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玄武門之變,李淵的禁軍哪裡去了?消滅太子就奪權了嗎?

于帥歷史與詩歌


“玄武之變,殺兄弒弟,迫父退位”看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個簡單的事件,但其實我們可以從“玄武門之變”的關鍵意義便可推測出,“玄武門之變”其實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但是細數唐高祖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我們不難發現,李世民還是最為出色的,李唐天下的一大半也可以說是李世民一手拿下的。單單憑藉李世民對大唐所操之功和國之名聲,李世民在擔任唐朝二世皇帝的位置上是不二人選,奈何嫡長子繼承製和李淵對李世民的猜忌如今擺在其面前,如果李世民還是甘願做個乖兒子、乖二弟的話,那唐太宗便一定不可能是他李世民!基於如此,李世民在綜合各方因素之下,開始了奪取皇位的最關鍵一步……

歷史告訴我們,玄武門之變看似簡單,但仔細回想,難道李世民“殺兄弒弟,奪取皇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李建成可是太子、李元吉可是齊王、而李淵,則是皇帝!論地位,身為齊王的李世民尚且不如兄長李建成和父皇李淵;憑其兵力,李世民照樣比不上李建成和李淵,根據《舊唐書》記載:當時李淵有禁衛軍20000多人,而李建成則有府軍1000多人,而李世民僅僅擁有800府兵。

其一:李淵的兩萬多禁衛軍去哪裡了?難道是玄武門之變前一夜全都消失了還是歸順李世民了?

①玄武門之變之時,李淵的兩萬禁衛軍確實駐紮在長安皇城是沒錯,這一點毋庸置疑。②兩萬禁衛軍跟隨李淵從太原起兵直至建立大唐,不可能全部人皆為秦王李世民所收買。至於這兩萬身經百戰的禁衛軍為何在玄武門之變前後紋絲未動,其實還是另有隱情的。

①玄武門之變事發突然。公元626年6月的一天,李世民前腳和李淵告發李建成兩兄弟的陰謀,李建成、李元吉兩人怕事情敗露,於是便想匆忙進宮,逼迫李淵退位。但是事情事先早已被李世民知曉,李世民與當天早上便早早埋伏於玄武門前,等到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帶兵匆匆近走近之時,李世民和尉遲恭二人率領100多士兵突起於前,雙方激戰不到一個時辰,李世民殺兄弒弟便已成功。

②禁衛軍反被策反。至於李世民為何事先知曉太子預謀不軌之事,那便是禁衛總領常何早已被李世民重金策反。再者就是,常何為禁衛軍統領,如今被李世民策反,就算李世民直接殺父,禁衛軍也不可能直接謀反。

③李世民名聲在外。在李世民殺兄弒弟之後,原本禁衛軍是可以有時間回防的,第一,禁衛軍統領被收買;第二,太子、齊王已死,那麼唐朝皇位定為秦王莫屬了;第三,誰人不知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汗馬功勞?綜合上述,禁衛軍形同虛設!

其二:李世民在殺掉太子之後就立馬奪取權力了嗎?

其實李世民並沒有這樣做,如若如此急功近利的話,恐怕李世民會落得個不好的名聲。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先是派遣尉遲恭看住了李淵,實則就是將其軟禁監視了起來。李世民並沒有如何如何地來逼迫父親,並沒有步隋煬帝的後塵。反倒時給了父皇一個思考的時間。在李淵看來,太子李建成已死,其餘皇子尚且年幼,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得人心、有權勢。這唐朝二世之位非他莫屬了……


歷史課課代表


玄武門兵變的時候,李淵總共有26000人的部隊,其中20000人是長安城守軍,6000人是李淵的御林軍,另外還有李建成跟李元吉的部隊各1000人,總共效忠於李淵的人應該有28000人。反而是李世民發動兵變的時候只有1000人左右的部隊,也正是在這種懸殊的實力對比之下,李淵跟李建成都大意了,他們實在想不到李世民竟然敢在這種情況下發動兵變。

我們不應該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李建成也是一個牛逼人物,從整個唐朝的謀臣武將大部分站到他那一邊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籠絡人才有一套;

其次,在李世民李元吉四處征戰打仗的時候,是李建成負責留守後方,調動糧草軍資等等,也從來沒有出差錯,由此又可見,李建成可能在軍事方面不如李世民,但是在內政方面也是不差的,至少在平均線以上,像這樣的人不會傻到站著讓李世民斬頭的。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功斬殺李建成主要還是運氣成分在裡頭。當時的李建成認為李世民的實力遠不足以對李唐政權構成威脅,也不認為李世民會在這種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發動兵變。但是呢,李世民卻在這種情況下出其不意的刺殺了李建成,完成了絕地大反擊。

李世民能夠在玄武門兵變中獲勝實際上是現代斬首行動的鼻祖。當時的大唐帝國總共有五個軍區,其中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各掌管一個,李淵自己掌管兩個。也就是說,當時具備繼承資格的人只有他們三人,李世民一出手就殺了其他兩個李淵有的可能繼承人,這使得李淵不得不讓位給他,否則李淵再殺了李世民,那麼三個兒子就全死了,李唐江山就得改姓了。這是李淵不願意看到的事,畢竟兩個兒子都已經死了,人死不能復生。


優己


其實李淵早就被控制了。

武德九年六月的一個清晨,李建成帶著李元吉騎著馬進了玄武門,天地間寂靜如雪,只有清冷的風微微在吹。兄弟二人並轡而行,有說有笑,絲毫沒有感覺到一絲絲危險,走到臨湖殿,忽然感覺不對勁,因為前面衝出一騎,正是李世民,兄弟倆打馬回頭趕緊就跑,李世民緊追其後邊追邊喊。

李世民為何會出現在臨湖殿,因為李淵帶了一幫重臣在海池划船等他們來對質,非常休閒。胡三省注引《太極宮圖》:太極宮中凡有三海池,東海池在玄武門內之東,近凝雲閣;北海池在玄武門內之西;又南有南海池,近咸池殿。大家看上圖,從玄武門進來,無論是東海北海還是南海,都離玄武門很近,而李世民所在的臨湖殿則在三海的裡面。就是說,李建成和李元吉並沒有直接去三海和父親見面,那麼他們想去哪裡。

明明前天晚上李淵決定讓兄弟三人前來對質,看看是否有淫亂後宮的事發生。還讓李世民早點來。現在李世民早點來了,可是卻沒去海池划船,而是在臨湖殿等著。李淵肯定也通知了李建成,所以李建成李元吉也來了,但是兩人也沒去海池見李淵,而是直接往裡面走,結果在臨湖殿碰到了李世民。只能說,李淵通知李建成的對質地點並不是海池,而是大明宮內的宣政殿。因為宣政殿才是開會議事的地方。

那麼李淵為啥會去海池劃了船呢,答案只有一個,李淵已經被李世民控制了。至於為什麼控制在離玄武門一步之遙的海池,就是為了下一步對付李建成李元吉做準備。對於李淵划船,新舊唐書都沒有記載,資治通鑑卻憑空有了這一說法。如果說司馬光不是在創造歷史的話,那麼他就是看到了一些當時的解密資料,而前些年出土的敦煌碎簡就有李淵被李世民控制的記載。所以司馬光願意採納李淵被控制這一說法,否則一切就解釋不通。

於是一切真相大白,就在玄武門之變前夜,李淵和朝中重臣已經被李世民控制在海池,李世民的第一方案並非殺死李建成搞兵變,而是等李建成李元吉前來對質的時候讓李淵宣佈李建成李元吉的罪狀,把二人拿下,然後自己當太子當皇帝,進行一場不流血的兵諫。所以李世民見了李建成才要單騎匹馬追在後面大喊,就是想把他穩住一起去見李淵,肯定邊追邊喊有話好商量之類的話。但是李建成拔馬就跑李元吉還張弓搭箭射了李世民三下,可惜沒射中。李世民看看李建成要跑出玄武門,那樣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不得已才張弓搭箭,將李建成一箭穿心。


唐風宋月


一、雖然史書上沒明說,但很顯然李淵禁軍的部分指揮權已經提前被李世民掌控了。

二、消滅太子只是拉開了奪權序幕,李世民之後又花了一個月時間才徹底完成奪權。



玄武門之變,並非只是一場殺了哥哥、弟弟的小政變。李世民作為戰神級的軍事家,作為知錯能改,但同時又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狠人,他怎麼可能會只殺了哥哥和弟弟,然後坐等老爸李淵做最後裁決呢?

所以很顯然,李世民在發動政變前,他已經兵分兩路,一路截擊李建成、李元吉,一路控制李淵禁軍的部分指揮權。

對於李世民,其實李淵也有心理防備。武德九年初,為了遏制秦王黨,尉遲恭一度被李淵派人捉拿,並下了大獄,程咬金也被李淵外放到了康州當刺史,房玄齡、杜如晦二位亦已被控制。可以說,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和太子黨已經把秦王黨逼到了絕境,雙方就差翻臉了。

玄武門之變前夜,房玄齡、杜如晦和尉遲恭是偷偷摸摸到秦王府,策劃動手事宜的。這個時候別怪李世民狠,因為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你死我活的階段,誰要是慫了,誰的腦袋就要搬家。而要下狠手,那很自然,李淵禁軍的兵權就要掌握在自己手裡。畢竟李世民當時手頭上沒多少兵。

為此,李世民首先策反了玄武門禁軍統領常何以及他的部下。

據《常何墓碑》甚至記載,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就布了局,放長線,釣大魚,動輒就給常何送財寶,讓他收買部下。當然,李建成也派人經常拉攏常何。常何的態度並不明朗。所以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晚上,李世民又找到了常何,併成功把他說服,拉到了自己陣營。

拉攏常何之後,李世民又布了一個局,他先發制人,對李淵說:“李元吉與父親的妃子私通亂倫”。這事影響很大,李淵當即表示第二天召李建成、李元吉審問此時。

而第二天即是六月初四,也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當天。


對於李淵為什麼要召見,此時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不知情,他們以為只是例行召見,就沒有太當回事。而李世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接下來,就是玄武門之變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領一堆人搶先入朝,並在玄武門外設伏兵。

李淵也將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裴矩們召來,準備在宮裡仲裁。

關於李世民是如何設伏的,史籍中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地圖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入太極宮,他們就必須要先從自己的東宮出玄福門,然後往西入玄武門。而李世民又是住在宮外的。所以李世民肯定是先在玄福門和玄武門之間的小樹林中埋伏,待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玄武門下時,再突然從東面截殺,堵住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退路。

這個猜測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李世民後,第一反應不是往回跑,而是搭弓射箭,跟李世民玩命。


李世民在玄武門外幹掉哥弟二人後,消息傳到了東宮,太子黨和齊王黨聚集了約兩千精銳壯士,前往玄武門救援。

當時,這幫人並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被幹掉了,所以殺紅眼了,想救出主人。幸虧常何率領的玄武門禁軍和李世民的心腹拼死守玄武門,太子府武士才未攻破玄武門。

太子府武士見玄武門實在攻不下,便轉頭攻打位於長安城外的秦王府。當時秦王府的精銳盡出,已是一座不設防的王府。如果太子府武士殺進秦王府,李世民的家眷肯定也玩完了。就在這個時候,尉遲恭非常及時的在玄武門上提起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這幫人看,這幫人的意志瞬間崩潰,這才挽救了秦王府一干老幼婦孺。



瓦解太子府的鬥志後,接下來才是最微妙的時候:李世民到底是怎麼處理李淵的?

在《舊唐書》中,記載非常簡單:

秦王以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率兵誅之。詔立秦王為皇太子,繼統萬機,大赦天下。

在《新唐書》中,記載也很簡單: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高祖大驚,乃以太宗為皇太子。

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記載都很簡單——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就冊立他為皇太子了,至於李世民到底用了什麼手段讓李淵下臺,均沒有記載。

沒有記載,這隻能說明一件事,相關的官方史料“遺失”了,也可以說,當時的史官根本就沒敢記載。詳細的過程,只能是靠後世王朝的史官搜索眾多雜七雜八的史料,然後整理出一個相對完整的細節過程了。

好,後世王朝史官是如何整理的呢?北宋時期的司馬光在他的《資治通鑑》中,是這樣描述的:

李世民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時,李淵在太極宮的海池泛舟。李世民辦完事後,命尉遲恭披甲執銳,進到太極宮,並走到了李淵面前。

李淵當時很怕,就問你來幹什麼?尉遲恭也不說謊,直接就挑明瞭情況。李淵聽說後便問左右大臣該怎麼辦,群臣很聰明,便說建成和元吉本來沒啥功勞,既然秦王已經殺了他們,陛下只要把國務委託給秦王就好了。

大臣們給臺階下,李淵當然要兜著,於是他也說我也是這個意思。尉遲恭見機,就請李淵寫封手敕,饒恕秦王黨。李淵當然不敢有什麼意見,便一切照辦。之後李世民進到太極宮,李淵安撫他。之後,李世民就哭了。


看完了《資治通鑑》記載的過程,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產生一個疑惑,就是:李淵明明是打算與重臣們一起仲裁李元吉通姦案的,為什麼玄武門政變後,他卻莫名其妙在太極宮的海池上泛舟呢?

我覺得,這個奇怪的現象,只能用一個邏輯才能說得清,那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伏兵馬對付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同時,也派人去把李淵趕到海舟上去了。

殺了哥哥弟弟後,李世民自己不出面,讓尉遲恭披甲執銳,而且一身血去找李淵,意圖恐嚇李淵。當時李淵本來就已被實質性軟禁,所以見到這個場景,只能是借坡下驢,把國務委託給李世民了事。

如果這個解釋行的通,那也能表明,李淵禁軍的指揮權,至少是部分指揮權,早就被李世民控制,李淵實質上已喪失兵權。(至少玄武門的兵權已經喪失)

當然李淵當了九年皇帝,也不是白當的,他即便被軟禁了,他對大唐王朝也仍然有很大影響力。所以李世民受封皇太子後,他還需要繼續佈局,操控大權。

首先,李世民派自己的心腹屈突通接管東都洛陽,控制住了關東。

其後一個月,秦王黨的秦瓊、程知節、尉遲恭等人全部封將軍。高士廉、房玄齡、長孫無忌以及杜如晦等人全部封宰相。

無論文臣、武將,無論關中、關東,先後被李世民的人控制。

至此,李世民的佈局完成。

這個時候,無論李淵是否退位,結果都不會有什麼改變了。

武德九年八月,即玄武門政變後兩個月,李世民登基繼位。


Mer86


關於玄武門之變,其實有必要做一個真實的詳細說明,李淵是擁有禁軍,可是玄武門之變中這些禁軍並不管事,消滅太子與李元吉,基本宣佈這場兵變是勝利的了,也可以說算是已經奪權。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接下來為你仔細分析。


一、玄武門之變前的準備

為什麼玄武門之變能夠那麼順利,主要就在於李世民前期準備做得好,計劃周密,才能夠為後來的勝利奠定基礎。

他們分工明確,將所有能夠用上的戰鬥力都集中起來,當時太子李建成自己擁有2000兵馬,還有李元吉也有接近1000,兩人的兵馬加起來總共3000左右,而李世民只有1000左右,要是硬拼,肯定沒有任何優勢。

所以李世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李建成的這些兵馬要怎麼處理,怎麼去防範,還有李淵的禁軍以及主力軍隊,這些都是李世民需要提前考慮的。

李建成的兵馬好處理,畢竟是玄武門裡邊戒備森嚴,沒人可以帶兵進去,可是李淵的火力怎麼辦呢?這個才是最主要最現實的問題。

當然,李建成的兵馬進不去玄武門,那李世民自己的兵馬也進不去玄武門,這個事情顯得十分棘手,也是必須要處理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李世民最聰明的一步就在於此,他提前先去試探了帶兵的李靖和徐茂公,得知兩人不參與也不反對,這樣一來李世民來自外界的壓力就小了,不用擔心李淵的主力軍突然出現,只需要搞好玄武門內部事情即可。

當時的玄武門有三股勢力守備,一個是南衙兵,一個是北門兵,另一個是監門將軍。這三股宮門守備軍分屬三位將軍:敬君弘、呂世衡、常何,而這三位將軍,就是此次最關鍵的地方。

常何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李建成也一直不知道常何早已經被李世民買通,所以李建成才敢那麼大膽的去玄武門。另外兩名將軍敬君弘、呂世衡歷史資料中雖然沒有說明是被李世民收買,可是他們後來根據趨勢也只能支持李世民。

現在好了,搞定了一個常何,到時候自己要帶人進去就從常何這裡的門進入,十分安全可靠。另外兩個人為什麼最終也會根據形勢來幫助李世民,或者說一開始選擇中立,這就跟李世民的身份有很大的關係。

李世民當時是十二衛大將軍,還是尚書令。他的身份為這次兵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當時在唐朝京畿附近,共有十六個衛,分別為: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其中後四衛,左右監門衛掌管長安城諸門禁衛,左右千牛衛統率千牛備身等為皇帝侍從、儀衛。這四衛算是都城禁軍,其他十二衛是京畿拱衛禁軍,並且平時一旦有戰事,都是由其他十二衛帶領下面折衝府的兵去打仗。

因為十六衛官署在皇宮之南,所以史稱“南衙府兵”。而一般意義上說的南衙兵則主要是指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這四衛,因為這四衛負責長安城的安全,所以南衙兵也叫南衙禁軍,南衙兵由敬君弘負責,也就是說他帶領十六衛中的四衛,那其餘十二衛呢?

當時十二衛府兵歸十二衛大將軍管理,李世民正好是領十二衛大將軍,名義上負責管理府兵;十六衛最終又歸尚書省管理,李世民又正好是尚書省最高長官尚書令,名義上還是負責管理府兵。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其實李世民就是敬君弘的直接上司,平時交流接觸很多,他當然更會偏向李世民,這一點毫無疑問。

南衙兵搞定、常何搞定,就只剩下一個北門兵呂世衡,叫兩個人去勸導一下,他自己就知道應該怎麼做,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肯定不會站錯隊。


二、消滅太子李建成

一切準備就緒,玄武門是可以放心進出了,而且外邊的軍隊李靖以及徐茂公也不會輕舉妄動,現在就可以放心帶領自己部隊進入玄武門埋伏好等待李建成送上門來。

李建成和李元吉沒有帶什麼人馬,因為李建成覺得常何就是自己的人,完全不用擔心,可是當他進入玄武門之後,卻發現事情有些不對,他打算轉身離開,這時候李世民喊他,一邊喊他就一邊跑,李元吉看形勢不對,就拔出箭射向李世民,可惜沒有射中,李世民也射出一箭,將李建成射殺。

李元吉慌忙之中連續數發,依舊沒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緊追李元吉,結果不小心馬被驚到,開始亂竄,李世民被樹枝弄到地上,李元吉一看機會來了,立馬調頭衝過去想用弓弩將李世民勒死。

正在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帶領70精兵趕到,一看李世民有危險,立即衝過去將李元吉殺死,並且砍下人頭,還把李建成人頭一併砍下。

外邊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人看到裡邊形勢不對,就打算衝進去救李建成,可是敬君弘、呂世衡嚴防玄武門,根本不讓他們進來,這時候尉遲敬德將李建成與李元吉人頭提到城樓上,並且跟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人馬說:“你們的老大已經死了,你們還有什麼必要繼續堅持呢,快撤回去吧。”

看形勢不對,大家紛紛離開,只有馮立還不離開,史書記載“翊衛車騎將軍馮立是建成親信。建成被殺後,左右多逃散,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所以馮立繼續抵抗,最終將敬君弘與呂世衡殺死,才說大仇已報,遂紛紛離開。


三、逼宮李淵

如今李建成與李元吉的人馬暫時搞定(除了廬江王李瑗和羅藝後來起兵反抗李世民,兵敗被殺,其餘李建成的部下很多最終還是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該繼續去處理李淵的事情,這裡才是最重要的。

尉遲恭早已經受命於李世民去軟禁李淵,李淵看到尉遲恭,十分驚訝,連忙問道“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資治通鑑》”

尉遲恭告訴李淵是李建成與李元吉在外邊造反,李世民正在平叛他們,並且要求李淵將禁軍使用權交給李世民,以便李世民處理叛亂。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南衙北門兵馬,及二宮左右,猶相拒戰,敬德奏請降手敕,令諸軍兵並授秦王處分,於是內外遂定。”

意思就是說當時外邊的南衙北門兵馬還彷彿對李世民沒有那麼順從,直到李淵親自下令全部交給李世民處分,才內外安定下來。一切安定下來之後,李世民也去找到李淵,並且“跪而吮其上乳”。

李淵也是明白人,知道大局已定,況且只有李世民一個嫡子了,他只能昭告天下立李世民為太子,至此,玄武門之變順利且沒有意外的成功,李世民不久後成為皇帝,開啟貞觀之治,成為千古一帝。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李淵的禁軍其實早就已經被李世民搞定,後來的事情,只需要殺掉李建成與李元吉,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


李世民之所以取得如此順利的成功,除了當時的精心計劃之外,還有更多是李世民多年的戰功,大家都心知肚明,自然不會輕舉妄動,最後看到大局已定,很多人都明白該怎麼做,這才讓這場政變順利,並且後來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



嗔痴歷史觀


我是莫地方,我來回答。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迫死李淵交出軍政大權,史稱“玄武門之變”。

長安作為大唐帝國首都,李淵必然要有及其信賴武裝力量-禁軍。

新唐書有記載“高祖以義兵起太原,已定天下,悉罷遣歸,其願留宿衛者三萬人。高祖以渭北白渠旁民棄腴田分給之,號“元從禁軍”。”

玄武門之變前長安城軍事力量,李淵掌控3萬禁軍、李建成有長林軍2000人,另有300名驍勇騎兵,李世民有800府兵。李元吉有700府兵。

李淵在長安城軍事力量上佔上風,李世民並沒什麼優勢,可為何玄武門之變時,三萬禁軍並沒及時出現救駕呢?

這支禁軍常駐京城,常在皇架之旁,日久未戰,戰鬥力很難對皇位之爭起到關鍵性作用,另外,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為突然襲擊,禁軍始料未及,無法及時救援。

李淵雖為大唐開國皇帝,無親征、對政事不關心,只顧享樂,導致長安城出現三股勢力,李建成善政、李世民善軍,李淵無為,李淵除了是皇帝外,其他實力不如兩個兒子,一旦局面給破壞,李淵很難自保。

李世民玄武門事變成功後,李淵已經沒任何退路,只能將太子之位給李世民,並在兩個月後傳位給李世民,自己安心做個太上皇,頤養天年。

綜合所述,李世民對皇位勢在必得,策劃“玄武門之變”最終成功奪權,開創一代“貞觀之治”


莫地方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的禁軍就在宮中正常值守,因為皇帝就在宮中,禁軍是維護皇帝安全的嫡系部隊,當時沒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可能調動禁軍。

那麼當李世民等在宮門激烈廝殺時,禁軍又做何反應呢。

我們知道當時李世民可不是孤身進宮,不僅帶著自己的八百死士,還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文臣猛將、幕僚侍衛若干人等一大彪人馬。帶的人員之多,不可能悄無聲息。這一彪人馬而且是設好了埋伏等著李建成李元吉兩兄弟來宰割的,能安排這麼多人進宮的絕對是個厲害角色,這個人就是禁軍統領——雲麾將軍敬君弘。

敬君弘,家世顯赫,是曾任北齊儀同三司(宰相,正二品)敬顯雋的曾孫。屬於根正苗紅的世家子弟,對李淵也算是忠心耿耿,才能統領禁軍。沒有這位狠人的幫助,玄武門之變是不可能成事的。

敬君弘統領禁軍,而且在六月四日這一天,親自駐守玄武門,李世民的隊伍當時就安排在玄武門外面。當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建成後,雙方開始廝殺,太子宮車騎將軍馮翊及副護軍薛萬徹等率太子軍二千人殺到時,敬君弘要出宮門迎戰,他的手下說:事情到底如何,還不能預測,應該觀察變化,等大軍集結列陣再出,也不算晚。《資治通鑑》記“雲麾將軍敬君弘掌宿衛兵,屯玄武門,挺身而戰,所親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觀變,俟兵集,成列而戰,未晚也。”敬君弘不接受,和內府中郎將呂世衡高聲嘶吼著,殺入太子軍左衝右突,斬殺數十人,兩人均戰死。“君弘不從,與中郎將呂世衡大呼而進,皆死之”。

當時秦王軍和太子軍鏖戰,太子軍即將攻入玄武門,李世民的幕僚張公謹以一人之力推動宮門,將宮門關閉,才將太子軍擋在宮外;太子軍久攻不下,呼喝著要去攻打秦王府,尉遲敬德趕到,將建成元吉的人頭丟於地上,太子軍看到就一鬨而散,戰鬥方才結束。

戰爭的過程可以說是瞬息萬變,往往一個小小的細節,一個關鍵的人就能改變戰爭的結局。所以說李世民能夠“天命所歸”,是有那麼多狠人牛人在幫他,這和他平日寬厚待人禮遇賢能,散盡千金廣結人脈有關,危難時刻就有士為知己者死!這些從他日後的執政措施中也體現很多,不贅述。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並沒有立刻奪權。而是由李淵下詔立他為皇太子,二個月以後,李淵下旨禪讓帝位給他。公元626年八月九日,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登基,開啟了讓大唐進入輝煌燦爛的開元盛世之帷幕。


阿紫海南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能成為千古一帝並不是偶然的,論玩心機玩手段,老謀深算的李淵、仁愛寬厚的李建成、強悍勇猛的李元吉都不是李世民的對手,因此李世民的玄武門兵變看似偶然,其實也是必然。



李世民一直很有心計,李淵開始的時候不敢公然謀反隋朝,結果被李世民一通算計下來,不反也得反了。

當時19歲的李世民是怎麼算計51歲的李淵的呢?李世民讓裴寂等人灌醉李淵,然後從隋世祖楊廣的晉陽行宮裡挑了尹、張兩個絕色美女出來,去伺候李淵睡覺,這麼一來,給表弟隋世祖楊廣戴綠帽子的李淵再不造反隋朝的話還有什麼活路可言?

忠厚仁義的唐朝開國皇太子李建成同樣不是二弟李世民的對手。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記載:

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有!

意思就是李世民隨從李淵前往李元吉的府第,李元吉命令護軍宇文寶埋伏在寢室裡,準備刺殺李世民。李建成生性頗為仁愛寬厚,連忙制止了李元吉。李元吉惱怒地說:“我這是為哥哥著想,對我自己有什麼好處!”

李建成毀在太心慈手軟,他阻止了李元吉殺李世民,實際上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卻沒想到自己與五個兒子會被李世民全部屠殺。


而李元吉毀在太信任大哥李建成,你要殺二哥就直接殺,幹嘛讓心慈手軟的大哥知道?

李淵與竇皇后只有四個兒子,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由於老三李玄霸早夭,因此有資格爭奪皇位的只有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三個嫡子。

當時在長安城內,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父子四人共計控制士兵33800人,其中李淵掌管3萬禁衛軍,號稱“元從禁軍”,負責玄武門周圍的守衛。元從禁軍是李淵控制長安城的重中之重,李淵為了安撫他們的軍心,將渭水北岸最肥沃的土地賞賜給了他們,因此元從禁軍也稱北門屯營兵。 李建成有長林軍2000人,另有300名驍勇騎兵,李世民有800府兵。李元吉有700府兵。

實力的差距過於明顯,李世民知道在長安城內無法有大的發展,於是向李淵請命鎮守洛陽,目的在於結交關東豪傑,以備將來反攻關中。

李淵最初同意,但李建成李元吉看清楚李世民的計劃後苦苦哀求李淵,最終李淵聽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建議後否決了李世民的請求。

李建成李元吉不肯讓李世民去洛陽放虎歸山,等於逼著李世民狗急跳牆發動玄武門兵變。

當時的玄武門有三股禁軍守備,一個是南衙兵,一個是北門兵,另一個是監門將軍,都是皇帝李淵直接領導。這三股宮門守備軍分屬三位將軍:敬君弘、呂世衡、常何,而這三位將軍,就是此次玄武門兵變最關鍵的地方。

常何原本是皇太子李建成的人,據說常何的女兒還是李建成的愛妾,因此李建成做夢也想不到老丈人常何會是李世民派來的臥底。所以李建成才敢那麼大膽的不帶一兵一卒與李元吉兩個光桿司令單槍匹馬去玄武門。

另外兩名將軍敬君弘、呂世衡為什麼最終也會根據形勢來幫助李世民,或者說一開始選擇中立,這就跟李世民的身份有很大的關係。

李世民當時尚書令,相當於國務院總理,而且是十二衛大將軍。李世民的身份為這次兵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當時在唐朝京畿附近,共有十六個衛,其中後四衛,左右監門衛掌管長安城諸門禁衛,左右千牛衛統率千牛備身等為皇帝侍從、儀衛。這四衛算是都城禁軍,其他十二衛是京畿拱衛禁軍。

李世民正好是領十二衛大將軍;十六衛最終又歸尚書省管理,李世民又正好是尚書省最高長官尚書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其實李世民就是敬君弘、呂世衡的直接上司,平時交流接觸很多,他們當然更會偏向李世民,這一點毫無疑問。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可以說是蓄謀已久,玄武門兵變的前一天,李世民跑去找李淵,然後哭哭啼啼地演了一場戲。

當時,先是出現了一個天文現象“太白復經天”,李世民派太史令傅奕偷偷跑去告訴李淵:“這大白天的,太白星卻突然出現在秦國分野之地,秦王當有天下呀!”

李淵聽了將信將疑,然後叫來了李世民,說了一下這個事,李世民乘機秘密上奏李淵,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的嬪妃淫亂,給李淵戴綠帽子,然後哭哭啼啼地對李淵說:“父皇呀,我也沒有辜負過大哥四弟他們呀,可他們如今卻想殺我,像是給王世充、竇建德他們報仇一樣,我要是死了,變成了鬼,在地底下也恥於見竇建德王世充他們!”

李淵一聽兩個嫡子給自己戴綠帽子,老羞成怒,他驚訝了一會兒才說:“這事呀,明天我會好好審問他們,你記得到時也來與他們對質。”


李世民告狀一是麻痺李淵,讓李淵放下對他的防備。另外是引蛇出洞,讓李建成李元吉離開兵強馬壯的東宮與齊王府,在玄武門伏擊他們,可謂一箭雙鵰。

張婕妤就是當年在太原被李世民用來拉李淵下水的兩個絕色美女之一,她暗中得知了李世民密奏她與李建成李元吉通姦,她嚇得花容失色,急忙派人告訴李建成。李建成將李元吉召來商議此事,李元吉的頭腦比較清醒,他說:“我們應當管好東宮和齊王府中的士兵,託稱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觀察形勢。”

李建成卻麻痺大意地說:“宮中的軍隊防備已很嚴密了,我與皇弟應當入朝參見,親自打聽消息。”

於是李建成李元吉決定先入大內皇宮逼李淵表態。不料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皇太子親信,實際上是李世民的臥底,因此宮中衛隊已經倒向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卻不知道,還以為宮中禁軍都還是自己人。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大事不妙,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

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大哥四弟”,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37歲的李建成殺害。

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

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差一點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趕緊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李淵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24歲的李元吉殺害了。

皇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李建成遇害,嘆息道:“難道能夠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禍難嗎!”

於是,馮立與薛萬徹、謝叔方等將領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皇太子和齊王報仇。

守衛玄武門的雲麾將軍敬君弘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著向馮立率領的東宮齊王府聯軍衝去,結果全部戰死。

把守玄武門的禁軍士兵與馮立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鼓吶喊,準備趁勝進攻秦王府,秦王軍的將士們大為恐懼。

此時,尉遲恭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軍隊頓失戰心,迅速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則逃入終南山中。馮立殺死敬君弘後,對部下說:“這也可以略微報答太子殿下了。”於是,他丟掉兵器,落荒而逃。

李世民在玄武門這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奪權了嗎?實際上並沒有。

李世民這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就此罷手的話,玄武門之變的成果也有可能保不住,所以他決定趁勢再進一步。

這時候李淵還沒反應過來,禁軍又站在了李世民這邊,所以李世民就直接讓尉遲恭帶著人闖入了李淵的宮殿,措手不及的李淵自然也就被尉遲恭以“保護”的名義給控制了起來,李淵的命也就被李世民捏在了手裡。

李世民讓李淵立自己為皇太子,李淵敢不立嗎?所以,李世民成了皇太子。 沒過幾個月,李世民又逼迫李淵禪位,李淵敢不禪位嗎?所以,李世民成了皇帝。

因此,李世民奪取最高權力是在尉遲恭控制了李淵之後才實現的,如果李世民在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退回秦王府,沒有趁機控制李淵的話,李淵也有可能派兵鎮壓李世民。

即使李世民被殺,李淵還有其他兒子,雖然這些兒子不是竇皇后生的嫡子,但在嫡子全部死亡的情況下庶子也是可以繼承皇位的,比如8歲的老六李元景、7歲的老七李元昌等。


厚德載物49847


玄武門事變並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實際上它是唐初內部權力分配失敗後,矛盾的集中爆發。當然消滅太子李建成是奪取大唐權力最關鍵的一步,但卻並不是最重要的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拿下李淵所控制的禁衛軍。




首先說一下,李淵被奪權實際上從唐初定都長安城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公元616年七月初四,李淵在山西晉陽誓師起兵,四個月後的十一月初九,李淵順利攻入長安城。第二年五月,李淵登基稱帝,李建成被立為皇太子,此時距離李淵起兵僅僅過去了10個月。

戰爭出奇的順利使得李淵過早的稱帝,當然早早的稱帝也有好處,一來可以牢牢的佔領大義,吸引人才,二來也還可以有效的管理國家,制定法令。但在戰爭頻繁的時候過早稱帝,國君留守國都就出現了大問題,那就是國君會逐漸的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權。



李淵當時也發現了這一問題,由於李世民軍功威望的提升,自己逐漸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權。為了制約李世民,李淵採取了制衡的策略。即在外由李世民、李元吉共同帶兵作戰,雙方共同牽制。另外賦予太子李建成一定的權力,讓李建成有足夠的實力制約李世民。

很可惜李元吉不爭氣,李世民基本上是百戰百勝,而李元吉則是百戰百敗。留守太原老家時把老家都丟了,最後由李世民給他擦的屁股。之後李淵又派李元吉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李世民將劉黑闥的主力打敗後被調回長安,這是一個明擺著給功勞的機會,結果李元吉還是沒抓住,被劉黑闥的敗軍追著跑。

軍隊內以李元吉制衡的手段失敗了,李世民的權威也順利達到了頂峰,官職也做到了司徒、尚書令、中書令。最後封無可封的時候,李淵將李世民封為了天策上將軍,並且允許了李世民開府治事,位置在諸王之上。



李世民開府治事後,唐廷內部出現了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大部分優秀的將領進入了秦王府,一時間李世民似乎掌握了長安以外大半的軍權。

為了再次制衡李世民,李淵無奈選擇分割權力給李建成,讓李建成有能力去制衡李世民。李建成有了父親李淵的支持後如虎添翼,在長安城內面對李世民時有壓倒性的優勢。

當時在長安城內,李氏父子四人共計控制士兵33800人,其中李淵掌管3萬禁衛軍,號稱“元從禁軍”,負責玄武門周圍的守衛。元從禁軍是李淵控制長安城的重中之重,李淵為了安撫他們的軍心,將渭水北岸最肥沃的土地賞賜給了他們,因此元從禁軍也稱北門屯營兵。

李建成有長林軍2000人,另有300名驍勇騎兵,李世民有800府兵。李元吉有700府兵。

▲唐長安平面圖▲


實力的差距過於明顯,李世民知道在長安城內無法有大的發展,於是向李淵請命鎮守洛陽,目的在於結交關東豪傑,以備將來反攻關中。

李淵最初同意,但李建成看清楚李世民的計劃後苦苦哀求李淵,最終李淵聽了李建成的建議後否決了李世民的請求。但與此同時,李淵做出了一件非常昏庸的事情,那就是調任李建成手下將領常何做了玄武門三把手,掌管一定的數量的屯營兵。

或許李淵的想法是增加李建成的權威,讓李世民在太子之爭中知難而退。但這一招確實非常昏庸,可以說是一個沒有經過大腦的想法。

第一、人都是有私心的,而且富貴這種東西讓人上癮。當時的李淵已經60歲高齡,其部下已經為了自己將來的榮華富貴開始結交年輕的太子或者秦王。此時的李淵應該做的是防備他們的勢力向自己的核心權力滲透,以避免自己的權威衰落。但李淵卻反其道而行之,讓太子的人進入元從禁軍,掌管屯營兵。最終屯營兵其他將領開始在各大勢力間搖擺不定,這就包括屯營兵一把手主將敬君弘,二把手中郎將呂世衡。

第二、常何身份複雜。最初是瓦崗寨將領,後來又追隨了李世民打天下,在李建成攻打劉黑闥時成為了太子府的人。讓一個身份如此複雜的人管理重中之重的玄武門,難道就不怕常何是雙面間諜嗎?




李世民眼看自己無法逃往洛陽,於是策反了身份複雜的常何[也有一說,常何本就是安排在李建成身邊的臥底],策反後的常何成為了李世民的間諜。李世民也因此有了抗衡李淵、李建成最關鍵的資本。於是李世民在公元626年7月2日乘著夜色埋伏在了玄武門附近。

之後的事情就簡單了,李世民迅速做掉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後,並且派尉遲恭逼宮李淵。

這時北門屯營兵在幹什麼呢?當時屯營兵主將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看到太子、齊王被殺後,知道太子大勢已去。所以在太子府、齊王府士兵來複仇時,都選擇幫助李世民,後來這兩位沒有準備的將領還被太子府的人給砍死了。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淵的權威已經衰落到了極限。



李淵當時也知道了情況,至此明白了過早稱帝使得自己喪失了軍權,令常何進入軍權核心確實是一個混招。如今制衡手段徹底失敗,自己根本無法控制核心的北門屯營兵。於是在裴寂等人的建議下果斷放棄了名義上的權力,下令讓屯營兵和太子府的人放下武器接受李世民的調遣。至此,李世民接管了長安城內所有的軍隊,奪取了大唐最高權力,開啟了貞觀之治。


我是越關


玄武門之變,李淵的禁軍被擋在了門外,還與李世民的府兵幹了一仗;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基本上就算是奪權成功,因為他可以直接脅迫皇帝李淵。

玄武門之變的根源其實就是權力分配引起的,當時的唐朝最高權力被三人掌握著,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

高祖李淵是唐的開國皇帝,在山西起兵發隋,向西攻佔了長安,沒多久就登基稱帝,時間非常短,基本一年時間都不到。李淵開朝稱帝,對當時的隋末時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首先是樹立了政權正宗大統,其次就是吸引了天下人才歸附,建立起國家層面的管理機構。

李淵稱帝后,天下並沒有統一,到處都是割據軍閥和農民起義軍,李淵最為仰仗的只有兩個人: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李建成不是史書上寫的那樣是個文弱太子,他能夠在李淵登基稱帝后就冊封為太子,靠的卻是軍功,他在前期的起兵時期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秦王李世民也是對外戰爭中屢戰屢勝,軍中勢力越來越強大。

唐初的權力格局在李建成當太子後出現了分化,太子入朝管理政務,秦王在外帶兵征伐,而皇帝李淵卻是在朝統管全局。

關鍵的問題來了,秦王李世民的戰功越來越大,戰王世充,擒竇建德,收復洛陽等等,這樣的功勞讓皇帝李淵為難,讓太子李建成不安,也讓李世民有了更大的權力慾望。

李淵召回了秦王李世民,為了防止秦王坐大,威脅皇權,收回了李世民的兵權,並且把李世民的心腹親信都進行了分化(調離房玄齡、杜如晦,嚴令要求不得與秦王府來往),調李世民的親信大將尉遲敬德歸齊王李元吉賬下。

李淵偏心於太子李建成,不但打擊秦王李世民,更是把皇帝保命的禁軍指揮權交給太子李建成,以此來增加太子的權力,史稱“元從禁軍”,這支禁軍有三萬人。這支禁軍屯兵北門。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既有偶然性,又有長期性,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長期的權力爭奪是焦點,而爆發玄武門之變的時期卻是秦王構陷太子李建成猥褻後宮,李淵令太子、齊王與李世民進宮對質,如果李世民不能解決太子和齊王,李世民就極有可能被皇帝李淵徹底在政壇上扳倒。

正因為玄武門之變發生的突然性,導致了真正掌控禁軍的太子李建成毫無防備,主要的是李世民策反了玄武門的守將常何,他掌控了玄武門的鑰匙。

當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進入玄武門後,常何關閉城門,剩下的時候就看那哥仨自己解決,由於秦王李世民早有準備,不但領了尉遲敬德入宮,而且還埋伏了幾百府兵在玄武門外。

當秦王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打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太子的親兵是得到了訊息,裡面殺聲四起,外面的親兵聽也聽出來怎麼回事了。太子親兵聰明報信,太子李建成的禁軍大隊人馬前來增援,但是城門被常何關閉,進去不去,而且外面的秦王府兵又衝了出來。

禁軍到底戰鬥力很強大,秦王的府兵漸漸不支,此時處於觀望狀態的屯營兵一把手主將敬君弘,二把手中郎將呂世衡必須要選擇站隊了,要麼開門放禁軍入城,解救太子;要麼站在李世民一邊,堅守玄武門做政治投機。

他們兩人的選擇很堅決,領著守城軍士出擊禁軍,讓常何守門,很明顯他們都站隊了李世民,隊雖然站正確了,但是命沒有了,他們兩人都被禁軍殺了。

此時的玄武門之變其實已經結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都被李世民所殺,城外的禁軍以及秦王府兵還不知道呢,打得不亦樂乎,尉遲敬德割下太子李建成的腦袋站在城門上大喝太子謀反,已被誅殺。禁軍一看,主子都被殺了,一鬨而散。

禁軍的威脅就此解決,剩下的情況就是如何奪權,李世民殺了太子和齊王,並不等於權力就到了李世民手中,畢竟大唐還有皇帝,而此時的皇帝李淵正和寵臣裴寂在皇宮花園湖裡划船呢。

李世民要奪權,並不只是太子的權力,更多的是皇帝的權力,第一步就是要逼迫皇帝李淵認可他誅殺太子、齊王的正當性,這件事情很簡單,有太子的腦袋,有滿臉血汙的尉遲敬德就夠了。

尉遲敬德提著太子李建成的腦袋到了皇帝李淵面前,當然,另外還擰著滴血的刀,一切都很明朗,皇帝李淵沒有辦法,只得下旨太子、齊王謀反,秦王平亂有功,太子李建成所有權利歸秦王李世民所有。

秦王李世民奪得太子權利,其實並沒有安全,畢竟大唐的所有權利在皇帝手中,李淵極有可能在未來緩過氣來,收拾李世民,畢竟李淵的兒子不止這幾個。

李世民沒過幾個月,再一次逼迫高祖李淵退位,自己登基當了皇帝,徹底的掌控了皇權,玄武門之變的這場政治陰謀才有了一個徹底的了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