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死前的遺言,讓劉邦冷汗淋漓,他下令要烹煮一人

韓信幫劉邦打下了萬里江山,最終還是被呂后所殺。

據說劉邦曾經與韓信立誓,“你只要能看見天就不殺你,你的腳還在地上站立就不殺你,不用金屬製作的兵器殺你”,呂后沒有違背這些誓言,把韓信裝在布袋子裡面吊起來,用竹籤子活活戳死。

當然,這裡面有蕭何的功勞,也有劉邦的暗示。

韓信臨死之前,對劉邦失望透頂,猙獰地怒吼:“真後悔沒有聽蒯通的話,不然今天在布袋子裡面的就是你們了。”

韓信死前的遺言,讓劉邦冷汗淋漓,他下令要烹煮一人

韓信之死,與蕭何有著直接關係,蕭何無奈,唏噓不已

劉邦當時在外面打仗,回來後得知韓信被殺,“且喜且憐”。

司馬遷在《史記》裡用如椽巨筆將劉邦刻畫地如此傳神,僅僅四個字道進了劉邦此時的心態。

司馬遷省略了兩個字,那就是“且驚”,韓信的遺言著實讓劉邦驚出了一身冷汗。劉邦當時就下令,要把蒯通放在大鍋裡面煮熟。

作為當時著名的謀士,是韓信身邊的親信,他在韓信平定齊國之後,勸說韓信歸順劉邦,為大漢江山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蒯通到底說了什麼,讓韓信至死悔恨?

韓信死前的遺言,讓劉邦冷汗淋漓,他下令要烹煮一人

劉邦打仗歸來,且憐且喜,同時冷汗淋漓

蒯通原名叫作蒯徹,司馬遷為了避漢武帝劉徹的諱,在《史記》中稱他為蒯通。

韓信這個人生命中有三個人對他最重要,一女二男,一女是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二男是月下追他的蕭何和說服他歸漢的蒯通。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歷來人們如此感嘆。成也蒯通,敗也蒯通,這是韓信的感嘆。

當年韓信被封侯,蒯通就以相面為由,暗示韓信自立門戶。但是韓信念及舊情,斷然拒絕了蒯通的建議。

韓信死前的遺言,讓劉邦冷汗淋漓,他下令要烹煮一人

千年兵王韓信將軍,可惜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

韓信念及舊情,劉邦可不會。《史記》給足了劉邦面子,沒有指明韓信之死與劉邦有關。

但是稍微一想就知道,沒有劉邦的暗示,呂后怎麼可能貿然動手殺死韓信?呂后一介婦人,如何能夠逼迫蕭何設計引來韓信?太史公還是照顧了劉邦,沒有和盤托出。

劉邦從沛縣起家,知道自己的斤兩,謀慮不如張良,治理不如蕭何,打仗不如韓信,這些兄弟只不過是他創業的棋子罷了。

真的到了分財產的時候,劉邦是捨不得的。

韓信死前的遺言,讓劉邦冷汗淋漓,他下令要烹煮一人

呂后殺死韓信很明顯是得到了劉邦示意的

張良為什麼要走?蕭何的下場為什麼悽慘?韓信為什麼慘死?劉邦心裡非常清楚,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上不了檯面。

“兔死狗烹”這件事對沛縣劉季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好兄弟樊噲本身就是屠豬賣狗之輩,廝混其中的他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

張良說的話,也給足了他面子。現在韓信這個心腹除掉了,他心裡高興,但又不能過度表現,只能“且喜且憐”。

沒想到半路上殺出個蒯通,劉邦怎麼能夠不冷汗淋漓。

韓信死前的遺言,讓劉邦冷汗淋漓,他下令要烹煮一人

大將軍韓信,萬古一人之勇略

要是韓信真的聽了蒯通的話?那麼後果會怎麼樣?劉邦不敢想象。

一代兵王韓信,是天下局勢的關鍵,劉邦真的是撿了個漏。當年韓信在項王麾下不受重用,劉邦才能得到這一人才。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對兩面陣營都熟悉的韓信自然會點兵多多益善。

天下明面上是楚漢兩家之爭,實際上是劉、項、韓三家鼎立,得韓信者得天下,韓信走向哪一邊,哪一邊的天平就向勝利傾斜。蒯通明白這個局勢,劉邦也明白這個局勢,我想,韓信也是明白的。

韓信死前的遺言,讓劉邦冷汗淋漓,他下令要烹煮一人

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終得萬里江山

一失足成千古恨,韓信最終還是敗給了婦人。

鴻門宴上,項莊舞劍,可惜項王婦人之仁;楚漢之爭,韓信為王,可惜韓信也是婦人之仁。

“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自以為安穩的百姓尚猶如此,何況動盪的宮牆之內?

承受皇冠之重的劉邦明白這點,所以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回想過去的險境,他如何不冷汗淋漓,大發雷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