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開封府:中國歷史上“開後門”第一人實屬包拯!

今天和大家到八朝古都-開封,

遊覽北宋時期的天下首府-開封府!

遊開封府:中國歷史上“開後門”第一人實屬包拯!

我們今天的開封,歷史上曾是北宋時期的都城-汴梁。開封府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雖然樓宇時廢時興,屬縣時多時少,轄區時大時小,這裡一直是負責管理開封城區及周邊各縣行政、司法等事物的官署。

打個比方:北宋時期的開封府就相當於現在我們國家的首都!

在歷史上先後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在此任職。尤其是包拯,曾擔任第93任開封府府尹,在他上任期間,清正廉明,鐵面無私,為老百姓做主,因此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稱為“包青天”!

再打個比方:開封府尹就相當於現在我們國家首都的一把手!

在今天開封府的南門內,有一座建築:梅花堂,包大人“開後門”的故事就發生於此!

遊開封府:中國歷史上“開後門”第一人實屬包拯!

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執法嚴明,但卻與“開後門”有著不解之緣。 “開後門”是說當時北宋的司法程序比較複雜,老百姓有冤情想告狀,首先要遞交狀紙,狀紙都要經衙役之手,而這些衙役經常會私自收老百姓的錢財貪汙,於是很多老百姓沒錢就無法申冤,俗話說得好: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

包大人擔任府尹期間,知道事情之後,毅然廢牌司制度,並且打開府衙後門,方便百姓報案,第一時間為老百姓審理案件。

遊開封府:中國歷史上“開後門”第一人實屬包拯!

今天開封府梅花堂裡的一組蠟像,展現的就是:包大人開後門以後,審理的第一個案件,也是第一起民告官成功的案件。案件內容是包大人審理張礦、張野無賴父子霸佔平民李年家田地的過程,蠟像人物十分逼真,鬍鬚和眉毛都是一針一線繡上去的,先來認識一下人物:

遊開封府:中國歷史上“開後門”第一人實屬包拯!

兩邊的帶刀侍衛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後邊執毛筆的是

公孫先生,公孫策後邊有一個年輕的後生,並不是展昭,展昭這個人物其實在歷史上是並不存在的,只是根據七俠五義小說中杜撰出來的。右邊穿綠色官服坐著的,是當地的縣令許露,許露旁邊跪著的是當地的地主張礦,五花大綁站著的是張礦的兒子張野

遊開封府:中國歷史上“開後門”第一人實屬包拯!

左邊跪著的老先生,叫做李年,李年的兒子和兒媳中年早逝,只留下一雙兒女和老夫婦相依為命,靠著幾畝薄田維生,這起田地糾紛案,起源於張礦家的田地是和李年家的田地是連著的,但是張礦卻十分霸道霸佔了李年家的田地,於是李年一紙訴狀把張礦父子告到了縣令許陋那裡,而縣令許陋是個大貪官,提前收了張礦父子的錢財,拿人錢財與人消災,許陋不但沒有為李年做主還把他的狀子拿給張礦父子看,張礦父子看了之後惱羞成怒衝進李年家中,把李年毒打了一頓,李年五歲的小孫子上前勸架,被活活打死,走投無路之際,李年聽說開封的包大人執法如山,為民做主,就連夜帶著孫子的血衣從開封府後門進入狀告張礦父子,當時夜已深,包大人還在休息,聽說之後立即起身處理,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在確鑿證據面前,將縣令許露革職查辦,張礦投入監獄,張野因為殺人償命,被狗頭鍘所鍘!

雖然案情不大,但是體現了包大人為民做主,執法如山,鐵面無私的精神!

為百姓開後門,為國家謀民生,為天下謀正義!

包拯實屬歷史“開後門”第一人,他的開後門,大快人心,大眾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