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道家的區別(二)

當然,道教的道還不止這些,這只是基礎的道,離最高目標還差很遠,道教不講修來世,只修今生,因為道教認為:人居天地間,天地能長久,人為什麼不能與天地一樣永生?是因為人沒有修煉金丹大道,只有修煉了金丹大道,就能長生久視,就可以帶肉飛昇,離凡塵,列仙班,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雖然這種遠大的理想,沒有多少人能實現,但這如夢如幻的宏偉目標,卻激勵著一代代的志士,不畏艱難,矢志不渝的攀登。

所以,道教深遠的道,就是長生,就是成仙,就是要修煉成不死之身、永生永世的長存!這種探尋自然奧秘的積極態度,欲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慨,與道家順應自然、消極處世的觀點,並不相同,有時好像背道而馳!雖然道教也標榜老子,最終達到無為的目的也相同,但是道教在最高層次、已將無為賦予了新的含義,與老子的無為已有不同;道家講的是順行,從無到有;道教講的是逆行,從有到無。

道教是個很複雜的體系,可以說,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範圍極廣,是把古代信仰和民間風俗集中起來,逐漸形成的宗教組織,最早出現有一定規模的組織是:方仙道、黃老道,最後逐步演變成太平道、五斗米道、天師道。

道教與道家的區別(二)


當時的道教並沒有稱為道教,直到《魏書》上才出現道教一詞。雖然原始道教起源很早,但沒有系統嚴密的組織,也就不能稱為教派!在漢代以前,都統稱為道!在當時,道與教派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是同義詞,但一般都是獨立的,直到北魏的冠謙之組成北天師道後,才正式稱為:道教!

道教標榜老子,崇奉道家人物,應該從前漢就開始了!由於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人心思變,口談仁義,心懷殺機,在這弱肉強食的局面下,老子崇尚的清靜、自然、無為的思想,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同,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也引起了民間的注意,這時的老子,實質上,已成為號令民眾的工具!

道教與道家的區別(二)


到了東漢初期,黃老道與方仙道逐步合流,統稱黃老道,這時的黃老道已初具規模,在教義上結合讖緯之說,吸收方仙道的雜法,同時混合稷下陰陽五行學說等道家思想,作為自已的教義,並獨尊老子為教祖,這時的黃老道,已非一般形式上的宗教,特別是《道德經》,已成為人人必修、統治者必須熟讀應用的政治手段,這就是歷史上最俱盛名的:不任儒者,而以黃老之術、清靜無為治天下的文景之治!

到了東漢未年,張角在黃老道的基礎上創立了太平道,以《道德經》《太平經》作為經典教義,同時尊奉老子為九玄帝君,號令民眾反封建、反統治壓迫,推翻少數人奢侈無度,改變大多數人沒飯吃的不公平現狀,天下眾生一律平等,都過上太平、安定、富裕的生活,這就是太平經的教義,因此得到了廣大勞苦民眾的支持,所以太平道發展迅速,隨著後來黃巾起義的失敗,以宗教為基礎的太平道,也隨著武裝起義失敗而失敗,被統治者所禁止。

道教與道家的區別(二)


太平道被禁之後,在四川傳道的張道陵,創立了五斗米道,這時老子的《道德經》,也變成了《老子想爾注》,而老子,也成為:太上老君!

當時的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最完整的教派,組織龐大,吸收了外鍊金丹仙藥、黃白燒煉、吐納閉息、房中採補、陰陽五行、神仙方術及後來道陵之孫張魯繼承的天師符咒等理論方法,形成了完整的經典教義,嚴厲的教規儀範,從而得以雄據漢中數十年。

當時的漢中,是亂世廣大民眾心心嚮往之地!五斗米道在此設義舍,置酒肉,遊民可自由取食,這在當時流離失所的動盪年代,是多麼大的吸引力啊,人們奔走相告,竟相投奔!同時,五斗米道設靜室,讓犯罪的人在內思過,悔過三次後再犯就要受罰。後來五斗米道改稱天師道,遷居江南,歷史上又稱南天師道。

而北天師道的代表人物,是北魏的寇謙之,當時寇謙之自稱在嵩山得到太上老君傳授《雲中音誦新科之戒》,又得老君之孫李譜文親授《圖錄真經》,以證明其正統傳承及源淵深遠,從而正式確立了太上老君的教祖地位,至此,信奉的老子,已非道家的老子,而是成了神化的太上老君,老子五千文《道德經》,也演變成了《雲中音誦新科之戒》及《圖錄真經》,這時的冠謙之,理所當然的成了教祖代言人、及代天行法的天師,從而組建了更加完備的北天師道。

綜上所述,道家和道教,其實並沒有一脈相承的關係,之所以崇奉老子,只是被少數人所利用,以此號令天下而已。

到了唐朝時期,道教才正式稱為道教,道家人物成了道教偶像,道家著作也成了道教經典,這時的道家與道教,表面上合二為一,其實大有區別,道家只是學術性團體,沒有嚴厲的教規約束,所以在研究上可以自由發展,唐宋時期的道家人物以陳摶為代表,陳摶以《無極圖》刻華山石壁,以《先天圖》傳大儒邵康節、周敦頤,由於其理論的博大精深,隨之被道教奉為經典,而陳摶老祖也被道教尊奉為華山派開派鼻祖。

而以鍾離權、呂洞賓為首的八仙,是漢唐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神仙人物,八仙介於道家與道教之間,因其法力無邊、道法通神,更成為道家與道教信奉的典範與偶像,而鍾呂的內練金丹法訣,更加被奉為天下至寶、修真之王,所以,內丹修煉法也被道教吸收,從而更高的提升了道教的修練層次!鍾呂道脈,也被道教劃歸自己的內煉範疇;後世正統鍾呂傳人,為了區分歸屬道家或道教,多自稱玄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