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2020年疫情對中國新經濟產業帶來的影響(下)

來源:艾瑞諮詢《2020年疫情下中國新經濟產業投資研究報告》

受此次疫情影響, 2020年前兩個月中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增速回落,中國國民經濟現處於下行階段。但是,疫情對中國經濟主要是短期影響,目前中國疫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貨幣政策仍然具有較大的操作空間,中國金融體系在未來會比較穩定,長期來看總體可控。

現金流和多元化商業模式重要性突顯

目前市場正在加速整合,馬太效應越發加劇,一些缺乏競爭力的商業模式與企業在疫情的衝擊下逐漸倒下,健康的現金流和多元化商業模式的重要性越發突顯。

保持健康的現金儲備能給予企業在突如其來的危機中存活並突圍的籌碼,因此在篩選投資標的時應該將賬面現金是否能維持企業正常運營6至9個月列為重點關注點,而盈利能力則在對初創企業的評估中處於第二順位。

乾貨分享:2020年疫情對中國新經濟產業帶來的影響(下)

相對多元化佈局的企業,單一且缺乏靈活性的商業模式在面臨衝擊時較容易被擊倒,因此需要提高產品/服務本身及其銷售渠道的多元化。例如,在外賣與半成品業務早有佈局的餐飲企業比純做堂食的競爭對手在暫停到店服務的情況下受到的影響更小。

此外,疫情對不同類型投資者造成的影響也不同。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這次疫情可能只帶來短期的波動,長期仍然看基本面與經濟週期。對VC投資者而言,一些被投企業在經歷疫情衝擊後可能直接退出歷史舞臺。對PE投資者而言,被投企業業務也會受到短期影響,但中長期可以關注被投企業在對應賽道中能否在疫情帶來的整合潮中得益。

乾貨分享:2020年疫情對中國新經濟產業帶來的影響(下)

以數字化為特徵的賽道迎來結構性利好

危機中,不少與數字化相關的行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需求刺激下迎來機遇。總體來看,在線教育行業受疫情帶來的可投資性增量最大,其次依次為遠程辦公SaaS、生鮮電商和互聯網醫療。

因用戶對遠程辦公SaaS的低付費意願、生鮮電商自身的盈利難題以及在線醫療面臨的監管和低支付轉化率都使這三類長期受益程度相對弱於在線教育。

01 在線教育

在延遲開學的背景下,在線教育平臺瞄準家長需求進行積極獲客,同時校園授課往線上遷移的全國性舉措也將培養眾多學生線上學習的習慣,為在線教育提供了進一步滲透的契機,使其提前觸達甚至打破行業天花板。在線K12教培最被看好,因為在這一細分賽道中,聚焦大班課業務的盈利模式已被驗證。

乾貨分享:2020年疫情對中國新經濟產業帶來的影響(下)

02 遠程辦公SaaS

支持遠程辦公的SaaS工具幫助不少企業在戰疫和復工的博弈中找到均衡,疫情過後,在提升企業辦公效率並節流的需求刺激下,這類SaaS客戶的留存率將較為可觀。

在眾多垂直型SaaS中,通信和OA類SaaS玩家的受益程度最深,也是在疫情作用下成長潛力更為突出的投資標的。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即使疫情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其付費習慣仍有待養成。

乾貨分享:2020年疫情對中國新經濟產業帶來的影響(下)

03 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平臺滿足了用戶宅家期間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單量激增。滲透率上升帶來的良好發展前景下,平臺型生鮮電商是更合適的投資標的,因其不僅受益於用戶端免費市場教育的紅利,也將得益於供給端傳統商超門店的加速線上化,而前置倉型、“到店+到家”型、社區團購型生鮮電商玩家的盈利能力仍為其重要痛點。

04 互聯網醫療

目前互聯網醫療玩家正試圖從醫藥零售服務滲透在線醫療服務,這些平臺均在疫情防控期間獲得大量曝光。其中醫藥零售服務直接受益於此次疫情,獲得大量銷售轉化,未來醫藥新零售的滲透率有望在此次用戶教育後得到提升。

而在線醫療平臺儘管在疫情間諮詢量激增,用戶使用習慣以及監管問題使其短期的發展前景仍然有限,也意味著將在線醫療作為戰略發展方向的互聯網醫療玩家表面繁榮,但實際受益有限。

乾貨分享:2020年疫情對中國新經濟產業帶來的影響(下)

受創賽道不乏積極的突破方向

疫情中,多數行業正面臨較大的挑戰與調整,而在逆境之中也浮現出一些可能影響行業格局的深遠變化,帶來潛在投資機會。

01 電商

受制於物流和產能這兩大供給端的限制,電商行業也不可避免受到衝擊,但對於許多銷售額基本歸零的線下零售來說,電商成為其救命稻草,又加上用戶可支配娛樂時長的增長,

直播帶貨這一形式成為了疫情防控期間電商領域的東風。

原本主要由淘寶直播和快手推動的直播電商熱潮將在今年加速踏上新的發展臺階,而這其中受益的將不止有具有領先優勢的玩家,還有微信小程序承接的電商生態

乾貨分享:2020年疫情對中國新經濟產業帶來的影響(下)

02 在線廣告

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打擊間接體現在了總體廣告主預算收縮上,以品牌廣告為主的平臺受損程度高於擁有較多遊戲及在線教育廣告主的效果類平臺。疫情過後,廣告投放或稍有追加,但無法彌補之前削減的預算。

在銷售壓力下,品牌廣告預算向效果廣告轉移的趨勢將被進一步放大,因此淘寶/天貓將取得更高的恢復係數。

03 餐飲

一方面,暫停到店服務導致餐飲企業營收驟降且還需要至少兩個月的恢復期。另一方面,眾多餐飲門店將重心轉為外賣業務以緩解困境,疫情成為供給端數字化的催化劑,外賣滲透率有望在目前~15%的基礎上進一步爬升。

此外,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連鎖餐飲將難以捱過疫情,而標準化程度高的大型餐飲集團將有機會在疫情後通過規模化擴張彌補這一空缺,成為較好投資標的。另外,疫情間到店業務量的銳減對點評、口碑的收入也造成較大打擊。

乾貨分享:2020年疫情對中國新經濟產業帶來的影響(下)

04 酒店及旅遊

對外出的限制下,酒旅運營商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商旅恢復速度將快於本地遊以外的休閒旅遊市場, 建議投資者後續關注主打商務出行的大型平臺和運營商。此外,疫情過後,企業對管理效率與成本控制的需求將使第三方商旅管理

成為值得關注的賽道。

05 物流

服務C端客戶為主的快遞、即時配送等主要受限於運力不足,而服務B端客戶為主的整車、零擔、冷鏈物流、同城貨運等子行業還受制於延遲復工帶來的需求不足。

總體來看,疫情為即時配送、物流機器人、自營型快遞均帶來了額外的可投資性。特別地,疫情為物流機器人,尤其是倉儲機器人,搭建了展示的舞臺,為其提供了獲取訂單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