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說話綱領

​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Boss曦爺:

孔子說,應該與這個人交談,您卻不去交談,就失去了這個人,錯過了這個人。不應該跟這個人說的話您卻跟這個人說了,這就是說錯話,就是失言。有智慧的人不失去該說話的人,也不亂說話。

這一段講說話的大框架,比說話的技巧高很多倍,說話的技巧是戰術,而這一段講的是人這一輩子說話的戰略。

說話是人們幾乎每天都要說的,說話的對象是人,選對人,看準了,您就去說,應該對這個人講的,您不講,則您就失去了這個人。

比如,這個人是個企業家,面對轉型的問題,您講一句關鍵點,他可能就轉型成功了,您卻沒講,最後也沒跟他做成朋友,他也苦苦掙扎,損失很大,這就屬於失人。

比如,這個人是個好人,應該走正路,您提點一句,他就走上了正路,而您卻因為自己懶得說,或者其他害怕自己負責任的心思,不說,他走上了邪路,這就失人,表面看起來,您沒什麼罪過,但實際上,就因為您的一些話,可以救人,您卻沒有跟這個人談話,這其實是您人生的損失。您沒有種下這個福報。

選準自己要說話的對象,就一定要說些這些對象必須聽的話,對他們有絕對好處的話,他們只要看到您說話,就必須得重視,達到這個境界,您就不失人了。

想要不失人,要選得準,看得準,說得恰到好處。對這個人有判斷力,他是不是您的說話對象,不是,您就別說了,說話也要恰到好處,說輕了,他聽不明白,說重了,又適得其反。所以,您看孔子講話,同一個問題,對每一個學生的回答可能都不太一樣,就是因材施教,聖人明察秋毫,說恰到好處的話。

接下來講,不可與言而與之言。

不應該講的話,您講了,講話的對象錯誤,內容錯誤,多事,過分了,沒有到位,都是失言。

講話要看對象的,對象錯誤,您講的好話也沒有意義,反而可能引來禍患。所以,歷史上有些著名的謀士,他們看主公不是明主,講了幾次聽不明白,就不講了,就另謀高就了。

講話內容錯誤,場合錯誤,不應該講的話,噼裡啪啦的講,就是失言。

智慧的人不失人,也不失言。

智慧的人講話的對象是對的,而且應該講的一定講,但不亂講話,每句話都是恰到好處。

上面講了這麼多,怕大家理解成小人技巧性語言策略了。所以,接下來繼續講講君子講話。

君子講話,只講真話,實話,好話,有用的話,語言金貴。

所以大家都愛聽,愛跟隨,愛信他。

一個君子的事業,跟其言語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巧舌如簧的人,見風使舵的人,也可以在講話上有很高的造詣,但未必能在事業上有很大的造詣。

所以,講話首先要正心術,心術不正,學到講話的技巧也沒有意義。

所以,君子講話,只講真話,這話是真的嗎?有用嗎?對人有幫助嗎?有才講,否則不講。

君子講話,不是說不為自己的利益,當然要為自己的利益,但是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欺騙別人。

那麼對方不聽真話如何辦?不聽就不聽,不聽大不了不合作,他不合作是他的損失,我們繼續找聽真話的人來聽我們講話。他什麼時候想聽真話了再來,想聽假話去其他地方就行。

我們不能因為想賺錢,想要其他利益而壞了自己的人格。

君子講話,只講好話,有用的話,對對方有利的話,正能量的話,這樣才能語言金貴。

為什麼沒人願意聽您說話?

您小人心態嚴重,自私自利,講廢話,不為聽話的人考慮,實際上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所以,君子講話,有用,正能量,真在幫助聽話對象,這會讓聽話對象不得不聽您講了什麼,因為他不聽,就是他的損失。

是不是損失,聽眾自然心裡明白,不需要您去洗腦他,教育他,告訴他,他會有切身體會的,猶如您也心裡明白,您是不是在講廢話,還是真心實意的為聽眾考慮。

所以,一個君子他語言金貴,講的都是正能量,有用的話,對大家有好處的話,而且是真話,實話,大白話,大家相信君子的人格,徹底的感受到好處,大家自然追著他聽,他的人氣就會越來越旺,事業自然可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