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干货!34万亿基建投资,很难担当经济复苏的重任?

2020年疫情打乱了房地产行业,楼市面临着异常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


空军在这个时候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给有购房需求的朋友蒙上了心理阴影“买房要亏钱了”。


看多似乎无济于事,和过往的几轮楼市周期一样,会被骂为贪婪,祸国殃民。


但是一场投资庞大的基建(34万亿),正在赶来的路上......


01.楼市大招-34万亿基建救楼市?


今年的楼市大招不是首付比例降低,不是LPR下调5-10个基点,也不是5500亿资金释放。


今年的楼市大招,是热度不减的34万亿基建投资,面对这个庞大的数据,第一时间让人想到2008的四万亿。


楼市干货!34万亿基建投资,很难担当经济复苏的重任?

配图


就像疫情让我们想到2003年的非典一样,总觉得一样,值得PK,却不知实际上并不同。


你必须清楚,究竟是四万亿放水,推高了房价?还是楼市强大的造富效应,吸引了超发而又无处安放的货币?


这才是关键,这才是血液里面的精华,汗珠子没啥意思,味道并不好闻。


PK是好事,竞争才能快速发展,但要明白2008年的四万亿和2020年的新四万亿,其实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和不同。


要不然,你会误认为,这一次庞大基数的基建投资,会是比08年夸张十倍的超级刺激。


要知道,34万亿不会也不可能流到普通人手里,包括你的手里。因为你从出生普通到了现在,只是不愿意承认。


那么,就非常明确了,34万亿基建的红利,短期内根本不会转移到普通大众手里。


反过来,也就不会转移到楼市和房地产上,又怎么可能挽救被打爆的短期楼市购买力,成为2008年的超级刺激呢?


03.基建在原有的基础上升了级


用“前方高能”来形容34万亿的基建投资一点也不为过,只不过我们需要理清这个冲关后升了级的“基建”。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34万亿是13个省的基建投资项目总金额,而且本轮基建投资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老基建,也就是传统的工业基础;


老基建-俗称“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属于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是基石,是铺垫。


另一个是新基建,目前来看,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高速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楼市干货!34万亿基建投资,很难担当经济复苏的重任?

新基建


当然了,说大一点,还包括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物联网,智能驾驶,工业机器人,氢燃料,石墨烯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


其次,我们必须清楚,细分下来的基建占比高低有序:


①.“铁公基”仍然是大头。


在总投资规模为17.6万亿的存量PPP项目中,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隧道等)仍然是大头,约占7.1万亿,占比高达41%。


楼市干货!34万亿基建投资,很难担当经济复苏的重任?

新老基建占比


非常明确,铁公基仍然是主力,哪怕它的收益率只有1%,因为吃红利是大家都愿意的事,就像你想通过买房获得增值一样。


②.房地产规模排名第二。


老基建当中,房地产规模排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名列第二。


也就是土储相关的,广场,公寓,棚改,危房改造,保障房,土地储备等,约占3.4万亿,占比高达20%。


从数据看和2008年有一拼,大家还得做好购房准备,再错过,可就真没机会了。城市化,人口红利都在逐渐消失,别以外错过了2020年,还能再来个2030年。


楼市干货!34万亿基建投资,很难担当经济复苏的重任?

新基建占比小


③.新基建占比小。


新基建当中,无论是网络建设,光电,充电桩,生物质能,智慧城市,科技等等,总投资不足1000亿,占比极小,只有仅仅0.5%而已。


④.类新基建相对较大。


类新基建好理解,比如轨道交通,园区开发,垃圾发电等等。


总体看下来,在PPP项目库中大约为2.6万亿,占比相对较高达到了14.7%。


但从形势上看,这一占比也可以归纳到房地产相关,但各个城市细比不同。


比如轨道交通,重庆的地理结构和其它城市就拉出了差距,懂者暗喜吧。


⑤.医疗卫生方面。


受疫情影响,大家多了一个关注焦点,也就是医疗卫生方面。


整体来看,只有3000亿左右的项目,占比1.7%,属于配套基建类。


......


说到底,老基建还是一如既往的“王牌”,可为什么依然是老基建呢?


03.特殊形势下,老基建的重要性


面对“新基建”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短期拉升经济,大概率只会在短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楼市干货!34万亿基建投资,很难担当经济复苏的重任?

配图


先看一组数据,根据统计局2020年1-2月份的数据:


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下降了20.5%;

全社会固定投资下降了24.5%;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16.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了13.5%;

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40%,销售额下降36%;

用电量下降8.2%;

......


实际上,我们非常明确,如果不及时解决,三月份,甚至四月份的数据并不会好看。


那么,就非常确切了,从ZF的角度,大规模的“铁公基”(老基建)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行政资源和经济收益。


然而,我们也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投资新基建固然前景可期,但是周期太长、短期风险太大,与当前的执政周期和政绩考核不匹配。


说到底,疫情对地方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地方ZF也希望靠房地产,来刺激经济增长。房地产是一个链条很长的产业,有着深厚的上、下游产业链影响力、牵引力。


换句话说,就不难明确34万亿基建当中,不同的基建占比分配了,这是当前的形式结果。


因为,就目前的形式来看:


楼市干货!34万亿基建投资,很难担当经济复苏的重任?

配图


一是新基建短期有所顾虑,导致规模严重不足,很难担起经济复苏的重任;

二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新基建”仍然代表着增长和技术革命潮流,具备一定的想象空间;


说到底,新基建仍然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解决当下经济困境。所以,接下来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投资“王牌”优质资产,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04.重庆楼市在34万亿基建下的新机遇。


今年的重庆楼市很魔幻,市场中充斥着纠结,徘徊,紧张,焦虑…迷雾重重。购房人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会楼市回暖了,一会可以抄底了。


“不买怕涨,买了怕跌”是这一轮去库存给购房者留下的【楼市后遗症】,大部分朋友心里有一股冲动的劲儿,也保留着一颗冷静的心。


然而,这一轮34万亿基建的分配,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重庆楼市的希望,看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地位,一轮重庆楼市的新机遇正在酝酿。


楼市干货!34万亿基建投资,很难担当经济复苏的重任?

城市基建分配

如图,非常明确,本次基建涉及到的项目,重庆占比924个,排在第二。总投资金额也不错,达到2.7万亿,而本年度将进行的也有3400亿。


整体上来看,本轮基建总投资接近34万亿(33.83万亿),本年度会进行2.79万亿。对于08年的四万亿,略显逊色,但是短期楼市基石已奠定,未来可期。


因此,还是那句话-面对房地产市场,千万别听没什么资产的人给你胡叨叨,事实上,他们的人生也只能这样的消耗穷熬。


对待重庆楼市,对待优质资产,你要彻底觉醒,越是好的东西,越是一场货币的演绎,每一次危机都是财富的重新洗牌。


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唯一的王牌只能是楼市,也只能是房地产,对我们个体而言,王牌=优质房产,在魔幻的重庆,也只能是“优质”资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