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引發全球股市暴跌,會是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機會嗎?

2020年,如今看來確實是一個充滿未知數的年份。步入2020年以來,在不到一個季度的時間內,全球股市乃至全球經濟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期間,不僅僅是國內金融市場,而且全球金融市場同樣受到沉重的衝擊影響。

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也會率先通過市場反映出未來經濟的發展狀況。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影響,悲觀情緒籠罩著整個市場,在集中拋售的衝擊下,全球市場甚至陷入了流動性擠兌的局面之中。隨著流動性擠兌的影響持續升溫,市場把這一悲觀情緒延伸至部分保守乃至避險渠道之中,黃金、比特幣等渠道同樣受到了影響。

因疫情引發全球股市暴跌,會是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機會嗎?

因疫情引發的金融市場劇烈震盪走勢,已經導致全球市場蒸發了巨量的財富。以美股市場為例,從今年最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跌幅已經接近40%,這一跌幅水平甚至超過了2008年的年度跌幅,且逐漸接近上一輪金融海嘯的累計跌幅水平。至於歐洲股市乃至亞太股市方面,則同樣深受疫情的衝擊影響,今年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率明顯攀升。

我們熟悉的A股與港股市場,雖然本身估值水平偏低,但受壓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壓力,A股與港股市場同樣遭到了全球去槓桿化、去泡沫化的影響,股票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進一步壓低。

與A股市場相比,港股市場的平均估值更低,且現階段內已處於歷史估值低點的狀態。但是,與港股市場相比,雖然A股市場的平均估值略高於港股市場,但A股市場的流動性卻明顯高於港股市場。在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背景環境下,流動性越強的市場反而更具有抗跌能力,如果估值與流動性優勢同時存在,那麼更容易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險港灣。

因疫情引發全球股市暴跌,會是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機會嗎?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全球經濟的發展狀況,同樣改變了不少人的財富命運。或許,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背後,誰掌握充足的現金流,誰就可以獲得更高的話語權。或許,對普通人乃至普通家庭來說,資產儲備以及現金流高低等同於家庭風險抵禦能力的強弱。

但是,掌握現金流並非意味著可以輕易實現財務自由,何時抄底低廉的資產價格,才會是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所在。此外,則需要考慮到持有的週期以及預期的投資回報率等因素,實現財務自由並非如此簡單、輕鬆。

因疫情引發全球股市暴跌,或許對掌握大量現金流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會是改變財富命運的重要機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下降趨勢中,即使資產價格已經足夠便宜,但仍然改變不了下降的趨勢,因為這也是趨勢的力量。由此可見,即使現階段掌握了大量的現金流,但卻可能因提前抄底而導致自己步入被動局面,最終的結果則是實現財務自由未果,反而加劇了財富縮水的空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節奏,有的人因疫情的到來薪酬縮減、有的人甚至因此失業,疫情對各行各業的衝擊影響確實不可小覷。與此同時,因疫情並不能輕易消除,且海外疫情仍處於加速擴散的階段,因此對待疫情的衝擊影響,我們仍需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由此可見,除了用閒置資金用作投資外,仍需要準備好必要的開支儲備,起碼準備一至兩年以上的開支儲備,而後才能夠再談抄底投資。這樣一來,即使抄底失敗,也不至於影響到日常的生活水平。

因疫情引發全球股市暴跌,會是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機會嗎?

暴跌後的全球股市,究竟具不具有投資價值?假如從平均估值的角度出發,A股與港股還是具備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假如疫情延續,可能市場仍需要不斷消化業績下降的風險。若疫情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影響較為有限,則未來上市公司的業績修復能力就會越快。但是,對疫情的發展狀況仍存未知數,股票市場的平均估值也與上市公司的發展經營及業績水平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則是股市具有投資價值,但未必是最終的低點。以A股市場為例,市場中常有政策底、估值底以及市場底等說法,即使股市已經確立了政策底與估值底,但也可能會存在市場底。不過,從中長期的角度出發,當市場確立了政策底、估值底之後,股市再向下的空間也就非常有限了。

疫情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影響確實不少,且全球金融市場可否企穩回升,仍會從一定程度上看疫情的持續時間。不過,真正可以促使普通人通過股票投資實現財務自由的,往往是在一個非理性下跌的階段內。換言之,假如市場已經確立了政策底與估值底,那麼市場底附近可能會是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機會。但是,對股票市場來說,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市場底的出現往往也會出乎多數投資者的意料,但當機會出現之後,可以果斷勇敢抄底的,還是寥寥無幾,普通人通過股票投資實現財務自由並不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