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2019核心業務優勢持續鞏固,2020Q1受新冠疫情影響業績下滑

中泰證券發佈投資研究報告,評級: 買入。

中信出版(300788)

事件:(1)中信出版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公司全年實現營收18.88億元,同比增長15.56%;實現歸母淨利2.51億元,同比增長21.56%;實現歸母扣非淨利1.94億元,同比增長4.29%。Q4單季營收同比增長1.08%,歸母淨利同比增長21.89%。

(2)公司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規模淨利為1500-3000萬元,同比下降47.4%-73.7%,整體收入預計同比下滑15-20%。

2020Q1業績預告點評:

2020Q1,公司主業受疫情影響,預計整體收入下滑15%-20%,業績同比下滑超40%,一方面書店因店面零售業務受到嚴重影響,書店整體銷售額預計下降40%,人力、租金等費用支出剛性,是業績下滑的主要影響因素;另一方面公司圖書出版與發行業務2月份開始受短期物流恢復、線下銷售客戶延期復工等因素影響,一季度收入比上年同期降幅預計在10%-15%之間。

我們認為隨著全國疫情被控制,經濟活動陸續恢復,公司業務有望於Q2-Q3逐步恢復正增長。

2019年報點評:

增長穩健,股權轉讓與閒置資金理財貢獻超4500萬非經損益。公司2019年整體實現穩健增長,歸母淨利同比增長21.56%,歸母扣非淨利同比增長4.29%,其中處置持有的上海財金通教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實現投資收益2,582.54萬元;利用閒置資金理財,取得收益1,924.28萬元。

資金狀況良好。公司2019年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3.13億元,同比增長34.26%,增幅高於淨利。公司在年中成功上市,募資6.43億元,貨幣資金充裕。

圖書出版與發行業務優勢持續鞏固,互聯網銷售增長顯著。公司一般圖書出版與發行業務實現收入14.03億元,同比增長14.14%,佔總收入比重為74.3%,相比上一年下降0.92pct。

經營穩健,儲備充沛。公司出版新書1471種,同比增幅12%;出版碼洋31.9億碼洋,同比增長21%;實銷27.5億碼洋,同比增長22%,動銷品種增幅超過20%;圖書出版和發行業務收入140,313.61萬元,同比增長14.14%。2019年末,公司擁有待出版的優質選題儲備額超過1.4億元,版權儲備充沛。

大眾出版領域全覆蓋,核心出版領域優勢明顯。2019年,公司財經類圖書市場佔有率14.62%,繼續保持市場第一;學術文化類圖書市場佔有率為7%,排名進升至第一;少兒出版品牌影響力不斷加強,市場排名提升5位。

降低渠道依賴,互聯網銷售增長明顯。公司積極開拓場景化的社交電商和新媒體渠道,拓展線上自營渠道矩陣,實現了內容生產和內容分發的直接觸達,提供了內容端與市場端的雙向數據和信息傳遞,自營互聯網銷售同比增長44.8%,大幅降低銷售渠道的依賴度。

持續發力數字閱讀,收入實現快速增長。2019年,公司數字閱讀業務實現收入6,660.16萬元,同比增長35.62%。公司以中信書院為數字業務核心抓手,不斷豐富知識服務內容產品,累計上線有聲書628本、電子書4,382本、課程195門,目前該平臺用戶規模達到400萬。

書店業務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書店佈局實體同時,加快線上、企業服務方向發展,積極嘗試場景化運營。2019年,新開門店19家,書店業務實現營收4.71億元,同比增長39%,減虧613.48萬元。

打造大眾出版“共享平臺”,發展數字內容和服務業務。

“共享平臺”有望拓寬公司的內容邊界,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公司發起面向整個內容產業的開放共享聚合互聯網平臺,開放公司內容、版權、供應鏈和營銷資源,平臺上將聚合內容產業的投資者、出版人、內容創作者、專業服務者等全產業鏈從業者,各經營主體以創意和選題作為交易對象。

以IP為切入點,拓展產品形態。公司圍繞IP,進行紙質-電子-音頻-視頻等多形態的產品開發。有望在企業服務、少兒流媒體、家庭教育體系構建等方面持續發力。

激發內容運營的核心能力,打造知識型MCN。以公司的圖書產品和作者為基礎,以內容標籤鋪設百位個人IP開展MCN運作,以入駐者的專業性和圖書的系統化內容為支撐,聚攏垂直用戶,打破從約稿-出稿-審稿-出書-營銷的內容產生模式,形成作者、譯者、闡釋者、用戶和內容之間的高度交互。除了作為圖書的代言者之外,拓展廣告、帶貨、課程等運營模式。

盈利預測:我們預測中信出版2020-2022年實現營收分別為21.07億元、25.33億元、29.33億元,同比增長11.58%、20.19%、15.80%;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77億元、3.33億元、3.85億元,同比增長10.32%、20.28%、15.55%;對應2020-2022年EPS分別為1.46元、1.75元、2.03元。我們認為疫情對公司的影響相對可控,隨著國內經濟活動陸續恢復,公司業務有望逐步恢復正增長,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產業政策變化風險;新技術衝擊;競爭加劇;新冠疫情影響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