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言論惹議,再談學生生源與教師水平,教師被過度“妖魔化”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 「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收到更多精彩文章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的支持是我輸出的最大動力。歡迎不同留言和看法。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 。此文引發了大量的討論和留言。在這裡,感謝大家的留言,不管是什麼樣的留言,我都覺得無可厚非,本身寫文章就是需要別人來評價來發表不同的聲音。

但我看了一下留言,可能是因為我寫的不夠清晰,表達不到位,也可能是因為寫的過激可能引起大家更大的憤慨,所以寫的時候有些隱晦。但寫作我想表達的是認知,是提供不同的視角引起大家的思考。

下面我再來談一下我的看法,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


俞敏洪言論惹議,再談學生生源與教師水平,教師被過度“妖魔化”


心理學上的認知偏差

我們對一個事物發表見解和看法,很多時候是基於自身的環境和角度出發,是從自己的經驗來評論,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認識上的欠缺和不足。

其實,我起的標題並不是為了特別強調到底哪個更重要這樣無意義的討論,我寫上一篇文章是為了激發大家的思考,但不同的人留言也給我了一定程度上的思考,但也有些留言武斷。

教師水平發揮的侷限性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析了

第一方面學生生源背後代表著什麼?其中談到了三點:

1.相對好的家庭教育資源

2.相對好的認知和圈子

3.父母陪伴時間和教育

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背後的隱藏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我只是說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是所有的這些學生就一定學習好,大概率的情況是有一個相對較好的學習習慣和教育資源的優勢。


第二個方面,我重點談到了針對教師水平的分析,

主要是兩個問題:

第一個方面是教師水平發揮的侷限性

1.教師的備課困境和班級容量

  • 由於地區之間存在差異,有的班級學生數目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教師的備課問題受到影響。
  • 差異大,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備課針對的群體選擇比較困難,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同等條件下,也要看教師的水平和能力,這一點我們也不要否認。

2.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的長短

  • 一方面是小學階段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如果到了初高中,因為老師想進行改變,需要的時間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年,這個需要老師適應學生,瞭解學生並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常年形成的不好的習慣和學習思維方式,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剛剛熟悉學生就走了。

第三個方面是教師水平發揮的無奈

主要是針對目前出現的一些教師、學生、家長、學校之間的矛盾,一些教師教學能力不錯,由於個人性格差異,在班級管理上不敢過於批評和說教。這也一定程度上給老師帶來情緒上的影響,教學激情很受打擊,是人都會受情緒的影響並做出一些改變和反映。

第四個方面是從學生主動性來講

教師教學能力強,也需要學生主動和改變,需要學生能積極思考跟隨老師。


俞敏洪言論惹議,再談學生生源與教師水平,教師被過度“妖魔化”


教師水平具有差異性是客觀事實

綜上,我分析的是從教師方面來講,因為目前一些弊端,所存在的教師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發揮的限制。


但是,我並沒有否定教師水平的重要性。很多留言裡面說生源很重要,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我想討論的是學生潛能的發揮雖然因為個體差異存在天花板的情況。

但是,有的學生的天花板是150分的題目一個老師教出來是100分,另一個老師教出來是120分,這就恰恰說明了教師水平之間是有差異性的。

就同一所學校來說,教師之間也跟學生之間一樣,也是存在差異的,也是有水平差異的

我們暫且不談小學教師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因為受到條件和環境的影響,變量太多。

同一所學校裡面的老師水平之間也是存在差異性的,這個差異性有大有小。


俞敏洪言論惹議,再談學生生源與教師水平,教師被過度“妖魔化”


有很多給我留言地說是好的生源吸引了好的師資,這不恰恰說明了教師水平之間存在差異性。

也有的留言說是正因為有好的生源,成就了老師。生源佔據7分,師資佔據3分,那繼續分析,

再進一步,假如這一批學生換一批人大附中的老師來教學,那分數提高的幅度會不會更大一些,更接近於學生自身的潛能。

也有的討論上升到了內外因的辯證原理。說學生是內因,教師是外因,內因起決定作用。這是大家對內外因的片面認知造成的,其實內外因不是這麼回事。

這是從學生角度來說的,把學生變成了內因,但是我們要知道內外因是辯證的是可以互換的角度。從教師自身來看,教師成了內因,學生成了外因。

面對學生群體,教師有沒有做出一定的改變和學習呢,我們要求學生主動積極,那作為內因的老師,自己主動去改變了沒?

並且,內因一定,外因起決定作用;外因一定,內因起決定作用,這是內外因辯證原理的邏輯。


俞敏洪言論惹議,再談學生生源與教師水平,教師被過度“妖魔化”

當然,我說這些很多網友可能會反駁說你來我們這裡教教試一試,也有的說小編一看就是沒有教學經驗。

我討論的目的恰恰不是這樣的目的,而是給大家討論看問題的邏輯和思考。

大膽的承認教師之間水平存在差異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一樣,並不是什麼不可以討論的事情,我恰恰覺得承認這種客觀存在是一種勇氣和理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思想和觀念發生著變化,教師本身也被裹挾在這個浪潮之下,教師其實是最需要不斷學習的群體,但有些時候,我們大多數教師也想看幾本書學習充電,有些家長也不理解覺得老師就上上課,其實,有很多的任務和教學之外的任務考核資料佔據了老師一部分的精力。

我也見到小學老師下班後抱著試卷和作業回家給學生批作業的,白天在學校因為忙其他事情時間不夠,也有的老師晚上辦公室裡面批作業備課經常到晚上6點多。

這幾天,俞敏洪談:“很多中小學老師讀書少,不會教學生”的言論在網上激發熱烈討論。

俞敏洪因在“空中亞布力”舉行的疫情期間的人生思考中,談到“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一輩子就教教科書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最後變得知識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引發強烈討論。

俞敏洪言論惹議,再談學生生源與教師水平,教師被過度“妖魔化”

引發討論,一方面,這是教育中的部分現象,被說成是整體問題。

第二個方面,是針對這一現象沒有進行深入剖析。老師不讀書的問題確實存在,一方面是社會功利性存在。另外,教師的很多精力被非教學工作任務所佔用,影響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就算有很多閒暇時間,很多老師也是不會讀書的,我們要承認這樣的事實。不是說時間多了,老師就會讀書學習了,這也是客觀的事實。

並不是說時間有了就會去讀書,並不存在這樣簡單的邏輯關係。

而且,教師的成長一方面是書本,另一方面時也可以向人學習。這也是我一直傳授學生的理念。

有些老師也表達了對俞敏洪事件的看法。

俞敏洪言論惹議,再談學生生源與教師水平,教師被過度“妖魔化”

網友的看法

所以,今天針對上次的文章,在進行討論和分析,我想說的是,承認學生之間有差異,承認教師水平之間有差異也是客觀事實。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去改變或者不變那是個人的事情。但是一味的否定,那就是掩耳盜鈴了。

我們討厭的是那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把教師過度“妖魔化”的言論。



關注 ,歡迎轉發、留言、點贊,你的每一個互動我都當成了喜歡。

歡迎不同留言和看法,暢所欲言,哪怕是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