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許三觀賣血記》:就算身處困境,也應該有情有愛

導語:餘華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者,之前看過他的《活著》、《第七天》,他的每本作品都是非常的細膩,而且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活著》,影響力更是巨大,還被翻拍成了電影。最近,我又讀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和《活著》一樣,通俗易懂,剛拿起書就能一口氣讀完。

書中的許三觀和《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一樣,在困難的時期下,兩個人都有著充滿坎坷和困難的一生。但是相對於《活著》來說,《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在語言上更加幽默詼諧,結局也是以玩笑來結束的,比較圓滿。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就算身處困境,也應該有情有愛

許三觀是一個普通的送蠶工,但是當他結婚後,他的生活中開始出現不斷的困難和挫折,他很無力。餘華通過文字用人們講述了許三觀這個人物是如何通過賣自己身上的血,來度過命運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危機。講述了一個用自身力量與命運的苦難做抗爭,最後換來幸福生活的普通人。

一、作為丈夫:許三觀對妻子許玉蘭的愛情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和同村的根龍和阿方,賣完血後他娶了許玉蘭做自己的妻子。許三觀每次發下自己的手套,就拿回家,讓許玉蘭拆了做成衣服,而他自己要將一雙手套戴夠五年。許玉蘭在月經期間,一直都是許三觀幫她幹活。後來,許三觀得知許玉蘭被自己的情敵何小勇睡過,於是他就通過不幹活,閒著來懲罰許玉蘭。

許三觀為此睡了自己當初喜歡的林芬芬,最後,當許玉蘭被人批鬥成妓女時,每天要掛著牌子在街上站一天時,三個兒子都不想給許玉蘭去送飯,甚至嫌丟人。於是,許三觀每天去給她送飯,並且每天晚上回來給她泡腳。

雖然許玉蘭沒有做出格的事,但是在許三觀娶她之前,她的確和何小勇睡過。這件事許玉蘭並沒有和許三觀說,因此在許三觀心裡,這件事一直是他心裡的一個結,人們背後的說三道四,以及他強烈的自尊都讓他無法過去。因此,他才去睡了林芬芬,他想通過這樣做來消除一些心裡的不平衡。儘管如此,許玉蘭在受批鬥的時候,許三觀在心裡依舊心疼這個和自己一起生活過的女人。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就算身處困境,也應該有情有愛

文中有兩個場景,讓我感到許三觀與許玉蘭的感情非常深厚。

許三觀給許玉蘭送飯時,在白森森的大米下藏著很多肉,那是許三觀特意給許玉蘭做的,就連三個兒子也不知道。但是許玉蘭卻只吃了一塊,她讓許三觀把剩下的肉給三個兒子吃。

另一個場景就是許三觀和三個兒子在家批鬥許玉蘭時,他公然在孩子們面前,提到自己睡了林芬芬的事,並且說這件事和許玉蘭的事扯平了。他極力的為許玉蘭明正,證明她不是破鞋,不是妓女。

許三觀知道許玉蘭並不是妓女,因此才會為她藏肉,為她明正。許玉蘭雖然跟何小勇睡過,但是許三觀知道自己的女人是什麼樣子的。一直以來,許玉蘭勤勤勞勞,從他從每個人口中攢下的兩缸米,我們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她和許三觀可是說是患難夫妻,兩人經歷了抄家、荒年,一路走來,他們兩個都在為了這個家而操持。

在經歷了大躍進、大鍊鋼、災荒年時代背景,許玉蘭跟許三觀經歷過了很多事,早已生死與共,他們兩個之間的愛情是堅不可摧的。最好的愛情就是,即使在一方最落魄的時候,另一方也不會撇下對方一個人。他們會一起承受,共同面對,愛情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二、作為父親:許三觀對三個兒子濃濃的父愛

《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許三觀為了自己的兒子去賣血的故事,這也給我們展示出了許三觀對三個兒子濃濃的父愛。

許三觀為了二樂能早日調回城裡,賣了血請二樂隊長來家吃飯,並且即使在剛賣完血的狀態下,不斷的陪二樂的隊長喝酒。一樂二樂下鄉插隊生活艱苦,許三觀將賣了血的錢給來了一樂,讓他和二樂能夠過的好的一點。

作為父親,許三觀只是一個天底下最為平凡的父親,他的工作平凡,能力平凡。他給不了孩子什麼,當孩子們有困難的時候,他能做的就是通過賣血來幫助他們,這是他唯一的能力。但就是這唯一的能力,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最偉大的父愛。那種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讓孩子過好的心裡想法,向我們傳達了天下很多平凡父親的想法。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就算身處困境,也應該有情有愛

在小說的前半部分有一個非常感動的片段,就是許三觀揹著一樂去吃麵條的那個片段。

許三觀全家遇到了災荒年,許三觀為了讓家裡人吃頓好的,就去醫院賣了血。但是他不想讓一樂這個不是自己的親身兒子來花自己賣了血的血汗錢。於是,他就讓一樂去吃紅薯。一樂傷心之下去找自己的親爹何小勇,奈何親爹也不要他。他一個人就一直在走,家裡人以為他失蹤了,就趕緊出去找。而許三觀最終也出去找了,後來,他找到了一樂,並著一樂去飯店吃了麵條。

文中這樣寫道:

“我困了,我餓了,我想你就是再不把我當成親兒子,你也比何小勇要疼我,我就回來了。”

許三觀聽到一樂這樣說,終於忍不住還是揹著他去吃了麵條。後來,當一樂得了嚴重肝炎後,許三觀長途跋涉來到上海,途中連著賣血5次,在松林賣血的那次直接暈倒休克。儘管他看到了當初同是賣血的根龍死掉,他也害怕自己死掉,但他的心裡依舊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救自己的兒子——一樂。

其實當許三觀替一樂還清方鐵匠的醫藥費時,他就已經將一樂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了。不然他不會冒著生命危險來賣血救一樂。在許三觀心底,一樂是他最疼愛的兒子,他不可以讓他有事。在一樂出了事之後,許三觀身上父親的光輝就開始散發了,一種父親保護兒子的衝動,迫使他必須為了一樂去賣血。

俗話說“日久生情”,這個情可以是愛情,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親情。一樂雖然不是許三觀親生兒子,但是許三觀卻對他比對那兩個兒子還要好。因為許三觀和一樂兩個人在一起情意濃濃的生活了十二年,即使得知一樂不是親生的,但他們之間的那種長達十二年的親情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這不是一個血緣問題就能輕易消除的。

在生活中,我們將一條狗狗養到七八年,都會有種難以割捨的情感,更何況是兩個朝夕相處的人。

結語

縱觀小說,許三觀只不過是個只會通過賣血來化解一次次危機的人,他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普通人,但他卻又是不普通的。

許三觀無論是作為丈夫還是父親,他在困難與危機面前,展現出來的是一種作為男人的擔當與責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許三觀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而是一直在困難裡儘可能的尋找光明,儘管是小人物,但人們從他身上看的是大擔當和大責任。

當下的我們困難沒有許多觀這麼多,卻有時很難堅持下去,遇到一點麻煩就頹廢。我們應該學習許三觀身上的品質,面對困難,努力尋找希望,不輕言放棄。即使身處困境,也應該做一個有情有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