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不斷倒戈叛變的將領?

歷史知事


中國歷史上不斷倒戈叛變的將領為數不少,這些人因為反覆無常而為人所不齒,民國年間就有這麼一位,一生多次反戈,但結局卻是不錯,解放後還擔任過新中國的高級職務——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吳化文。

吳化文(右)

吳化文是張宗昌的同鄉,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他起初投軍到西北軍馮玉祥部當兵,逐漸發跡,後來跟隨老上司韓復榘到山東,擔任了韓部手槍旅長兼濟南警備司令。手槍旅官兵都是韓復榘從其老三路軍中選拔的青壯年,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這支隊伍因是韓復榘的親兵,沒有正式編制,所以軍費由山東省財政支付。韓復榘被國民政府槍斃後,吳化文馬上投奔了新任山東省主席沈鴻烈,他的手槍旅被沈鴻烈改編為新四師,作為保衛省政府的主要部隊,隸屬魯蘇戰區,師長仍由吳化文擔任。

當時山東省境內國民黨有兩大力量,一是沈鴻烈的山東省政府;二是于學忠的蘇魯戰區總部。沈鴻烈和于學忠不和,吳化文新四師是山東省政府的警衛部隊,駐地應該在省府附近,但于學忠卻把吳化文部安排到靠近益臨公路的蔣峪以西,對付益都方面的日軍,離東里店(山東省政府駐地)60多公里。沈鴻烈對此很不滿意,卻又不好說什麼,只是極力籠絡吳化文,有時從大後方帶回的茅臺酒、銀耳、火腿等貴重稀罕物品,沈鴻烈都捨不得吃,吩咐手下“留給吳師長用”。吳化文對沈十分感激,自然而然站到沈鴻烈一邊,有時于學忠給吳部安排任務,吳化文大都婉言謝絕,不聽於學忠的調遣。這樣一來,於和沈、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國民黨山東省省主席沈鴻烈(左)

後來沈鴻烈調離山東,吳化文索性反水,率新四師2萬餘人投日,被改編為“和平建國軍山東方面軍“,吳任總司令。吳化文對於學忠恨之入骨,有一次配合日軍將於的總部包圍,于學忠差點被活捉。後來于學忠在山東也呆不下去了,撤到了安徽阜陽,當然這是後話了。

抗戰勝利後,吳化文又重新回到國民黨懷抱,後來擔任了第96軍軍長,歸山東省主席兼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指揮。但在濟南戰役中,吳化文故伎重演,陣前倒戈,投奔了共產黨。吳化文被任命為解放軍第35軍軍長,吳部後來隨軍南下,打入了南京,最先佔領總統府的部隊即為吳化文部。

今日東里店(沂源縣),當年沈鴻烈山東省政府駐地,素有”小濟南“之稱

吳化文當漢奸期間曾在山東臨朐、沂水北部一帶製造無人區,名聲很壞。全國解放後,山東受其禍害的百姓和一些山東籍知名人士上書有關部門,要求吳化文回魯接受審查。中央和華東局考慮他是起義將領,沒有讓其回山東,只是將其部改編為海軍,吳本人退出現役,到地方任職。我的鄰居是一位離休老幹部,曾是吳化文的手下,他向我透露此事,應該不假。

吳化文後來擔任過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員兼省交通廳長、省政協副主席和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62年病逝,算是善終。


民國年間那些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 忠貞不二 馮玉祥了。

張學良對馮玉祥的評價是這樣:馮玉祥這人專門說假話,他差不多沒有真話,我跟他接觸就有這樣的感覺。

1959年廬山會議上批評彭德懷時,林彪攻擊彭是“是野心家、陰謀家、偽君子、是馮玉祥式的人物。”

毛澤東也說說:“人們只看到你(彭德懷)簡單、坦率、心直口快,初交只看到這一面。久了,就從現象看本質。彎彎曲曲,內心深處不見人。人們說你是偽君子,像馮玉祥。”

馮玉祥一生倒戈8次,而他從當上指揮官到下野,一共只有19年。

也就是說,他平均2年多就倒戈一次。

第一次灤州起義倒清政府  

1911年,時任清軍營長的馮玉祥參加灤州獨立,反叛清政府後被俘。

軍閥王懷慶考慮馮玉祥岳父的關係,沒有殺他,遞解保定。


第二次護國運動倒袁世凱  

1915年馮玉祥是袁世凱部下旅長,進入四川和蔡鍔的護國軍激戰。

然而,護國軍戰鬥力強悍,又有任命支持,馮玉祥暗中同蔡鍔達成協議,按兵不動,反對袁世凱。


第三次武穴停兵倒段祺瑞

1918年,袁世凱已死,馮玉祥在段祺瑞麾下做旅長,奉命進攻孫中山的護法軍。

馮玉祥不願意損失自己的實力,在湖北武穴通電主和,按兵不動,同孫中山私下聯絡,被免職留任。

第四次北京政變倒曹錕  


1924年,馮玉祥已經轉到吳佩孚、曹錕麾下,擔任第3軍總司令。

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本來駐守長城要隘,他判斷局勢,接受張學良50萬銀元的賄賂臨陣倒戈。

馮玉祥趁著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突然撤守長城防線,揮師南下,抄掉了直系老巢北京,囚禁直系大總統曹錕。

當時吳佩孚正在前線激戰,發現老巢被抄掉,直系軍隊隨即土崩瓦解。


第五次拉郭松齡倒張作霖  


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後,馮玉祥成為最大的勝利者。直系和奉系都對馮玉祥恨之入骨。

但直系剛剛失敗,目前只有奉系對馮玉祥有威脅。

於是,馮玉祥聯絡郭松齡、李景林結成反對張作霖的“三角同盟”。

在郭松齡猛攻奉系時,馮玉祥突然反戈,猛攻李景林。

李景林措手不及,招架不住,全軍崩潰,自己逃入天津租界避難。

郭松齡失去後援,幾乎殺到瀋陽城下後實力耗盡,全軍崩潰,郭松齡夫妻因此被殺。

雖馮玉祥沒有支持郭松齡,仍然遭遇奉系軍閥與直係軍閥聯合攻擊。

馮玉祥站不住腳,率部退往西北。 

第六次五原誓師倒北洋 


1926年北伐開始,馮玉祥的部隊當時名義上歸屬北洋軍閥系列。

然而有了蘇聯的軍事支援後,馮玉祥宣佈脫離北洋軍閥支持北伐,接納中國共產黨。

隨後馮率部經寧夏入甘、陝,與北伐軍會師於中原。


第七次國共分裂倒共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後,馮玉祥也隨即清共,廢除了和蘇聯的合作關係。

我黨在西北軍的人員,全部被馮玉祥武裝押解出境。


第八次中原大戰倒蔣介石  

1930年5月至11月,馮玉祥本來是蔣介石麾下名將。

然而,馮玉祥聯合汪精衛、閻錫山、李宗仁、張發奎等人騎兵,發動中原大戰,反對蔣介石。

嚴格意義上來說,馮玉祥的倒戈還不止8次。

這8次算是比較有名的。


薩沙


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99名國府高級將領屈膝投降日偽。如果按照其出身的政治集團劃分,西北軍的漢奸將領最多,達46人,排在第二的是東北軍,11人。西北軍的漢奸將領中名將眾多,如門致中、石友三、郝鵬舉、公秉藩、孫良誠、孫玉田、張嵐峰、吳化文、孫殿英、龐炳勳等。軍銜最高的為上將孫良誠,任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兼遊擊總指揮,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

東北軍西北軍多漢奸,其中以西北軍尤甚。總有人說是將領們意志太差,教育缺失。甚至還有人扯上了馮玉祥,說他是一位有名的倒戈將軍,他帶出來的部下能好到哪兒去。持這種觀點的尤以果粉最多。

蔣閻馮同框



其實,我認為西北軍東北軍之所以出現那麼多倒戈叛變的將軍,那是因為他們心目中的精神支柱倒了,失去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後勤基地。

有人會說馮玉祥一生跟誰反誰,但是不看看他反的都是誰,都是什麼原因反的。他追隨革命黨反清,他聯合蔡鍔反袁世凱稱帝,他反段祺瑞是為了南北和平不再打內戰,他反吳佩孚是為了南北夾攻實現北伐勝利全國統一。只因他不滿蔣介石的獨裁統治而聯合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與蔣進行中原大戰,之後抗戰軍興他堅決支持抗戰到底,支持中共,因而被果粉們記恨。最後在他返回新中國的輪船上被特務暗殺。



中原大戰後,馮玉祥下野,之後再未翻身。西北軍的那些將軍們,以前還有個家長約束,給他們撐腰,身後也有大片地盤可以抽稅養軍。但是自從沒有了主心骨,在蔣介石那兒只是把他們當炮灰使,抽空子就被剪除。部隊的給養總是缺斤少兩的,打仗卻被老蔣頂在前面,敗了就撤銷番號,除非意志堅強的人,像張自忠這樣的,否則有多少人受得了,再怎麼幹都是死路一條。在他們眼裡蔣和汪沒什麼區別,甚至蔣對他們還不如汪,至少沒有軍隊的汪精衛還是很倚重他們的,至少不會分什麼嫡系雜牌之類的。只是有些人為了民族大義在堅持,有些人不再想所謂的大義了。



就比如說抗戰打響第一槍的29軍。抗戰爆發時是4個師十萬人馬,抗戰中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戰死,另三位師長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與日軍奮勇拼殺。就像這樣表現的部隊蔣卻玩了個花樣,升級為33集團軍給了3個軍的番號,可是給養不好好給予補充,戰鬥傷亡部隊損失也不給予補充。至張自忠東渡襄河出戰時,空有三個軍番號可是實力僅僅三萬餘人。張自忠殉國後,繼任的馮治安只好採取保存實力的辦法,才避免了這隻英雄的西北軍部隊的消失。

反觀同樣在中原大戰中戰敗的晉軍、桂軍、粵軍,由於其各自的精神支柱沒有倒,勢力範圍還存在,各自也會盡力給部隊輸送給養,作戰中傷亡再大也能得到補充。因而投降的就少而且還打出了不少民族英雄。

抗戰開始後,西北軍大多被蔣安排在黃河以北,不允許進入黃河以南和西南地區。面對日軍和蔣軍的兩面壓迫,要麼採取與八路軍合作自保,但結果往往是因通共被撤職;要麼是被日軍打敗被撤銷番號;要麼是被蔣忽悠與八路軍搞摩擦被八路軍打擊。於是,產生了很多投降的將軍。

這裡面比較著名的影響比較大的有:

石友三,在蔣許諾他當河北省主席後積極進攻八路軍,是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急先鋒。後被八路軍冀南軍區部隊打擊後選擇投降日本,被不願意當漢奸的好友高樹勳密捕後活埋。



孫良誠,汪偽軍隊的第一次擴充就是在孫投降後,孫的投降起了很壞的影響,帶動了一批國軍先後投降。抗戰勝利後被蔣委任為第一綏靖區副司令兼107軍軍長。淮海戰役時在是否起義間猶豫,最後錯失機會被迫向解放軍投降。三反五反後被逮捕,1951年在蘇州監獄病死。



郝鵬舉,先是背叛馮玉祥投靠蔣介石,後又投降汪偽,日本投降後被蔣委任新編第六軍司令,充當反共急先鋒。後於1946年1月在我軍強大壓力下起義,然而在47年蔣介石對山東發動重點進攻時,錯判形勢,在萊蕪戰役前1月16日投降蔣軍,並將派駐在其部隊工作的新四軍秘書長朱克靖綁送國民黨處邀功。2月7日被我軍消滅俘虜。4月在押解途中意圖逃跑,被朱克靖的老部下擊斃。



最後說一個運氣最好的,吳化文。前面的歷史與郝鵬舉很相似,不過吳化文是在濟南戰役的關鍵時期率部兩萬餘人舉行起義,大大縮短了我軍攻克濟南的時間,減少了我軍傷亡,為濟南解放做出了貢獻。後所部與魯中南軍區部分部隊合編為第35軍,投入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時,主力部隊都渡過江追殲殘敵去了,剛好得到情報防守南京的國民黨軍已經逃跑,於是擔任預備隊的35軍渡過長江,解放了南京。雖然此時35軍下面的主力部隊是山東的老八路,但是軍的番號卻是因吳化文部隊起義而得。



建國後,吳化文蠻聰明,因病申請退役。先後任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委員、交通廳廳長、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1962年病逝。

再爆個料,當年軍統給吳化文安排了一位小老婆,在濟南戰役中,這位女特務堅決主張與解放軍對抗到底。而吳化文最終聽從了最喜愛的三太太的意見,舉行戰場起義。據說他的小舅子就是位地下黨,至於三太太是不是,想想。


我淡如菊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之前,面對敵湯恩伯兵團的瘋狂進攻,魯南軍區機關和後期人員奉命轉移。在渡過小清河時突然遭到敵機轟炸,被軍區保衛部押解的國軍中將郝鵬舉認為這是逃跑的大好時機,遂不顧一切躍起竄逃,被軍區保衛部幹部戰士當場擊斃,結束了可恥的一生。

(郝鵬舉)

郝鵬舉是個反覆無常的傢伙,軍旅生涯中多次倒戈或者叛變,倒是深得西北軍這方面的“真傳”。1920年畢業於河南第四師範學校,隨即投奔馮玉祥的部隊,成為馮的傳令兵,因其具備一定文化,1925年還被馮玉祥選送蘇聯學習軍事,回國後升任第二集團軍獨立炮兵團長、第2軍參謀長等職務。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郝鵬舉叛馮投蔣,被任命為第25路軍少將獨立旅長,逐漸升為路軍參謀處長、副師長等職務,為了表示效忠還特地加入了“藍衣社”。抗戰爆發後擔任胡宗南第一軍少將參議和幹訓團長,胡宗南其實並不喜歡他,始終不予軍權,不久因為跟某團長夫人的桃色事件搞得滿城風雨,胡宗南奉蔣命令將其羈押。



(大漢奸繆斌)

1940年買通看守越獄成功,投奔傅作義不受待見,遂叛蔣投日,主動致信兩大漢奸汪精衛和繆斌,出任汪偽“中央陸軍將校訓練團教育長”,也成為一名可恥的漢殲。1944年出任汪偽“第八方面軍司令兼淮海省長”,配合日寇駐防徐州,手下發展到四個軍70000多人的武裝。

1944年底汪精衛偽政權大勢已去後,郝鵬舉再給重慶政府頻送秋波,表示願意“反正效忠”,遂於日本投降後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第23集團軍總司令及新編第六路軍總司令,奉命“光復”徐州。然而等到國軍接收部隊和大員到達後,郝部立即被縮編成為四個師,並被趕出徐州市區,駐防颱兒莊一線。

(陳毅接見郝鵬舉)

此處已是國軍與新四軍防區的接壤地帶,等於說郝鵬舉的部隊被中央軍和新四軍夾在了中間,由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改任“徐州綏署主任”的顧祝同逼迫郝鵬舉在前面搞摩擦打進攻,借我軍之手解決偽軍的意圖比較明顯。一向善於保存實力的郝鵬舉深知形勢不妙,產生了投奔新四軍的念頭。

經過接觸和談判,1946年1月初,新四軍軍長陳毅親自接見了郝鵬舉,答應了他有關起義的一些條件,1月9日郝鵬舉的部隊四師一團20000餘人正式起義,改編為“民主同盟軍”,同時發表起義通電。但是由於戰事緊張和情況特殊,新四軍並未對這支部隊進行徹底改造,只派了少量政工幹部,留下了這個傢伙再次反水的隱患。

(朱克靖烈士)

到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後,面對國軍大兵團對山東解放區的進犯,郝鵬舉錯誤估計了形勢,認為新四軍難以抵擋,立場又開始動搖。不僅聯繫馮治安吳化文等西北軍舊友,還給陳誠寫信請求“歸隊”,甚至直接接受保密局的暗中指導,企圖借舉辦“起義一週年大會”時機,誘捕陳毅等軍政首長,所幸並未得逞。

1947年1月16日,郝鵬舉實施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叛變,接受南京方面的“魯南綏靖區兼第42集團軍”番號,並且扣押了新四軍代表、他在蘇聯的同學朱克靖,最終朱克靖烈士犧牲在南京保密局監獄中。



(郝鵬舉)

而我華東野戰軍為穩定解放區形勢,出動第二縱隊迅速消滅了這支叛軍,僅僅20天后的2月7日,就生俘郝鵬舉本人。

陳毅最後一次接見了郝鵬舉,痛斥他的反覆無常,並作詩一首:教爾做人不做人,教爾不苟竟狗苟,而今俯首而就擒,仍自教爾分人狗。但當時並未立即槍斃這個叛將 ,而是關押起來等待審判,結果郝鵬舉最終卻自尋死路。

(汪精衛繆斌與東條英機)


度度狼gg


運氣最好的倒戈王――吳化文。

吳化文,1904年生,山東萊州人。人生名言:跟誰不是吃飯。這哥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叛變―消停―再叛變的循環。

吳化文17歲從軍,第一個老闆是馮玉祥,他跟著馮做到師參謀長,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韓復榘被蔣介石收買反馮,他就跟著二老闆韓復榘攻打馮大老闆,這次投機成功,讓他做到了濟南警備司令;


1938年初,韓復榘因為“違抗命令,擅自撤退”被蔣介石槍斃,吳化文部隊改編為新編第四師,他任師長,抗戰初期,吳化文部與日寇作戰甚力,但隨著新老闆沈鴻烈執行蔣介石反共政策,吳軍遂與八路軍在山東地區摩擦不斷。到1943年,吳化文乾脆曲線救國投降了日寇,到南京“晉見”汪精衛,被封為汪偽“第三方面軍”司令。

吳化文替鬼子賣命之後,在山東瘋狂殺戮老百姓,製造了多個“無人區”,以至於在山東臭名遠揚,被八路軍列為重點打擊對象。

吳化文與汪精衛

1945年,吳化文眼見日本鬼子就要完蛋,仗著手裡有幾萬人槍,又和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搭上了線,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黨第五路軍總指揮,山東省接收大員。這已經是吳化文第四次換老闆了。

然而,雜牌軍的日子並不好過,1946年開始,吳化文部多次與解放軍作戰,人馬損失過半,加之國民黨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對吳化文並不信任,曾經打算在吳到濟南開會時扣留他,吳化文遂感到疑懼,並與解放軍秘密聯繫。1947年中,蔣介石組織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吳化文部改編為第84師,吳升任第96軍軍長,便又改變主意,繼續和解放軍作戰。


到1948年中,國民黨在山東的地盤不斷縮小,吳化文部受王耀武指揮,困守濟南。9月16日,解放軍開始進攻濟南,9月19日晚上,不想給蔣介石陪葬的吳化文召集96軍全軍軍官,提出陣前起義,他說:

“為了保全我們96軍弟兄們的生命, 我們不能再為蔣介石賣命了,不能再做中華民族的罪人。我決定起義,投靠共產黨。 願意跟我走的軍官們,做好一切準備,聽我指揮。”

96軍起義以後,全軍兩萬多人連夜撤出陣地,濟南南郊大門洞開,這給了王耀武致命一擊。9月23日,濟南解放。若干年後,王耀武在功德林裡寫思想彙報,說濟南戰役本來還可以再守,但是怕給人民帶來無謂的損失,就決定不打了,一切設施俺也沒下令破壞,可恨那個吳化文,起義也不提前給我通個氣,要不我也起義了,何必當俘虜。

神奇的是,1948年10月,吳化文所部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35軍,參加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第35軍103師和104師攻入南京,佔領了“總統府”,扯下了青天白日旗,成了蔣家王朝的掘墓人。

這次吳化文終於不用再倒戈了,解放後他退出了軍界,出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省交通廳長,還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他在西湖邊購置了一間大房子,和妻小悠哉悠哉,逝世於1962年,他去世後,周恩來,陳毅等人還送了花圈。


每日一段歷史


要說歷史上不斷倒戈叛變的將領,孫殿英當仁不讓。孫殿英不僅因盜竊東陵出名,倒戈同樣出名。

孫殿英起初是投靠"廟道會",後成為會首,後拉一些道徒投入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丁香玲部,從副官升到營長。然後獨立山頭,亦匪亦兵擴充力量。後投奔憨玉昆任旅長。又在張宗昌手下當了師長,軍長。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十二軍軍長。1930年又叛蔣投靠馮玉祥,後被張學良改編任四十師師長。

抗戰暴發後,其開始在抗日戰場上還算
英勇,但被日軍包圍後又投降日軍,任偽二十四集團軍副司令。日本投降後,搖身一變,又變成新編第四路軍,在解放戰爭中於河南湯陰被俘,後病死於戰犯管理所。


車工00


近代倒戈又叛變的第一人應數蔣公公。

親共反共又聯共,溶共限共終又反共;

逃到臺灣吹反攻,私下卻派秘使和談;

親蘇反蘇終控蘇;先親德後對德宣戰;

逃到臺灣後又私下和蘇聯多次暗勾結!

先親美后暗罵美;為權差點與美絕交;

靠美國保護臺灣,又對美國大使抱怨:

對待臺灣簡直比對一個附庸國還不如!

媚日抗日終親日,抗戰中還秘密和談,

無罪釋放了岡村,高薪聘請日軍駐臺。

大太監蔣公公就是五姓家奴反覆無常!

馮玉祥最起碼是堅決抗日,從不妥協。

蔣介石卻對日本三心二意,消極抵抗!

一輩子不斷變換主子,卻最終被拋棄!


猛哥厲史


說到不斷倒戈的將領,我覺得閻錫山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的一生當中倒戈過太多次了,真的就如同牆頭草一般的存在。

我們都知道閻錫山早年的時候,留學過日本。他在日本的時候,就加入到了孫中山的同盟會,成為了同盟會最早期的會員之一。

按理說他應該擁護的人是孫中山,是為擴大同盟會做貢獻,可是到了閻錫山回國之後,袁世凱奪得總統寶座,他就開始和袁世凱打的火熱,聽從袁世凱的調遣,擁護袁世凱的統治了。

我們都知道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之後,他還當了一把皇帝。

那時候很多人都是反對袁世凱當皇帝的,包括段祺瑞,馮國璋他們都不同意袁世凱當皇帝。

但是,閻錫山卻是擁護袁世凱為數不多的一個人。很顯然閻錫山這是在討好袁世凱,想通過袁世凱來達到某種利益。

後來我們都知道袁世凱只是當了八十多天的皇帝,他就倒臺了。這也說明袁世凱是不得民心的,同時閻錫山也意識到自己又該倒戈了。

在這期間閻錫山又投靠過段祺瑞、張作霖和孫中山。他是見到誰手握大權,他就會聽從誰的調遣。

正是因為如此,閻錫山才成為了山西王,霸佔山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

到了蔣介石北伐的時候,閻錫山一看舊的軍閥都不行了,每一個曾經牛哄哄的軍閥,都在走下坡路。

所以,閻錫山又和勢力比較大的馮玉祥結拜為了兄弟。他們一起,都加入到了蔣介石的北伐軍。

這說明閻錫山是看好蔣介石的,畢竟蔣介石從廣東一路打到了武漢,幾乎無一敗績,他怕自己不加入蔣介石的北伐軍,到時候蔣介石會把他給滅了。

所以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又開始倒戈到了蔣介石這一邊。

跟隨蔣介石就是閻錫山最後的一次倒戈了。不過,他也正是因為跟著蔣介石走向了末路。

我們都知道,儘管閻錫山歸順了蔣介石,但是,他和蔣介石還是不和的。他最怕的就是蔣介石,會把手伸到他管轄的山西這一地盤。

為了獨霸山西,閻錫山還自己設計修建了山西的鐵路。

那時候全國除了山西之外,都是用的寬軌修的鐵路,唯獨山西用的是窄軌,這樣的設計,就制止了其它省份的軍隊,可以暢通無阻的來到山西。

不過後來閻錫山和蔣介石一樣,他們都因為不得民心而失敗,閻錫山知道自己做過太多壞事了。在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他也不得不追隨蔣介石而去。

所以,說到經常倒戈的將軍,閻錫山肯定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漢史趣聞


在歷史長河中,反覆倒戈叛變的將領數不勝數,被歷史所不恥,本期小姐姐給的大家盤點有名的倒戈叛變。我們流傳幾百年的“衝江一怒為紅顏”一語,想必,當大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應該都會想到,“衝江一怒為紅顏”指的是吳三桂。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吳三桂的“衝江一怒為紅顏”改變歷史的進程,滿清少數民族開始入主中原,開創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何說吳三桂是歷史比較有名的不斷倒戈叛變的將領。

吳三桂本來是明朝末期著名的抗清的英雄,他出身將門世家,自幼習武,善於騎射,他在不到二十歲時候就考中武舉,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都是當時遼西抗清名將,在吳三桂十六、七歲時期,其父吳襄在與後金作戰中,被俘虜,吳三桂僅僅率領幾十騎直接衝入後金幾萬八旗勁旅當中,救出其父並且成功脫險,可見少年吳三桂勇悍過人。

(吳三桂救父.)

崇禎在位時期,吳三桂為遼東總兵,手握威震八旗的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是明末明朝唯一精銳的戰鬥力部隊,一直在山海關抗擊清朝八旗,在崇禎十七年,在大順軍圍住北京城時期,身為明朝將領,此時吳三桂本應該勤王護駕,可是吳三桂擁兵自重,結果大順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吊死煤山,吳三桂得知崇禎吊死,立刻退居山海關,開始擁兵觀望時局發展。

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之後,開始多次招降吳三桂,並給吳三桂部下送去白銀作為軍餉,顯示招降誠意,吳三桂本已經打算投降大順政權,當吳三桂率領關寧鐵騎在奔向北京路途中,吳三桂收到家裡逃出來僕人說到,他最愛的妻妾陳圓圓已經被李自成部下劉宗敏霸佔,其父以及家人已經被李自成已經殺掉,李自成此時已經統帥大軍開始討伐吳三桂,此時,面對背後是八旗鐵騎,面前面對是李自成數十萬大軍,吳三桂做出了一個後世流傳幾百年“衝江一怒為紅顏”的事。

(吳三桂大戰李自成)

當愛妻家人被霸佔殺害之後,吳三桂開啟了山海關的大門,投降清軍,吳三桂作為“叛國賊”帶領自己部下與清軍聯合打敗大順政權,八旗入主中原,清朝入關後,吳三桂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從山海關一路攻城略地,南下打到廣東、雲南,最後出兵緬甸,殺死南明永曆帝,清朝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吳三桂立下汗馬功勞,後被清廷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

(吳三桂投降清朝)


清朝康熙繼位之後,面臨三藩的威脅,三藩的首腦就是平西王吳三桂,吳三桂在鎮守雲南之後,不斷擴充實力,儲備糧食、戰馬、雲南,吳三桂此時擁兵近二十萬,貴州、雲南兩省全部被吳三桂控制,成為國中之國,而三藩所需要軍餉已經佔據清朝國庫總收入多半,康熙身感入不敷出,三藩勢力幾及全國之半,朝廷時刻面臨威脅。在康熙十二年,康熙下令撤銷三藩,在形式逼迫下,吳三桂一面假裝向朝廷上書,同意撤藩,另外一方面積極備戰,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

(吳三桂殺死南明永曆帝)

隨後一路攻城略地,飲馬長江,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吳三桂攻佔衡陽,隨後在衡陽稱帝。期後病死,康熙經過八年平盤,最終平定三藩。

(吳三桂稱帝)

縱觀吳三桂一生,在小姐姐看來,吳三桂就是“三姓家奴”,一生追逐於各個角色,不斷倒戈叛變的一個將領。


小姐姐講史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當屬盜墓將軍孫殿英

孫殿英

孫殿英,早年間憑藉其裝神弄鬼的本事,當上了某封建部門的頭子,收了不少徒弟。在這期間,他還幹起毒品買賣,發了一筆橫財,趁機招兵買馬,其中就有不少流氓、土匪。孫殿英儼然成了土匪頭子,之後又趁第二次直奉戰爭到處搶掠,擴充隊伍。


第一次倒戈

1925年春,豫陝甘剿匪總司令和國民軍胡景翼部爆發大戰,孫殿英被剿匪總司令收編。當年土匪頭子搖身一變,成了第五軍混成旅旅長。

第二次倒戈

不久,剿匪總司令憨玉崑戰敗,孫殿英又改投國民軍3軍副軍長葉荃,擔任旅長,之後又升任旅長。不過隨著戰事變化,國民軍3軍需行軍至河南,山大王孫殿英不肯離開自己的地盤,於是中途脫離隊伍率其部留下來,繼續招收土匪、培養他的信徒。

第三次倒戈

孫殿英在嚐到權力的滋味後,開始居安思危。當時軍閥混戰,一個地方軍閥很容易被大軍閥吞併。而那些大軍閥出身太高,不好接納自己一個土匪。孫殿英知道在山東的張宗昌,同為土匪出身,自己去那應該沒問題。於是派人請求張宗昌收編,張宗昌果然同意。

張宗昌

不久,張宗昌奉命襲擊國民三軍所屬部徐永昌部,立下戰功,之後又晉升軍長(火箭啊)。

第四次倒戈

1927年秋,孫殿英被派往與馮玉祥交戰,不過被國民革命軍打敗。孫殿英敗退天津,不久後走投無路,只得投靠蔣介石,接受改編後,又被任命為第6軍團第12軍軍長。

插曲:東陵盜墓——慈禧、乾隆墓

1928年6月,孫殿英的部隊被調至清朝東陵附近,作為天生的土匪,他當然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盜墓。

於是,孫殿英借軍事演習的名義把整個東陵都給封了起來,接著命令士兵挖墓,先慈禧墓後乾隆墓。整整三夜後,滿滿5大皮箱的珠寶、字畫等奇珍異物被運往司令部。不過,這哪有不透風的牆,孫殿英的齷齪行徑被登上報紙。全國各地民情激憤,紛紛要求懲辦孫殿英。孫殿英拿出部分寶物獻給國民黨高官,這就包括四大家族以及軍統首腦,因而得到保護,這事算是平息了。

第五次倒戈

1930年春,中原大戰前夕,孫殿英看到馮玉祥、閻錫山溼透很猛,便想叛變蔣介石。馮玉祥也有意把孫殿英給拉攏過來,於是為人他當安徽省主席,孫殿英欣然接受,公開叛蔣。

馮玉祥

第六次倒戈

之後中原大戰開打,蔣介石派重兵攻打孫殿英,孫殿英當讓打不過,潰敗而逃。這時,他又想到了張學良,便向張學良示好,投靠了張學良。此時,張學良收下了蔣介石拋來的橄欖枝,帶兵入關,孫殿英也算是再次投入了蔣介石的懷抱。

1933年5月,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抗日同盟軍,極力拉攏孫殿英。不過蔣介石哪能讓煮熟的鴿子飛了,於是藉口讓他當察哈爾省主席讓他攻打同盟軍。不過戰事吃緊,孫殿英在蔣介石的過河拆橋下被打成了光桿司令,只能孤身逃跑。

1938年,孫殿英經過不懈努力,再次投奔蔣介石,蔣介石也給了他新編第五軍軍長的職位。孫殿英很是感激,不過這次他學聰明瞭,不再出風頭,而是踏踏實實地做“生意”。做什麼生意?老本行毒品,“養活了”一大批國民黨高官。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他利用各層關係,不僅和國民黨走的親密,還和八路軍以及日本人做起了生意。

第七次倒戈

1943年4月23日,日本人在太行山將孫殿英包圍,倒戈將軍再次倒戈日本人,當了漢奸。之後孫殿英又利用他的鴉片貿易誘降許多國民黨高官。

第八次倒戈

隨著抗日戰爭走向尾聲,孫殿英又開始謀劃自己的出路,他此時又示好蔣介石,恰此時蔣介石正在準備內戰需要孫殿英一樣的漢奸部隊,便收編了孫殿英部。孫殿英再次倒戈後,大概是為了得到蔣介石的信任,拼命地準備內戰。

第九次倒戈——唯一正確的倒戈

1947年春,解放軍圍攻湯陰,孫殿英奮力抵抗,苦苦支撐盼著蔣介石的支援,不過很遺憾,蔣介石到最後都沒派來,只能投降。

在被俘的日子裡,孫殿英整日唾罵蔣介石不夠意思,不來支援他。共產黨本著人道主義精神,不計前嫌,好生照顧他。不過,天公不作美,孫殿英長年吸食鴉片,再加上心情沮喪,身體每況愈下,即使共產黨四處為他求醫治療,他還是病重逝世。

倒戈將軍孫殿英,就這樣結束了自己惡貫滿盈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