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交替时代竞争残酷,"竹林七贤"却归隐人间

东汉末年以来的思想以老、庄、易为内容的玄学思想,开始抬头。

1、 魏晋交替时代,当时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十分残酷激烈

司马氏集团独揽军政大权,演出了一幕幕任意废立皇帝、擅杀功臣宿将的丑剧。

并使用狡诈的手段,骗取了曹爽的信任,最终将曹爽兄弟以及党羽何晏、邓扬、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处以死刑,从而掌握了曹魏政权。

魏晋交替时代竞争残酷,

但在表面上,为了争取士大夫的支持,又极力推崇孔子、提倡礼教,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出身家传儒学的嵇康,此时在严酷的政治斗争现实面前,逐渐看清了儒教的虚伪本质,以及一批利禄之徒把儒学作为自己晋身敲门砖的卑劣行径。

嵇康是魏晋名士,他的思想在当时享有盛名,但最后却惨死在封建礼教的屠刀下。

二、才高名著,隐逸竹林

嵇家本姓奚,先世因与人结怨,便迁至上虞,后又移居到谯国铚县。嵇康出身庶族,父亲嵇昭,字子远,在魏时曾督运军粮,以后又升任治书侍御史,但在嵇康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嵇康有位哥哥叫嵇喜,很有才干。大臣冯陵知其有才、英俊,便极力荐举他,于是嵇喜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官至物州刺史,太仆宗正。

魏晋交替时代竞争残酷,

嵇康虽然不幸早孤,但他并未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响。他是"家世儒学,少有隽才,旷迈不群,高亮任信,不修名誉"。嵇康风度、才学俱佳,身高七尺八寸,雄伟魁梧,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与常人在一起,宛若鹤立鸡群,加上他文思敏捷,见解独到,才华横溢,因此受到许多青年学子、文人的倾慕及一些门阀士族的青睐,但他并未走上仕途。

太子曹睿十分爱好文学。有一次,他读到一本集子《游山九吟》,大为欣赏,便问左右是否知道其作者嵇康是谁。当时嵇康还不是十分有名,因此曹睿的左右都不知道。太子便吩咐左右十天之内,找到嵇康,并让他来见太子。嵇康未出大名,但他的哥哥嵇喜在朝中做官,再说洛阳姓嵇的并不多。于是太子手下的人便去向嵇喜打听,没想到一问便知道了。

魏晋交替时代竞争残酷,

嵇康任浔阳长不久,便升任中散大夫。同时他又娶妻,其妻是曹植、曹丕的异母兄弟穆王曹林之女,这样嵇康虽不是因娶王室之女而升官,但娶了王室之女,也确实提高了他的地位。可是,由于他身处乱世,不但志向和抱负未能实现,相反却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魏晋交替时代竞争残酷,

嵇康生活在魏晋交替之际,出于激愤,他终于走上了鄙弃礼俗,反叛儒教的道路。

嵇康大胆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并写文章对"名教之士"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批判,揭露了那些"礼法之士"之所以废寝忘食啃儒家经典,是为了追名逐利。嵇康还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六经。认为六经抑制了人的本性,礼教违背了人伦常情,并公然提出"不学未必为长夜,六经未必为太阳"的观点。他还写了《管蔡论》一文,为被周公、孔子定为大逆不道的管叔、蔡叔翻案,为毋立俭等反叛辩解。

嵇康在对虚伪礼教和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抨击的同时,也感到自己已站到了司马氏集团的对立面。他一再感叹:"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崄峨,但他生性刚强,不肯向世俗低头,不愿与"礼学之士"同流合污,于是便选择了一条逃避现实、遁世隐居的生活道路。山阳(今河南焦作市附近)便是他主要的隐居之地,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

三、"竹林七贤"

当时在山阳隐居的还有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等七人。他们七人常作竹林之游,被称为"竹林七贤"。这七个人都有一些惊世骇俗、放浪形骸的奇异举止,或则不拘礼法,不愿入仕,或则谈玄说道,嗜酒如命,或则脱衣裸形,与豕共饮,独嵇康较为严肃,所以名气更大。

魏晋交替时代竞争残酷,

"竹林七贤"共同的特点是醉饮加服药,嵇康也不例外,他的嗜酒在七贤中也是有名的。离竹林不远处有家"黄公酒垆",是嵇康一伙经常聚饮、谈玄的去处。嵇康饮酒不太注重酒量大小,主要是看酒友是否意趣相投。一旦谈话投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山野村夫,往往举杯相邀,以至大醉数日。如若一句话不合适,即便是平日的好朋友,也不愿滴酒沾唇,往往闹得不欢而散。如七贤中的王戎,素以吝啬著名,他广收八方田园,积钱无数,又每天执牙筹,昼夜计算。这些行动颇为竹林人瞧不起。

相传,王戎的侄子结婚,王戎送了一件单衣做贺礼。可是婚礼过后不久,他又借口从侄子那里讨回了那件单衣。他家植有几株品种极为优良的李子树,所结李子肉厚味美。每到收获季节,王戎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馈赠亲友分享,而拿到集市上出卖。他还担心别人以其核做种子,从而抢走了他的生意,于是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办法:每次出卖时,让家人逐个把李子核上钻个眼,使之不能再生芽。并且亲自逐个检查,确定的确不能当种子后,才准予放出家门。正因为如此,嵇康对他很看不惯,所以每次聚饮都不邀请他。

嵇康也是服药的专家。当时名士们喜欢服一种叫"五面散"的药面,它是由石钟乳等五种矿物原料精炼配制而成的。当时人们以服这种"五面散"为时尚,认为能使人"神明开朗",延年益寿。嵇康对此深信不疑,为了采药,他经常深入深山老林,往往一去就是几个月,衣服被树枝划得破烂不堪,蓬头垢面,他全然不顾。在服药方面,他受当时两位世外高人的影响很大。

一位叫王烈,字长休,河北邯郸人,自言年已200余岁,博学广识。王烈曾请嵇康前往参观他隐居地方的炼丹房,并将炼成的"石髓"分了一半给嵇康吃。嵇康舍不得吃完,想带回一点去让众贤见识见识,谁知还未走到家,这"石髓"就风化成了石头,令嵇康后悔不已。

另一位叫孙登,字公和,当地人称他为"苏门先生",隐居在汲郡北山的悬岩万仞处。孙登不穿常人穿的衣服,夏天编草为裳,冬天长发蔽体。终日采石炼丹,不问人间世事。他精通《易经》,随身带一弦琴,谈吐玄妙。据说他弹一弦琴而五声和,神明异常。嵇康慕名而从游三年,但孙登自始至终不说一句话。嵇康要下山时问他:"先生,弟子跟随你已三年之久了,获益甚多。如今我们就要分手了,难道您还是一句话也不说吗?"孙登这才轻启金口,对嵇康说:"火点着后会出现光亮,人生下来后就有才智,但关键在于把这些才智发挥出来。光亮要持久保持,必须不断加柴火;才能要发挥出来。必须有识才者从中保荐。现在你虽然才智广博,但见识太短,缺乏保身之道,因此总难为世所用。"没想到,孙登对嵇康的这番话,日后果然应验。嵇康没有听从高师的话,没有及早隐居避祸,终于落得身陷囹圄、血溅法场的结局。

魏晋交替时代竞争残酷,

尽管嵇康高蹈遁世,口称虚无,行为狂放,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人。由于不得意,他扭曲了自己的自然形态,因而他的内心不可避免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人世还是出世,激愤还是超脱,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像火一样煎熬着他。一次,他漫步在茂密的竹林中,偶然间发现一株被巨石压弯了的翠竹,虽然身体虬曲着,但枝叶仍顽强地向上伸展着。他触景生情,痴痴地呆望了好一会,或许他想到了自己坎坷的一生与此竹有什么相似之处,于是他不由自主地走向前去搬动压在翠竹上的石块,可是他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巨石纹丝不动。他无可奈何地苦笑了一声。嵇康是个诗人,感情激越,要他"心游太玄",闭口不语,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不能不说,不能不写,在他隐居山阳期间,仍写了许多批判礼教和现实的文章和诗词。

他的品性决定了他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往往横眉冷对,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他是有名的铁匠,虽然家贫,可当别人请他锻打农具之类的铁器时,他总是欣然应命,而且从不收取分文报酬。如果客户带有鸡、酒一类的礼物,他就会高兴地收下,就铁匠炉上烹煮成美味,与同人欢欣畅饮,倒也十分自在。可是对于权贵,他却表现出漠然待之的态度。当时司马氏政权的显要人物钟会,十分倾慕嵇康的才华。

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

《魏晋玄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和儒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