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文臣人物之死——彭羕之死

彭羕字永年,廣漢(治今四川廣漢北)人。曾在劉璋手下任職,劉備入川后,主動投靠劉備,深得龐統敬重和劉備信任。但劉備平定蜀中後,彭羕囂張自矜,引起諸葛亮對其討厭,劉備對他的疏遠。後因外放為官不滿,與馬超言說謀反一事,而被檢舉誅殺。那麼彭羕是怎樣一個人,他又為什麼會被誅殺呢?為了瞭解事情真相,我們還應該走進歷史。

三國文臣人物之死——彭羕之死

我們先看看彭羕怎樣一個人,據《三國志》記載,彭羕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姿性驕傲,多所輕忽。這就是說彭羕按現在的話說是標準的帥哥,不僅長的高,還長的特別的好看。但一表人才的彭羕性格卻有著先天的不足,就是為人十分驕傲,目中無人,很是看不起別人。在他眼中也就同郡秦宓還不錯,他曾為秦宓向當時的廣漢太守許靖寫了一封言辭溢美的推薦信。步入仕途後,彭羕在劉璋手下的發展特別不順利。他只不過在州中,擔任一名小小的秘書之職。官職不高的彭羕,此時,就應該安心本職工作,等待機遇的出現。可彭羕不僅沒有踏實工作,而且性情非常高傲,瞧不起大多數人,和同僚的關係搞的很僵。最後,因為被人謗毀而獲最罪的。但是在這裡我們要注意的,就是他是被眾人所謗毀,而不是說某個人所誣陷。估計他是並沒犯有什麼大罪,只不過他性情高傲,整天一副自尊自大的態度,忽視別人的存在,估計他也沒少就領導同事的優缺點發表意見,言語也非常刻薄,弄著同事們對彭羕十分不滿而且很是討厭。激起了民憤後,大家就一起去劉璋處給彭羕告狀、誣陷他,說了彭羕不少的壞話。這引起了劉璋的不滿,處罰了彭羕,他被髡鉗為徒隸。也就是說彭羕被剃了頭,帶鎖鏈,成為了一名勞改犯。尤其是被剃了頭,這對彭羕一名帥哥式的人物是很大羞辱。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出,彭羕是一個十分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不會團結同事的人,並且官場歷來黑暗,本就應該小心翼翼、為人低調,和氣待人,可彭羕卻逆道而行,自然是會為自己招禍的。

三國文臣人物之死——彭羕之死

受到處罰的彭羕,在劉璋手下再也無法步入仕途了。但歷史卻給了他的一次轉折。那就是劉備入川。劉備本是應劉璋之請,為他抵禦張魯的進犯入的川。但是劉備此行卻是惦記著趁機奪取劉璋的地盤。後來,劉備與劉璋鬧掰了翻了臉,就率軍從葭萌關向進攻成都。此時,一介平民的彭羕,得知劉備與劉璋相攻後,主動去投靠劉備。顯然在劉璋手下鬱郁不得志的彭羕,想要在劉備手下有所發展。他沒有直接卻見劉備,估計可能自己的身份低微,貿然覲見,會遭到拒絕。他就先去見了劉備的軍師龐統。他謁見龐統時,龐統正在大會賓客,他與彭羕也沒有什麼往來交情,對彭羕沒有十分親密的交談。看到龐統沒有重視自己,彭羕主動臥在龐統的床上,並對龐統說:“等客人走了,我再和你好好談談。”看到彭羕如此怪異的舉動,龐統沒有怪罪彭羕,反倒默許他的舉止。龐統將客人們都送走之後,走回來,到彭羕身邊坐下,彭羕又要求龐統招待吃飯,然後才和龐統談論正事,兩人是相見恨晚,因此在龐統家中留宿兩夜,甚至是整日交談。後來法正也知道彭羕來了,他一向也是很看重彭羕,就和龐統一致向劉備推薦了彭羕。劉備對彭羕的印象還不錯,於是劉備“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看來彭羕負責宣講軍事之類的工作,完成第還算圓滿,令劉備比較滿意,對他的好感也一天天增加。

後來劉備平定成都,劉備領益州牧,就提拔彭羕為治中從事。看來,彭羕此時被任命是蜀中的中層官員。但此時,彭羕心態卻發生了變化。他從當初劉璋手下的一名徒隸,一下子晉升為蜀中的中層官員,地位可謂天壤之別。於是,開始有些飄飄然的他,又開始舊病復發了,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給別人露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而當初在劉璋的手下遭罪的事情,他是完全沒有吸取教訓,暗自反省,更早已忘掉了九霄雲外。彭羕驕傲自滿、自尊自大,引起了諸葛亮的不滿,他雖然在公共場合對彭羕還算客氣,但私下裡是很討厭彭羕的為人。於是,諸葛亮屢次向劉備進言,說彭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劉備向來是敬重諸葛亮的,他也知道諸葛亮不是一個打小報告,說人壞話的人,肯定是彭羕身上出了問題。於是,就開始密切關注彭羕的舉動,認為諸葛亮反映的問題確實存在,彭羕的確在為人處世上過於自尊自大、不安於現狀,而且在工作崗位也沒有表現更加過人的才幹與業績。於是,劉備開始疏遠了彭羕,並將他由京官外放到江陽為太守。

三國文臣人物之死——彭羕之死

再次在仕途上受挫的彭羕,沒有認真總結自己官場失敗的教訓和為反省自己在人處世上的性格缺陷,反而是到處發牢騷,表達自己的不滿。一次,他找到馬超傾訴自己的不悅。馬超對彭羕說:“你是有才華的人,主公劉備也特別看重你,說你能和諸葛亮、法正相齊並論,這次怎麼讓你去一個小地方任職,令大家失望呢?”馬超這麼說,也有可能是順情說好話,順著彭羕的意思說,安慰他一些。但彭羕卻張嘴罵上劉備了,說:“他一個老東西,怎麼幹出這樣昏庸的事情。”表達了自己強烈的不滿。還不知道收斂的彭羕接著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意思說讓馬超在外面組織人馬,我在成都裡面接應,天下的事情很容易搞定。彭羕的謀反言論一出口,馬上就把馬超嚇了一身冷汗,默然不答。馬超此時,在軍閥混戰中走投無路、家破人亡,幸好劉備接納了他,對他還算重用。但由於不是劉備的嫡系出身,馬超常懷危懼,害怕被人陷害,遭受打擊,所以為人一直低調。而在古代的封建社會里,君主對手握重兵的將領更是心懷猜忌。彭羕公然煽動自己謀反,這要讓劉備知道了自己還好的了嗎?於是,馬超馬上向朝廷檢舉了彭羕的謀反言論,於是,彭羕馬上以謀反的罪名逮捕入獄。

三國文臣人物之死——彭羕之死

被逮捕入獄的彭羕,馬上意識到自己闖下了大禍,他主動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藉以得到諸葛亮的幫助,為他開罪。他在信中稱讚劉備是英主、諸葛亮是賢相,說他自己罵劉備的話是一時糊塗,說的是糊塗話,根本不是我的本意。再說謀反,我也不敢啊。我的意思是說讓馬超北上進攻曹操,為主公開疆擴土、建功立業,怎麼會有其他的想法呢?希望諸葛亮足下能明白的我的本意,您也要努力、自愛。但彭羕的信,顯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最後還被誅殺了。

但三國志在這裡關於彭羕的死,用一個“竟”字,竟被誅殺,顯然有作者對彭羕的被殺感到惋惜,甚至有些冤枉的意思。那我們看看彭羕是否真的想否反呢?顯然從官職和能力上來,彭羕根本無法組織謀反,正所謂“秀才造成,三年不成”,在者,他和馬超也沒有什麼深厚的交情,馬超不會憑著他三兩句話,就附和他謀反的想法。估計當時,彭羕不過是一時氣話,話趕話隨口出來的。主要是表達他自己對官職調動的強烈不滿,本意是不想造反的,再說他也沒有謀反的具體的策劃與活動。儘管彭羕沒有謀反的具體行為,但他找到一個手握兵權的將軍,對他說一番了謀反的言論,也是夠嚴重的了。特別是在封建專制的皇權的時代,說出謀反的言論,都是被任何統治者所不容,何況劉備剛剛佔據蜀中不久,對能否在蜀中站穩腳跟,還是有擔心的,彭羕這時候攻擊政府、向武將宣揚謀反的言行,完全會讓劉備認為他是要煽動造反、破壞穩定的局面。何況彭羕是益州本地人,本來劉備對他們不是特別信任,因此這樣的人不處理怎麼行,所以彭羕是完全是自取滅亡。那麼諸葛亮接到彭羕的信的,為何無動於衷呢?首先彭羕的謀反言論,是證據確鑿,很難開拓,被定性為謀反,是大罪,也不是隨便就能說情的,再者,諸葛亮本身也很討厭彭羕的為人,加之彭羕也沒顯示出特別過人的才華,為人處世又有些嚴重性格的缺陷,對政府的穩定來說是個不安定分子,諸葛亮從這方面來說也不會為彭羕說情。歷史上也沒有記載法正為彭羕說情,一方面,因為彭羕當時確有謀反的言論,另一方面,法正在掌握大權後,曾經對與他有過小矛盾的人加以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他的一些舉動已經有違國家法度,引起別人關注,向朝廷彙報了。所以開始收斂、變得謹慎的法正也不願意捲入彭羕這趟渾水中,給自己添加麻煩。所以還是彭羕的性格害他自己,到了大禍臨頭,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為他說情。

三國文臣人物之死——彭羕之死

綜上所述,彭羕的死,應該是劉備的下令。諸葛亮雖然討厭彭羕,但當時他並不掌握生殺大權,這權力還在劉備手中。正如裴松之所言諸葛職為股肱,事歸元首,劉主之世,亮又未領益州,慶賞刑政,不出於己。雖然彭羕不過一時失言,按道理罪不至死,但由於是他在劉備取得益州不久後,各方面還不安穩的時候,而且還是對剛剛投降將領的馬超發表謀反的言論,在這敏感的時候,容易引起蜀中的動盪,造成混亂,在外人看來彭羕也是個不安分守己的人。再者任何統治者都對謀反的事情極其敏感和猜忌,這也直接威脅到劉備的統治,劉備怎麼會輕易放過彭羕?加之他志大才疏,不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反倒天天說當局的壞話,也引起了劉備的不滿,此外,劉備處理彭羕也有殺雞給猴看的意味,就是讓蜀中的大小官吏引以為鑑,服從劉備的領導,不能隨便對當局發表不滿的言論和過激的行為。歸根結底,彭羕的死,完全是自取其禍,正如陳壽評價道:“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從彭羕的事蹟可以看出:他不注重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不善於處理好人際關係,反倒是天天趾高氣昂、自尊自大、目中無人,學不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道理,這終會導致他自己破己滅身的下場。這就是彭羕之死,帶給我們後人的一點歷史的經驗與教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