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法國藝術家Marie Liebhardt目前居住在丹麥,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她一直在致力於自己兩套“殘缺”器物的創作——一套是金屬材質,一套是瓷器材質。她將這些作品命名為“瑕疵”,像老舊的人行道、牆壁、傢俱和建築立面一樣,這個系列的作品並不完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退化,材料會出現瑕疵,在不尋常的表面會出現普通的紋理。


正是這種對肌理的運用讓不少人喜歡上了這幅作品,並對那些經常被忽略的日常結構和物品表現出了更深的欣賞。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Marie Liebhardt


瓷器系


這個創作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重點介紹純瓷器花瓶。將薄層瓷器倒入貼片模具中,隨著材料變幹,澆注的碎片會粘在模具上。當花瓶被移走時,不規則的圖案會從留在模具中的瓷器上顯現出來。沒有兩個花瓶是一樣的,而且上面的紋理和你在一些被遺忘的老房子裡看到的舊牆紙很相似。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金屬系


該系列的第二部分重點介紹了瓷器和金屬。金屬佔據了器物的中心:用銅和黃銅鑲嵌在一個統一的彩色瓷花瓶裡,不僅顯得很古老,而且也讓它們彼此都很獨特。另外,隨著金屬繼續氧化,它的外觀也會發生變化,使這些花瓶成為一件活生生的藝術品。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這個系列非同尋常,因為它完成了許多藝術家著手完成的任務。讓觀眾花點時間思考它的意義,並從他們發現的東西中獲得學習。“缺陷”讓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更確切地說是我們在其中創造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它們向我們展示這些變化中的美。


“我知道,下次我去我的鄰居家散步時,走過搖搖欲墜的人行道,路過生鏽的路燈時,我會想到這些收藏品。“殘缺”之美,也有獨特的韻味。”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時間的痕跡、殘缺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