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不讓孔子入秦,反倒統一六國,孔子去過的六國為何會敗?

胡文欽


歷史上,秦王(包括秦穆公)並沒有拒絕過孔子(比秦穆公小70歲)入境,孔子也沒有去過西邊的秦國。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闢,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如果孔子“西遊”秦國,也不會受待見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貴族後裔,他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主張“仁政”,不主張“霸道”,所以不可能被秦王喜悅。

秦王曾經是春秋五霸(秦穆公)戰國七雄(秦惠文王、秦王嬴政)之一,那時,諸侯王(以秦王為代表)都是野心家,他們統一六國的軍政宏圖和孔子思想並不是一回事。孔子總是教導弟子要做“君子”,要“慎獨”,總之就是做道德家。秦王喜悅的是法家,不是儒家。所以,如果孔子“西遊”秦國,也不會受待見,甚至會有生命危險(秦王嬴政做了“焚書坑儒”這件極具轟動性的大事)。

儒家不是兵家,和武力統一不是一回事

秦王崇尚法家,施行暴政,苛捐雜稅很多,很重的勞役苦役,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四處征戰。靠這個統一六國,肯定不為主張“修身”第一的儒家認可。

當時,秦國在戰國時期並不是最先進的國家,最終成為統一六國的終結者,說明它的“暴力”第一在軍事上是成功的。

"商鞅變法"讓秦國開始走向強大。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從此秦正式成為一個大國。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 即位,公元前238年掌權,開始了他對六國的征服。從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國起,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中國。

開腦洞:孔子如何幫助秦國稱霸?

孔子的家鄉是魯國,在政治上失意之後,他當起了教育家,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他遊說諸侯王,結果,他的思想都不被認可。

孔子最終發現,大家都在想著如何富國強兵,如何提防鄰國或者如何開疆拓土,侵佔別國的土地。如此,可想而知,要想獲得王者的尊重和禮遇,必須迎合他們。於是,孔子(曾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穿越時空,前往秦國,用富國強兵學說打動了秦王,得以佩戴相印,獲得了厚賞。

結果,秦國統一六國,孔子作為宰相,可以統御的地盤大大擴張,衣錦還鄉的時候,魯國的國君(已經降至地方官員)甚至為他牽馬做導遊。後世,孔子也被尊為法家的創始人。

中國政治思想史上的“陽儒陰法”,原來說的就是孔子。呵呵^_^


慈善文化研究


牽強附會,兩者一點關係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