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房子為什麼越來越貴了,今天為大家科普一下房價組成。

01

總體來說,房價大致可分為四大部分:

1土價成本:包括土地出讓金以及相關費用,如郊區的耕地補償、勞動力安置、城區的拆遷週轉費等;

2建築安裝費:如設計、招標、監理、材料施工等。廣義地可包括前期工程費、基礎設施費(七通一平費)甚至大市政費、四源費、用電權費等也可折算在建安裝費裡;

3開發商經營費用:包括辦公管理費、銷售經營費及融資利息等;

4開發商經營利潤。

不過,不同地區的土地價格相差很大,而且是拆遷來的還是劃撥來的價格都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人工和原材料漲得厲害,建築形態結構不同價格相差大,比如鋼混結構高層比磚混結構多層建築成

本高價格貴不少。

一般來說,建房成本中土地費用約佔20%,拆遷安置費用約佔10%~20%,房屋建築安裝費用約佔20%~30%,市政設施費用佔10%左右,各項稅費約佔20%。此基礎上,還要加上20%左右的開發商利潤,從而構成商品房的售價。一些大城市市中心的高房價還來源於高昂的徵地拆遷安置費用。同時一些開發商的高額利潤也是造成高房價原因之一。

02

想到一輩子的積蓄就被開發商拿走了,很多人內心是不忿的,但是開發商如果真的賺那麼多錢,現在又怎麼會有那麼多開發商破產?下面我們來舉個例子

很多人好奇房子為什麼越來越貴了,今天為大家科普一下房價組成。


除了這些建安成本,作為開發商,不僅要承擔前期規劃設計費,售房階段的廣告推廣告費,還有一大筆稅費…這些,當然都要攤到房價成本里!

來看看以北京為實例算的一筆賬:

很多人好奇房子為什麼越來越貴了,今天為大家科普一下房價組成。


這意味著

16年開始限價後,最高價在房地局備案,開發商說了不算,利潤被控死了

03

開發商是如何定價的

-那麼一個新樓盤的均價,底是怎麼定的呢?

-開發商領導拍拍腦袋就定了

-用戶會為這個價格買單嗎?

評價一套房子的好壞,離不開地段、區位、立面、樓層、朝向、面積、房型、工藝質量、層高、裝修、物業、車位配比等等。

開發商會在定價前,會針對以上的各個因素去了解用戶的價格接受底線,從而精準瞭解客群。通常情況下,開發商會根據某些影響因素,找出一套基準為“1房子,比它優越的單價提升,比它差的價格降低。再疊加影響房價的幾個硬指標:朝向、位置、樓層、邊間、棟距等,權衡後再定價。

1樓層:多層三、四樓最貴。底樓房子較潮溼,隱私性也差些,所以價格也低一點,但有些底層帶有院子,單價也會貴一些。而電梯高層通常由低向高逐漸趨貴。

2面積差異:為控制總價別太懸殊,一般大面積段的房子單價相對便宜些。

3朝向:一般朝南的較貴,廳臥都朝南的最貴。

4邊間:公寓三面臨空且三面採光最貴,兩面臨空的次之。別墅的話,四面臨空的獨棟最貴,三面臨空的雙拼次之,兩面臨空的連體別墅最便宜。

中國傳統上喜歡通風好的房子,當住宅">住宅面對主導風方向時,可以加強對流和熱傳導,冬暖夏涼。主導風向是根據城市“風玫瑰圖”來判斷的上海風玫瑰圖”上,東南方向距離中心最長,說明這個城市主導風向來自東南向,而成都則是主要來自東北方向。

相應方向朝向的房子通風最受歡迎,開發商總是逐利的這種房子定價一定會更貴。

此外,一個樓盤如果體量比較大,往往會分好幾期來開盤,為了儘快回籠資金,首次開盤價格會偏低。這樣也可以給後期留一個漲價空間,因為人都有“買漲不買跌”心理!樓盤快售完,還剩下不多套數時,俗稱尾盤,為了儘快結束營銷,往往公開的價格會偏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