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究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開題報告

自主、合作、探究究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開題報告

哈爾濱新區 宋鵬程


自主、合作、探究究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開題報告

經哈爾濱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學術委員會審定,哈爾濱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我校申報的課題自主、合作、探究究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已列入哈爾濱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課題的開題活動,進入課題的研究階段。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改善學習方式是課改目標之一,課堂改革是一項宏大的工程。而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個人與世界關係的轉變,意味著存在方式的轉變。如果一個在學校中度過9年學習生活的學生,整天處於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複之中,對於所學的內容也就難免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們很難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夠具有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能夠成為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和美好社會的建設者,能夠不唯書、不唯上,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能夠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 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校園生活的質量,關係到年輕一代能擁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到綜合國力的強弱。

現行的課堂教學,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方法 , 成為教與學最突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要系統地研究科學課課堂教學原理;努力形成科學課堂教學策略體系;不斷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最終達到科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本課題的研究,將運用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強調師生角色的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同時,不斷改進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走向自然,勇於探索,大膽實驗,真正體會到科學課堂的樂趣,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模式,這些新模式的行動研究對提高科學課堂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本課題是在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貫徹《課程標準》,全面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生存、生活實踐能力,及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與方法,具有優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現代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勢在必行,這是新《課程標準》與時俱進、適時教育、適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養具有現代思想與思維、時代個性、健全人格、優秀素養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種相對於傳統教學的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其有益於學生學習、發展,有助於素質教育實施,有利於創造性人才的造就。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的目的有四點:

①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

②引導學生建立具有"主動參與、交流與合作、樂於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

③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精神,主動探索、學會學習,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這裡主要講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題研究的範圍、對象、方法;二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觀點;四、是研究應遵循的原則和基本操作的策略。

1、研究的範圍、對象、方法:

研究的範圍主要是初中段各科課堂教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我校初中各班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有些好的做法,可以在本校小學年級推廣。

這項實驗,我們將採取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也就是所有參與研究的人員,要根據各年段培養目標,針對每個階段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面存在的某些突出問題,通過反思、研究,採用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決,分析總結之後再向前推進。

2、主要思路

構建"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課堂教學模式以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為突破口,課堂教學體現"20+25"的課堂教學結構。即:教師引導、點撥、講解不超過20分鐘;學生活動不少於25分鐘。讓教師少講、精講;變學生被動接收為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形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對課堂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並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疑、引導、點拔、激勵,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合作、探究、預設的問題,並生成、拓展、提升知識。對課堂教學方式上教師要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如辯論、演唱、小品、戲劇等),以小組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目的。

3、重要觀點

(1)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本質上就是一種動態的探究過程。教師每時每刻面對的情景都具有即時性,需要教師去解決、去探究;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由未知走向己知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

(2)教學過程是一種生命的交往過程。師生走進課堂不僅帶著問題,而且還帶著情感、態度 、需要等因素,課堂應是師生精神成長的樂園。

(3)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包括互動觀、目標觀、師生觀、形式觀、情境觀、評價觀。

(4)探究、發現、創新都是有層次的。相對於學生個人而言的新成果,是我們追求的重點。 相對於群體(教學班)而言的新成果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5)沒有主體性,就沒有創新性。主體性包括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三個層次,創造性是主體性的最高層次,落實學生的主體性要求:目標讓學生去確定,問題讓學生去發現,過程讓學生去探索,方法讓學生去尋找。

(6)教學過程是個體通過與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其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7)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包括學生心理開放,教學內容開放,思維空間開放, 教學結果開放。

(8)學生是具有多元智慧的教育對象,應採用開放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積極的評價。教師必須樹立以發展為本的教學效率觀。

4、研究應遵循的原則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項研究所遵循的原則是:主體性原則、自主性原則、活動性原則和漸進性原則。

研究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來說,就是在課堂中通過學生"確定目標-自主學習-交流展示—探究突破—鞏固延伸"的學習形式,激起學生渴望參與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自己完成各種學習活動中,並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意識和能力,不依附,不從眾。但又善於與他人合作,互相切磋,採長補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自主探究收穫,並側重於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感受。

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年級學生特點,恰當選擇方式。這些活動方式有:在玩中探究、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發現中探究、在轉換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會實踐中探究、在求異中探究、在討論爭論中探究等等。教師應在實踐中對這些方式靈活運用,並儘量創設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動形式。

本課題研究還要取得學生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我們要向家長宣傳這項研究的意義,取得共識,並及時把每個研究階段的學生培養目標發到家長手中,讓他們和老師一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時,也要有家長的參與。

三、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具體措施

1、研究思路

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對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後測試進行改革。以調整課堂結構為突破口,改變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重視課前預習,強化課後回饋,使教學流程管理由虛到實,由松到緊,由低到高,從而使教學質量不斷的提高。

2、研究方法

⑴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課堂教學模式以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為突破口,課堂教學體現"20+25"的課堂教學結構。即:教師引導、點撥、講解不超過20分鐘;學生活動不少於25分鐘。讓教師少講、精講;變學生被動接收為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形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和能力。⑵教師不寫教案,而改使用現成的《素質教育新教案》。對《素質教育新教案》不採用拿來主義。要求任課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教參、教材、學情對教案內容進行重組加工。並把重組加工過程的心得體會寫在札記欄內。⑶通過集體備課,各學科教師以輪流主備的方式編寫導學提綱。導學提綱按"認定目標、自主學習、交流展示、探究突破、鞏固延伸"五個板塊設計。⑷學生作業取消了傳統的作業本(個別學科保留,如語文學科作文、英語學科的單詞書寫等)。作業以各學科教師精心挑選的練習冊為主。使學困生"消化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

3、具體措施

⑴對課堂教學結構的要求:實行20+25的課堂教學結構。即教師在一節課裡,講話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學生在一堂課內活動的時間不少於25分鐘。⑵對課堂教學方法的要求: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並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疑、引導、點拔、激勵,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合作、探究、預設的問題,並生成、拓展、提升知識。⑶對課堂教學方式的要求:教師要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如辯論、演唱、小品、戲劇),以小組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目的。⑷對課前預習的要求:各學科的預習課要在課上進行。上課前要下發預習提綱。語文、英語學科要求每一篇課文下發一份預習提綱,理科每一節下發一份預習提綱,期末複習時以章節或以知識類為單位,下發複習提綱,學生、教師的預習提綱要裝訂成冊。⑸對課後回饋測試的要求:整合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用測試卷取而代之。要求任課教師把每天所學內容,編印成測試卷,下發到學生手中,作為家庭作業,教師要認真檢查、批閱,並把之裝訂成冊。⑹對教師備課的要求:任課教師統一使用《新課標優秀教案》,在使用時,教師要研究教案的三維目標。在札記欄裡寫上如何落三維目標的方式、方法、手段、時間分配以及你要增刪的內容;你課後的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等內容。同學年,同學科要實行集體備課,研究如何編寫預習提綱。

四、課題需要的資源:

有關改進科學課教學的指導性書籍.

五、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1、研究週期

三年

2、研究步驟分為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組成課題組,醞釀課題實施方案及相關措施、申報課題等,初步形成我校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第二階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研究工作;積累資料;統計分析,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繼續開展研究,並爭取在某些學科實現質的跨越;爭取每人有一篇論文。

第四階段:繼續開展研究;爭取有一定的成果,歸納形成課堂教學改革新模式

第五階段:逐步互相滲透、融合,最終形成一個開放的、立體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形成我校自己的課堂改革模式

第六階段:進一步完善我校的課堂改革模式,繼續開展研究;出論文集,寫出高質量的研究報告,申請結題。

第七階段:結題驗收,主要工作,形成經驗,全面推廣。

六、研究的成果

本課題研究到期時,研究最終成果將以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及論文、案例、教案精編的形式進行總結。

七、本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