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免費獲取國學文化知識,學習國學文化,以修身養心,以齊家治企。屯元國學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佈道者。
儒家的金錢觀:
《大學》上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意即:仁者利用財富達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為獲取財富的工具。
《孟子》說:“為富不仁,為仁不富。”
意即:貪財便能造罪,不貪財方能造福。
《中庸》說:“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
意即:穿著錦繡的衣服,卻要加上罩衫,不願意使錦衣露到外面。亦有財不外露,不張揚的意思。
《尚書》說:“惟天福善禍淫 。”
意即:天道自然的規律,都是給善良的人帶來福分,而給過分的人招致災禍
《孟子》:“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意即:意思是成就了大事業的人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因為子孫們坐享其成不思進取)。
《禮記》:“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意即:德行是根,錢財是末梢。也是說,若根有問題,很難枝繁葉茂。
佛家的金錢觀
《藥師經》上開宗明義,就詳細地說明了慳貪不捨的罪過。經上說:“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佈施,及施果報;愚痴無智,缺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得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心生痛惜。如此之人,由此命終,生餓鬼界,或畜生道。”
《金剛經》說,“度盡眾生,自覺未度。”又說,“佈施濟眾,不覺有施。”
佛陀在《大乘寶雲經》中講:“以財物利益事,攝受眾生。”
意即:我們在有了錢財時,可以承辦種種善事,可以攝受很多眾生。
道家的金錢觀:
《道德經》:“既以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
《道德經》中所言:“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意即:財富只有進入社會公益事業之中,才能周流無窮,方為天道生物之真意。
《道德經》雲:“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意即:就道教看來,財富非一人一家可私有,惟有周流天地,財富的運行才符合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法則。
《周易·繫辭》中說:“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意即:人為萬物之靈,應當盡其天賦能力,努力為社會創造財富,成就大業。
閱讀更多 屯元國學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