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還未駕崩,兒子就自相殘殺,李淵為何淪為最慘的古代開國皇帝?

左明雪


唐高祖李淵,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在玄武門之變後,立次子李世民為皇太子,不久傳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後,李淵則被尊為“太上皇”。


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在之後傳位於他,自己當起了“太上皇”,看起來是一種比較正常的流程,就如自己的兒子很優秀,那就把家業給他,然後自己去享受晚年,清閒自在。但事實上,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決定,這個局面對李淵來說,可謂是非常扎心。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這要從當時的朝中局勢說起了。李淵建立大唐王朝後,便立李建成為太子,而後,李建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可以說為文官集團代表。而李世民繼續為大唐四處征戰,在武將之中威望極高。這樣的局面對於李淵來說,非常完美,兩個兒子,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可以說是絕妙的搭配。



但是,現實和想象終歸是有出入的,太子李建成認為李世民戰功赫赫,能力出眾,將來不大可能會屈為人臣,受自己的管束;而李世民那邊呢,認為自己也是皇子,並且為了大唐出生入死,四處征戰,對大唐基業的奠定有著巨大的貢獻。於是乎,兩個派系,便開始了明爭暗鬥,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而李淵對於這種情況,選擇了偏向於太子李建成,畢竟是自己立的儲君,若是被打壓了,那李淵的臉上也無光,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一方逐步佔了上風。

面對李建成一方的順風局勢,李世民的謀士建議李世民早做決斷,事已至此,箭已在弦上,李世民決定冒險一擊,於是,就有了“玄武門之變”,這場政變,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均身死,之後又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這場政變結束後,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秦王李世民,並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之後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

而這樣的情況對於李淵來說,並不太好,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而自己卻是無可奈何。但是,李淵並不能說是最慘的開國皇帝,畢竟李淵最後還是太上皇,並且安度晚年。


說與山鬼聽


其實這事不能讓李淵背鍋,他的三個嫡子互鬥,兩個嫡子連同十個嫡孫全部在幼齡就掉了腦袋,這種慘烈的局面,就算是竇建德,王世充這樣的出局敗將也不過如此。

↑李淵晚年就是個大寫的悲劇↑

不,應該說,李淵的遭遇比這些手下敗將還要悽慘百倍。

那為什麼說李淵並沒有責任和錯誤呢?因為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防範兒子們的兄弟鬩牆了。

要怪,只能怪李世民太強,而其他人太弱,導致李淵根本找不到李世民的替代者。

武德四年(公元621)五月,李世民經過一年的苦戰,一舉蕩平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大勢力,儼然成為李唐帝國的中流砥柱!

怎麼封賞李世民,這成為擺在李淵面前的巨大難題:朝廷現有的職位都不配獎賞李世民這次蓋世功勞。終於,在思考了五個月的時間後,李淵終於創造性的發明出了一個新的職位:天策上將。

這個官銜在所有王公之上,此外,李世民還兼任了司徒,陝東道行臺尚書令,並且增加食邑二萬戶,與前共計三萬戶;更誇張的是,李淵同時還特許他開設天策府,給予他任命各級官屬之權。

↑李世民的軍事生涯,如同開了掛↑

李世民成為當仁不讓的天下第三人——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之後的第三人。

李淵為什麼非這麼獎賞李世民呢?因為沒辦法,李世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獲得封賞,能夠帶動李唐軍隊相應的封賞體系,要是連李世民都不封賞,反而貶嫡李世民,試問,誰還願意給李淵效力呢?

而當時還沒有到天下太平的時候,仍有不少敵人在虎視眈眈,尤其是突厥,更是李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如果李淵為了壓制李世民的勢力,貿然採取功勞不賞,反而加以貶斥的做法,那簡直是政治上的自殺行為。

所以,功勞是必須要賞給李世民的,但李淵以其老練的政治城府,意識到決不能再讓李世民攫取權力資源了。

是的,李世民得到封賞後,很精明的把封賞轉化為他的政治資源——大名鼎鼎的秦王府,薈萃了以十八學士為代表的無數英才,收納十八學士的文學館,就是在武德四年冬天建立的。

掛羊頭賣狗肉,李世民很智慧的使用著自己的權力,李淵即使有所洞察,也沒有什麼好的應對辦法——人家李世民辦的是文學館,又不是什麼政治行政機構。

↑秦王府十八學士,是李世民的人才庫代表↑

軍隊中李世民的威望也自不必多言,跟著李世民打仗,不會打敗仗——一次也沒有敗仗,簡直是軍隊的“錦鯉”啊!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曾經試探過軍中大佬們的態度,李靖和李績這兩大軍隊支柱人物不約而同的採取了中立圍觀態度,這都是李世民多年征戰積累下來的資源。

很快,李淵的策略就有了用武之地,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月,劉黑闥在原先竇建德的地盤上奇蹟般崛起,聲勢浩大,所有行政系統均沿用之前竇建德打造好的基礎,劉黑闥比竇建德更勝一籌的優勢在於——他很會打仗!

李淵並沒有派出李世民去平定劉黑闥,他顯然不想再讓李世民立功了,於是他派出了李神通,羅藝以及李績去攻打劉黑闥,但這三員大將竟然沒有一個人是劉黑闥的對手!尤其是李績,你好歹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後來還成為武廟十哲,可是你的戰績實在是讓人失望啊…………

↑李績的一生,是屢敗屢戰的一生↑

劉黑闥從武德四年中期縱橫河北之地,半年時間裡把唐軍打的死去活來,李淵實在沒辦法,只好在武德五年正月初八再度派出李世民這張李唐王牌。假如有任何其他將領能夠替代李世民的作用,李淵就不會再讓李世民去刷經驗撈戰功了。

果然,到了三月下旬,劉黑闥已經在李世民的戰略戰術下陷入絕境。三月二十六日,決定雙方生死的洺水之戰爆發,不,應該說是決定劉黑闥敗亡的洺水之戰爆發……因為李世民勝券在握。

李世民打出了一場“水淹七軍”的經典戰役,把劉黑闥的漢東軍打了個全軍覆沒,劉黑闥和範願等人帶著兩百多騎逃奔東突厥。此戰之後,整個山東地區紛紛投降李唐,只剩下高開道和徐圓朗兩團勢力還在負隅頑抗。

正當李世民準備繼續清除徐圓郎的時候,李淵趕緊把李世民召回了長安,可是當李世民闡述徐圓郎的潛在威脅後,李淵被說服了,派李世民繼續進剿,同時派了李神通幫助李世民,實際上李淵是想讓李神通分掉李世民的功勞,甚至能夠替代李世民。

李世民當然明白李淵的猜忌之心,於是他在攻陷了河南十餘座城池後,主動選擇回長安休養了。

↑李世民平定劉黑闥之戰,堪稱“水淹七軍”的經典戰例↑

這時劉黑闥借兵東突厥,又捲土重來,李淵記吃不記打,沒有派李世民,而是派宗室淮陽王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讓他負責征討劉黑闥。李淵的用意是十分明顯的,他要扶植宗室其他力量來平衡李世民。

他的選擇可謂是老辣,派李建成的話,萬一失敗,相當於變相增加李世民的威望權勢,畢竟太子是國本,不可輕動,承受不起失敗,而派出李道玄這樣的宗室,能夠起到勝利則分擔李世民的權勢,失敗也不至於損毀國本。

十九歲的李道玄明白李淵的苦心,他也雄心勃勃,想重現李世民曾經的輝煌。可惜,李道玄證明了,並非所有年輕人都會成為天才。

24歲的李世民是天才,而十九歲的李道玄以及其他一切同時代的年輕人,都不是!

↑李建成和李世民兩虎相爭,必有一死↑

李道玄慘敗身死,雖然李建成在魏徵的策劃下成功擺平這次劉黑闥的反撲,多少也撈到了一些軍事功勞,但天下人都清楚:李世民無可替代。

所以,不是李淵想樹立兩子互斗的局面,而是客觀形勢導致瞭如此局面——李唐王朝越是離不開李世民,李世民的權勢地位就越發牢固不可替代,直到玄武門之變發生那一天,伴隨著兄弟頭顱滾滾落地,這一切才有了結局。


我見青史多嫵媚


李淵不慘,自己作的。

平定四方,抵抗匈奴,讓李世民快速成長起來,其政治手段,軍事能力在開國之君中堪稱典範!沒錯,李淵是唐第一位皇帝,但衝鋒陷陣的事大多數都是李世民做的,所以李淵的作用被弱化了,反而李世民有更多的機會表現為開國之君。

李建成也不弱,但他是嫡長子,就是法定的未來皇帝,這個身份決定他不可能總像李世民那樣衝鋒陷陣,只能待在相對安穩的後方,政治上軍事上表現力不夠。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二者是切不開的,有軍事上的超高表現才有機會抓更大的軍權,有了更大的軍權才有政治上更高的話語權。

待四方初定,李淵應該直接釜底抽薪,將秦王府舊將撤掉或者除掉,斷掉李世民手中的刀,抓其一朝之錯徹底貶掉,繼而扶植太子李建成。

但李淵認為,如果扶植太子太過,太子勢大就會逼自己退位,可自己做皇帝做正嗨,捨不得。因此用秦王勢力來平衡太子勢力。太子佔上風,就扶植秦王,自己認為平衡術天下第一。

但李建成忍不住了,他受夠了李世民的逼迫,他要下手;李世民也受夠了李建成的威脅,他也要下手。既然都想動刀子,先下手為強,殺了太子就要防止皇帝的撲殺,直接逼迫李淵退位,李世民心夠黑下手夠狠,政治手段夠高,是一個出色帝王具備的素質。

而李淵,自己為了在皇位上爽,白髮人送黑髮人不說,還丟了皇位,自己用平衡術作的。


羊串三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