書》的記載,建成元吉欲害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再不先發制人,就會被人所制。於是發生了政變。李淵曾許諾立李世民為太子。如果屬實的話,李淵就是失信於李世民的。李淵是不是真的失信於李世民,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放任李建成、李元吉打壓李世民,企圖做到權利的平衡。結果,錯估了形勢,李世民絕地反擊,李淵自嘗苦果。

三、政變的突然性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保密措施做到了滴水不漏,李建成與李元吉惶然不知。政變發生後,戰鬥之聲,箭矢之聲傳至後宮,李淵也才知曉發生了政變。等到尉遲敬德帶甲進入,李淵還能做什麼呢?李淵作為皇帝,沒有做到俯視萬方,沒有洞察一切,這是李淵的不智。

所有的種種,其實都與李淵有關,不是他不想阻止。實在是因為玄武門之變之前錯估了形勢,之後又渾然不知。什麼都無法預知,他又有何能力阻止這場“兄弟相殘,手足相煎呢”?


風雪夢不逝


李淵也不會想到會發生玄武門之變,一個已經年事已高,而且知道兩個利益集團都在明爭暗鬥卻沒有采取行動就說明已經默許這兩個人爭奪一定的權力,只不過沒想到這個李世民實在是牛皮,敢發動宮變。


這只是無奈之舉,而這個無奈之舉的背後是無解的局面。為什麼無解,因為這個封建制度的原因直接決定後果,並不是某一個人能夠改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發動宮變之後李世民帶著一群人來找李淵,一個遲暮的老人面對一個戰功赫赫,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的壯年男子。刀都架在脖子上,上一個反對的都已經下地府,能怎麼辦,只能禪讓。


李淵老謀深算

李淵末年不是簡簡單單的太子爭儲那麼簡單,更像是傾斜於功臣的封賞覺得太少,想要獲得更多的賞賜,只不過這次的功臣是皇子,敢於叫板。回首看一看建立新的朝代,大部分皇帝上位之後不是開始對功臣動動這裡,弄弄哪裡,不死也要回家養老。


因為能夠成為開朝皇帝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個個心狠手辣,而李淵就有點尷尬了,他算是皇親國戚,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孤獨皇后的姐姐,屬於趕鴨子上架。但是這個人是屬於那種深藏不露的性格,有非常深的城府,一大群人叫他起兵才起,等到呼聲最高的時候才動手。


更加全面的李世民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身份就直接決定了是一個合法的繼承人,都說什麼嫡長子繼承製度,也不是沒有例外,有能力的人都知道立賢是最好的情況。而且唐朝剛剛建立,說天下太平誰相信,總有一些野火在不斷是燒,加上邊塞的突厥一直盯著,這能咋辦嘛?


如果是李建成繼承皇位還真不一定能管得了,不是說李建成沒能力,而是李建成沒有軍事能力,練兵帶兵都是李世民來做,在戰場上不斷的攻城略地看起來有李建成的分,實際上很大程度是來搶個人頭拿個功績。


李世民剛登基半個月,突厥就帶著大軍氣勢洶洶殺過來了,李世民一頓操作,嚇走突厥。要是換成他的老大哥,軍中沒威望,戰術執行力不夠,能夠迅速將突厥弄走嗎?所謂的知子莫如父,身為老狐狸的李淵還是知道這兩個兒子的幾斤幾兩。很大程度是李淵想測試一下李建成和李世民誰更加狠,沒想到老二能夠狠到弄死老大,逼自己退位。


小虧唐高祖

說到底李淵也沒虧多少,後來還不是生了很多弟弟妹妹給李世民添加煩惱嗎?不要老想著李淵能夠一直壓制這兩個兒子,一直霸佔皇位,要知道古人也是人,是人就會有變的一天。李淵稱帝的時候已經中年,執政9年,在古代這種人已經是高壽了,思維還活不活躍誰也不知道,但是能肯定的是李世民的思維和能力肯定比李淵好,既然這樣退位給年輕人,安享晚年不好?


朝歷代的大規模統一戰爭,若論速度,李唐可謂高居榜首。實在是李氏父子的運氣太好。有李世民這個軍事天才,有李淵這個朝政老油條,光是靠著貴族的身份就能夠得到很多世家的支持,造反的條件都比別人好上幾倍,朱元璋開局才一個碗。而且還佔著山西這麼重要的位置,還有兵權,真是要風有風要雨有雨。


總結到底就是李淵沒必要不值得,也沒辦法組織玄武門之變的發生。


發現歷史,改變生活,點個關注一起研究分析歷史,發現更多精彩內容~


空夢歷史


李淵可以算曆史上存在感最弱的開國皇帝。

玄武門事變之前朝中大臣們都已經開始選邊站隊,有人站隊李建成,有人站對李世民,卻無人站在李淵之邊。說來也簡單,李淵雖是現任皇帝,但他的權力已被自己的兒子駕空,一個是東宮太子,現任儲君,還有齊王元吉幫襯,一個是天策府上將李世民。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獲封天策府上將,從此可以自置官屬,和東宮成了鼎足之勢,李世民和建成、元吉之間已成水火之勢,而做為父親的李淵實際上已成了局外人,旁觀者,雖有心也無力阻止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了權力而即將火拼的局面。

而這一切的始作傭者正是李淵自已。

李淵喜歡任人唯親,在他看來自已的家人才是最值得信賴的;他的兒子們都有自已的勢力,唐帝國的軍隊都歸自已的兒子們統領,而他自已卻無一個值得依靠的將領,李淵是沒有實權的,他更像一位虛君。

錯殺了開國功臣劉文靜,李淵在眾大臣心中都留下了陰影,自然不會忠於他本人。

任由二個兒子爭奪皇位繼承權,而自已無所作為,直接促成了玄武門之變的慘劇。做為一代開國皇帝,正是自已的不作為,使自己無權干涉這場手足相殘的政治博殺,從此也被後世譏為存在感最弱的開國之君。


賀灝


李淵肯定不知道會有玄武門之變,但他肯定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一定會鬧事,從唐朝建立時,這兩兄弟就開始鬥,為的就是皇位,這點李淵心知肚明。

坦白來說,李淵絕對是一個好父親,他給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差不多的權力,對他們幾乎是一視同仁,但從皇帝的角度來說這麼做就不太合格了,前隋的兄弟之爭都還不遠,他應該知道對於嫡子們一視同仁會造成的惡果,可他估計是不忍心。

要想確定繼承人的地位就需要對其他兒子心狠,李淵做不到,其中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唐朝剛建立沒多久,需要幾個有本事的兒子幫助他兜著,唐朝的政治生態是世家的集合,李家要想獨居其上,內部就要團結,兵權、政權只能交給自己最信任的人。

李建成兄弟們再怎麼鬥,他們也不會去顛覆大唐。當初隋朝的楊堅也是在隋朝建立十幾年後,天下差不多都認可楊氏的統治權後才開始整治覬覦太子之位的楊家兄弟們。所以,為了李家的統治權,李淵不可能對兒子們下手,只能是做鴕鳥。而且因為李淵的一視同仁,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有屬於自己的勢力和軍隊,整治任何一個都會出亂子,會給其餘不服李家的世家們機會。

到武德九年時,天下間所有的反王都已經被平息了,唐朝的政權已經相對穩定了,這個時候李淵才開始真正考慮身後事,他選擇了李建成,這個是很正常的,因為李建成畢竟是嫡長子。但對於李世民,李淵也不忍心囚禁或者流放至遙遠的邊疆,所以採取了一人一半的措施,李建成繼續當太子,把洛陽給了李世民,估計是想等自己死後你們憑本事爭去,反正我眼不見心不煩。

其實這個措施還是偏向於太子李建成的,因為李世民僅憑洛陽一地的資源也是打不贏李建成的,而且天下間大多數世家們都是支持李建成的。李世民也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除了堅持在洛陽經營後路外,還是悍然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李淵的鴕鳥政策引起的,不是他不能阻止,而是心太軟,要完全挺李建成,就需要解決李世民,反之亦然,而解決的辦法無非是囚禁、流放或殺死。李淵對三個嫡子是真愛,所以他無法做出殘忍的決定,結果給了李世民孤注一擲的機會。

玄武門時,當尉遲敬德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丟給李淵時,李淵已經無從選擇了,因為他唯一剩下的嫡子就是李世民了,即便他和李世民繼續鬥,皇位還是要傳給李世民,至於他其餘的十幾個兒子,見鬼去吧,當時大貴族間的規矩是非嫡子那都不是子,他敢傳位庶子,其餘世家沒準就敢反。而且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了,李淵再和李世民斗的話唐朝估計藥丸,為了李家政權,他只能妥協,李淵在玄武門事件中的忍讓絕對不是因為怕死,而是沒有其它路可走。


孤寡老人講歷史


唐朝會有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必然得,因為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不是什麼易於之輩,他們兩個都是有著帝王之才得人。

首先是李建成。可能受電視劇或其他方面的影響,大部分人會認為李建成只是比李世民早生了幾年,論才能根本比不上李世民,其實不然,李建成是一個相當優秀的人。論軍事才能,在建唐初期的軍事活動中,他一馬當先,戰功卓著,並且是他率先攻破了長安,奠定了唐朝席捲天下的基礎;論政治才能,他在成為太子後,大唐也正值新建,危機四伏,但他留在長安李淵處理內政,把一切都處理的中規中矩的,並無差錯;論人品修養,在殘酷的皇位爭奪中,他始終沒對李世民進行人身攻擊,還數次阻止了李元吉想殺李世民的舉動。可以說,這完全就是一個明君的種子。


除了自身的才能,他的外在實力也是不弱的。首先因為是嫡長子,在加上其自身才能也不差,因此他在朝廷上有著眾多的支持者;在謀士及武將上,他有著魏徵和薛萬徹等人的支持。除此之外,李建成還私募了長安勇士2000人,召集了幽州精兵300人,還有齊王府700人。而李世民呢,就只有屬於秦王府的八百甲士。

說完李建成,我們再來看李世民。李世民大家都不陌生,他在贏得皇位後,勵精圖治,不但開創了貞觀之治,更是為自己贏得了“天可汗”的美譽。因此關於他自身的能力我們不多說,歷史已經替我們給證實了,我們主要來說說他在唐初的實力。


李世民在唐朝初期的實力也是不弱的。他利用自己在外南征北戰的優勢,收復不少的能人。像秦瓊和程咬金等將領就是在他攻打王世充時投靠在他麾下的。因此他慢慢地擁有了自己的決策團隊,形成了李淵、李建成之外的第三大勢力。

而有了自己的班底,李世民的底氣自然是大大增加了,再加上當時他在民間的威望不比李建成差,因此,他看向皇位的目光更熱切了。而他手下的那些人巴不得他當上皇帝,畢竟從龍之臣的待遇肯定不差。

到了這種時候,李淵其實已經阻止不了玄武門之變的發生了。因為李世民沒辦法後退了,就算他不想要爭了,他手下的人也會逼著他去爭,不然等李建成上臺了,他們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至於李建成,是更不可能讓了,站在他身後的人不比李世民少。


原本按照正常的發展,李建成更加容易登上皇位,畢竟他各方面都不比李世民差甚至還有超出。然而,正是這份優勢讓他麻痺了,太過於優柔寡斷,沒有聽李元吉的話趁早除掉李世民,使其有機會發動玄武門之變,硬生生從他手中奪得了皇位。而李淵呢,面對這種情況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畢竟他就剩這麼一個兒子了,再不同意就得便宜外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