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房價是否還有泡沫?還會繼續跌?

進入2020年,樓市似乎更加陰晴不定了,沒人敢預判樓市走向,樓市是不是存在泡沫,樓市泡沫還能持續多久?天下沒有不破的泡沫,但再沒有什麼比房價泡沫更折磨人的神經了。

最近有個朋友想買房,問了我兩個問題:現在的房價是否還有泡沫?還會繼續跌?明眼人很清楚,這兩個問題本身矛盾,但它們卻神奇的存在了很多年,並且熱度不減。

通常來說,衡量樓市有沒有泡沫的指標是:房價收入比、商品房庫存去化週期、租金回報率和空置率

如果銀行的存款利率是 3%,房貸基準利率是 4.9%,那麼,中間差就是我們持有房產的成本。

盤點各國房貸利率發現,除了澳大利亞與國內比較接近外,其他國家的房貸利率水平普遍在 3% 以下,與國內高房貸利率、高房價形成鮮明對比。

而對於租金收益而言,一線城市的租金大概在 1.5%,二線及以下城市會稍微高一點兒。


現在的房價是否還有泡沫?還會繼續跌?

按照上面情況分析,那麼你買的房似乎正在倒貼錢呢?既然這樣,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房價存在泡沫,那為何不主動降利率?

原因很簡單,國人仍然熱衷炒房,沉浸在加槓桿、房價翻翻的發財夢中,將所有資產一股腦投入房產中。

可是他們其中 90% 的人可能沒學過經濟學知識,對宏觀調控等大的方針政策,往往反應遲鈍,並且不怎麼關注所謂的收益率。就是因為在過去的 20 年中,很多人因為手握房產,享受了火箭一般躥升的房產增值紅利。也讓人產生一種似是而非的認知:只要是房子,不僅能閉著眼買,而且買了都能升值。

其實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邊不斷有政策出臺打壓房產泡沫,一邊還得維持高房貸利率。可話又說回來,如果揹負太多債務在身上,你還有消費的慾望嗎?

這種情況持續會對 GDP 顯然不利,所以長期來看,房貸利率會進一步降低,樓市依然會漲。

但如果你不巧在這個時間段買房上車了,又該怎麼辦?一個建議:保持頭腦清醒,嚴格控制自己的現金流,避免深陷樓市。

從房產投資就不難看出,很多人加滿槓桿,想要一舉滿足資產成倍增長,實現人生飛躍。當然,現實也很殘酷:有些人抓住機遇成功翻越,而有些人卻被深深套牢,如果再遇上點意外,手上現金流嚴重不足,除了恐慌,你還能幹啥?

現在的房價是否還有泡沫?還會繼續跌?

難道坐等房子被收走?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靠工資或者其他收入提高增量資金(未來的錢);另一方面就要設法減少資金有大的損耗(現在的錢)。否則遇上現金流不足,很有可能就會倒在大漲前夕錯失賺錢的機會了。
當然,如果你不幸中標了,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資金量的充足和連續性,努力熬過橫盤期,這樣握在手中的房產才有可能掙錢。

講一個朋友的事兒:
資深炒房炒股客,平時習慣晚睡,有時候甚至會熬夜到兩三點看盤學習,白天還要工作,抽菸喝酒應酬不斷。財富是有了,也換了大房子。可這個越發肥胖的三高患者,一個月前突然腦溢血,昏迷不醒直接住進 ICU,錢像流水一樣又花了出去。
周圍的朋友一下子很難接受這個事情,畢竟才三十多歲。但如果站在投資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就是朋友沒做好【風控】。

現在的房價是否還有泡沫?還會繼續跌?


怎麼說呢?先來算筆賬。
如果按照計劃中投資,朋友最近半年的收益大概可以有 25 萬,這次突發重疾,醫療開銷已經花了 70 萬,到目前為止,收益為:(25-70)/ 25 = - 180%。
當然,這還沒算後續的醫療和康復費用。顯而易見,沒有風控意識,再多的資產和現金流也會輕而易舉的變為負數。

管理學上有一著名的木桶原理:木桶盛水的多少,由短板決定。

相信很多在看文章的朋友是家裡的頂樑柱,也就是自己扛了所有的風險。當你沉浸投資帶來的財富時,可能忽視了風險短板,一旦風險暴露出來,除了任由資產縮水,你還有其他辦法嗎?
要知道進了 ICU,自己的存款就像一個雞蛋打進長江,根本看不到一點蛋花。如若手上沒有足夠的現金,就只能賣房拋股票。股票可以快速割掉變現,但想要快速賣房變現,難的不是一點半點吧。

現在的房價是否還有泡沫?還會繼續跌?

這個時候,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
要麼依靠親友或公開隱私信息發起眾籌,要麼等著賣房子、拋股票等資產湊錢。

比買房更重要的是守住房。在資產翻倍的黃金時期做好風控,確保任何時間節點都既能打又能抗,避免人至中年,身體狀況、職場前景都走到下坡路了,還要承受風險。

一定要做好最基礎的保障工作,避免資產變為負數。
說到保險,有些人嘴上可能會“呵呵”,心裡甚至會“呵呵呵呵”,要我說,你對保險的“偏見”可能源於你對它的瞭解不夠全面。
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保險,就是我們通過繳納保費讓未來財務狀況變得更確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