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內有雅座的香港甜品店,不進去嚐嚐嗎? 圖/圖蟲·創意


-風物君語-

有些味道已遲暮

有些味道還在追尋巔峰


3月13日,在眾聲喧譁的中午,香港老字號連鎖甜品店品牌許留山,在官方微博中宣佈:香港地區部分門店關店,內地未受影響。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許留山官方微博中,這條回應已經被設置置頂了。圖/微博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許留山官方微博對網民的回應。圖/微博

在這之前,許留山的品牌含金量就曾遭到質疑。2010年,因合同糾紛許留山將廣州天河區的兩家被迫改名為”鄧留山“,讓許多人以為自己吃到了”山寨貨“;2013年,許留山長沙店被曝光使用腐爛水果,來自網友的討伐更是越來越多。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姓鄧的許留山甜品店,總覺得遇到了“假貨”。圖/馬蜂窩

60年前,開在香港元朗區的許留山還只是一家靠賣龜苓膏和涼茶營生的小店;直至20世紀90年代,才靠獨創的芒果西米撈奠定了香港甜品店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芒果西米撈曾是許留山甜品的招牌產品。圖/圖蟲·創意

許留山可以看作是香港老牌甜品店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更多的年輕甜品店也憑藉著自己的“代表作”,逐步走出香港,共同締造出了屬於港式甜品的一個新世界。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港式甜品店:Made in 茶餐廳


如今,在香港找甜品店,總有十種食材能混搭出二十頁餐菜單的連鎖品牌,也能找到靠一個蛋撻打天下的街頭老店。當人們吃過午飯,結伴走進甜品店共享悠閒的時候,這些行為中似乎總能看到另一種本地餐飲形式的影子——港式茶餐廳。

香港茶餐廳的成長,見證了香港甜品店的歷史。


起源丨英國給香港飲食帶來了什麼?

1842年,英國人用一紙《南京條約》,揭開了香港近代歷史的序幕,更多的英國人飄洋過海而來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圖/圖蟲·創意

在這以前,香港人對於西方飲食文化的概念還幾乎是一張白紙。香港極少有外籍人出現或長時間逗留,即便有,也只是過港的商人、水手或傳教士;外來的移民也多是內地來此謀生耕種的漁民和農民。

開埠之後,在成為殖民地的前半個世紀裡,香港聚集了大量英國人、葡萄牙人和印度人。英國人將這裡打造為繁華的都市,也給這裡的飲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英國人的傳統下午茶離不開咖啡和奶茶。圖/VCG

為了迎合這些外籍人的飲食習慣,西餐廳應運而生。好在英式餐食也沒有那麼魔鬼。香港早期的西餐廳很多都是純粹的英式餐食,先喝湯,主餐吃牛魚雞肉類,最後以餅食、雪糕、咖啡、紅茶等甜點飲品收尾。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西餐廳已普遍見於街頭巷尾,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當時西餐廳內高昂的消費還是可望而不可及。此時,以華樂園為代表的華資餐廳看到了商機,將高檔西餐廳中成本較高、步驟複雜的菜式去除或調整,以降低售價,讓更多的香港人有機會品嚐到西餐。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彼時高檔西餐廳鹿角酒店與平民西餐廳華樂園餐品對比。圖/《從英式到港式——茶餐廳及其飲食的傳承與轉化》

平民化的西餐消費出現,意味著英式飲食文化開始在本地文化中交融,也為日後港式茶餐廳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發展丨什麼是冰室?

在英式西餐廳向港式茶餐廳的過渡期,20世紀初出現的冰室,可看作是如今港式茶餐廳的前身。

冰室兼具西餐廳和茶餐廳的部分特點。

在餐點供應上,受英國下午茶文化和咖啡店的影響,冰室主要供應的都是雪糕、三文治等西式餐點,以及咖啡、奶茶、果汁等飲品。與西餐廳的“高調開場”不同是,冰室有高低檔次之分,高消費人士可以到裝修講究的高級冰室,普通百姓只花不到三分之一的價錢

,能在平價冰室找到自己的歸宿,就如同今日去茶餐廳一樣。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現在看來,當年的平價冰室和如今的茶餐廳很相似。圖為香港茶樓。圖/VCG

香港的冰室逐漸受到不同消費階層的歡迎,西式飲食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普及。港式甜品店的前身——茶餐廳,也逐漸成型了。


普及丨茶餐廳,喝的是什麼茶?

茶餐廳出現的時間,與冰室流行的年代相近,皆為20世紀的40、50年代。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茶餐廳之一——蘭芳園,就開業於1952年。

在以前的冰室中,比較常見的餐點還是傳統英式下午茶中的茶、黃油、麵包;當下午茶這種飲食習俗進了香港茶餐廳裡,不僅有通心粉、芝士焗飯等熱食,還有燒臘、炒牛河、豬肝粥等中式菜飯。對於港人來說,只要是在中飯和晚飯之間供應餐食,別說是西餐廳裡的西多士,就是中式酒樓的小炒也能算作下午茶。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香港茶餐廳裡看到菠蘿油和蝦餃這種“中西混搭風”的搭配是不稀奇的。圖/VCG

餐品更豐富、時間更自由、消費更低廉,這些都使得冰室的地位逐漸被新式茶餐廳所取代。從“吃什麼”到“什麼時候吃”的改變,其實也就是香港飲食從英式到港式的轉變,冥冥中也啟動了港式甜品店的按鈕。


成型丨港式甜品店,從哪裡開始風靡?

茶餐廳是在街坊中流行起來的。在香港長大的舒巷城提過,自己在茶餐廳吃湯粉、喝咖啡,發現突然間來了好多顧客,看錶才知道,三行的“三點三,嘆茶餐”時間到了(木工、油漆工及泥水工被香港俗稱為三行工人),就知道茶餐廳有多受普通大眾的歡迎。

主打平民化、快餐化的新興甜品店早早就脫離了以吐司、奶茶、冰激凌為主的“西式三劍客”

,受廣東糖水鋪子的影響,沙翁、芝麻糊、雙皮奶等廣式小吃也加入了當地甜品的隊伍。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著名的廣式甜品,順德雙皮奶。圖/VCG

與現在五花八門的網紅甜品店不同,當時甜品店(或者說糖水攤)的店主大多都只擅長做一類甜點,用來招攬顧客的招牌也就幾種甚至只有一種,如蛋撻、甜豆花甚至是榴蓮。中醫出身的許留山創始人,最初就是靠賣特品龜苓膏和涼茶開了第一家店。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這些產品單一的甜品店,拿著微薄的利潤,守著街邊的店,陪伴了一批批的香港小孩。圖為涼茶店。圖/VCG

後來,有些甜品店不滿足於街頭巷尾,便改良傳統甜品,打出金字招牌,又逐漸增加品類,與港劇電影一起打入內地市場,有了如今甜品店的模樣;還有些老牌甜品店

,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堅守自己的特色甜品,還開在餐桌支在門口的路邊,成了本地人愛去、外地人排隊也要去的老字號。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2017年,香港尖沙咀重慶大廈地庫的蘭芳園門庭若市。蘭芳園最著名的首創飲料就是“鴛鴦”。圖/VCG

如今,走進全國各地的商圈,且不說是不是香港品牌,就算是土生土長的東北老闆

,只要店裡的奶茶夠醇、班戟夠甜、雞蛋仔夠香,並在每種食物前加上“港式”兩個字,那就有熱賣成“網紅打卡地”的潛質。

可誰能想到,這港式甜品其實是中西結合的產物呢?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港式甜品:人有多大膽?中西結合無數款


一方面,由於地理位置的臨近,在香港茶餐廳或糖水店裡總是可以輕易發現廣東糖水的身影,常見紅綠豆沙、薑汁湯圓、黑芝麻糊,還有被鹹黨排斥的甜豆花;另一方面,由於外來文化的輸入,華夫餅(雞蛋仔近親)、蛋糕、冰激凌成為香港的甜品店小吃也不奇怪。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香香的雞蛋仔。圖/網絡

不過,這些甜品或是廣式、或是西式,總歸不是在香港出生或發揚光大,算不得真正的港式。真正的港式甜品,基本都是中西合璧的“混搭風”。


鴛鴦奶茶丨對苦咖啡的接受無能

港式甜品中的頭號熱門飲品,非奶茶莫屬。不過,港式奶茶與最初傳入香港的英式奶茶還是有不少區別的。

喝習慣港式奶茶的人會覺得英式奶茶淡,原因就是港式奶茶製作時會採用多種茶葉混合做茶膽。茶葉用量比例不同,每家的奶茶顏色可能深淺不一,不過濃濃的茶香是肯定的。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製作中的奶茶。圖/網絡

所謂的“絲襪奶茶”,是"絲襪奶茶之父"林木河先生用特製白布袋過濾紅茶的結果,因為時間久了,茶袋顏色變深像絲襪,才有了這個名字。

至於港式奶茶與咖啡的結合,是因為苦澀的咖啡在香港人的味蕾中“水土不服”,就促成了濃郁香滑的鴛鴦奶茶。咖啡加入奶茶剛好可以掩蓋苦味,奶茶有了咖啡多了一份醇香,“鴛鴦”二字將二者互相成就、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喻得恰到好處。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對鴛鴦奶茶的味道形容很貼切哦。圖/《談情說案》

香港人是愛奶茶的,這種對街角奶茶的喜愛,就像山東人對雜糧煎餅的堅持一樣簡單自然,否則香港影視劇也不會出現那麼多買奶茶、喝奶茶的情節。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影片《月滿軒尼詩》,阿來和愛蓮的相遇、再遇、定情是在茶餐廳奶茶的香氣中完成的。圖/《月滿軒尼詩》

港式蛋撻丨把咖啡店捧成“蛋撻打卡地”

雖然葡式蛋撻風靡大街小巷,可總有人把港式蛋撻當作是心裡的“白月光”。

港式蛋撻,也叫廣式蛋撻,起源於1920年的廣州。當時中西文化的頻繁碰撞,讓英式蛋撻流傳至廣州師傅的手中,他們將做中式油酥點心的方法應用到撻皮上,又將廣式燉蛋的精髓與其結合,軟、香、甜、滑,與撻液中加入奶油的葡式蛋撻完全不同。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二戰以後,逃難到香港的廣東蛋撻師傅,讓這種美味在香港正式發揚光大。上世紀50、60年代,味道好、飽腹感強的港式蛋撻,已成為了許多香港餅店的招牌。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靠蛋撻開滿香港的泰昌餅家。圖/網絡

年代久遠的香港老字號泰昌,靠蛋撻把食客的心“捏”得死死的;上文提到的《月滿軒尼詩》實景取自香港的

檀島咖啡餅店,雖叫咖啡店,可影片播出後,最終卻因奶茶、蛋撻名聲大噪,成為眾多遊客的“蛋撻打卡地”。


楊枝甘露丨西米露值得擁有水果

楊枝甘露,直白點說就是芒果西柚西米露,是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利苑酒家以廣式糖水為基礎,結合熱帶水果首創的一種甜品。因口感爽滑,甜而不膩,夏天解暑爽口,而成為港式甜品的代表之一。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吸溜一口。圖/網絡

香港靠近生產熱帶水果的東南亞地區,西米本身也來源於印度尼西亞豐富的原料。芒果、椰果、哈密瓜這些熱帶水果帶著“水果+西米露”的模式,撐起了香港甜品店的“半壁江山”,要知道許留山的特色產品之一就是芒果西米撈哦。


芒果班戟丨把對芒果的愛包起來

香港人有多愛芒果?愛到把芒果和廣東糖水結合不夠,還要用西餅皮包起來才能感受到紮實的芒果香。

班戟,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魯班”和“方天畫戟”的結合,其實為英語“pancake”的粵語音譯,就是鬆軟的熱香餅。這種在歐美國家要熱食的主食,到了香港就成了冷食的甜點。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叉子戳破金黃透亮的班戟皮,包裹的可是清甜的芒果和順滑的奶油啊!圖/網絡

很早之前,香港街頭的熱香餅還算接近常規做法,但會用砂糖、花生碎做餡,故又稱砂糖夾餅。吃時對摺,口感外焦內軟。可大抵是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影響,也可能是當地運輸熱帶水果的條件便利,最終被人們青眼有加的,還是大顆芒果和香甜奶油做餡的芒果班戟。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與許留山同為香港連鎖品牌的滿記甜品,就有一道招牌是榴蓮班戟。圖/圖蟲·創意

類似的熱門甜品還有榴蓮班戟,相比芒果班戟,榴蓮自帶糯糯的口感,使得其入口更加細膩


菠蘿油丨它有非菠蘿的“菠蘿”

在吃下午茶這件事上,香港人不僅覺得將時間僅限於下午5點很可惜;在創意百出的香港師傅面前,土生土長於西方的麵包也有些單調,總要“夾”些什麼開發出新的風味。

菠蘿油絕對是香港人靠“夾”改進麵包的代表作。很多人去港式餐廳第一次看到菠蘿油,都以為是西式做法,其實這個酥皮面包“含羞帶臊”地夾著一塊牛油的麵點是實打實的港式獨創。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牛油半藏半露,或許,菠蘿油也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圖/網絡

坊間傳聞,菠蘿包的誕生源於香港人對俄式麵包的不滿,麵點師便給其加上一層由砂糖雞蛋黃油做成的菠蘿紋狀酥皮,故稱作菠蘿包;而菠蘿油就是牛油吐司與菠蘿包的概念融合。

與菠蘿包宿命類似的,還有雞尾包和西多士

菠蘿包沒有菠蘿,雞尾包也確實沒有雞尾酒。上世紀50年代茶餐廳為減少浪費,就將賣剩的麵包混合砂糖作餡製成新麵包,因為這樣的食材混合與雞尾酒類似(幾種酒混合),故得名雞尾包。

“西多士先生”到了香港以後,先被由煎改為了炸,以適應本地快餐式消費;後部分茶餐廳又在麵包中間夾上原本沒有的花生醬,有的甚至塗上咖喱醬,企圖增添一抹屬於港式的馬來風味。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兩片面包中間夾什麼,還要取決於香港師傅的靈感之光。圖/圖蟲·創意

記得“許留山倒閉”的新聞一出現,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可是,在喧雜的聲討中,“老牌缺乏競爭力”和“味道不似從前”的說法似乎都站不住腳。明明是這些本來品類“單調”的“許留山們”,帶著“芒果西米撈”從小街中走出,才讓更多的地方才有了“港式甜品”的味道。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位於北京繁華地帶三里屯的一家港式茶餐廳。圖/圖蟲·創意

或許,這些“不倫不類”的港式甜品,以後還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味道;或許,有些味道也會在人們的忽略中消亡,最終在人們的“記憶濾鏡”中閃光。

我們懷念的,不一定是某個味道;最值得珍視的,其實是飯後結伴而行,帶著期待尋找新鮮體驗的閒暇時光。

許留山遲暮令人惋惜,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香港甜品?

圖/網絡

創意十足的港式甜品中,你最中意哪一個?


文丨北方有魚


蕭欣浩.(2015).從英式到港式——茶餐廳及其飲食的傳承與轉化

蘭靜.(2010).近代香港外來移民與香港城市社會發展(1841-19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