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沒有統一天下,是因為缺少一位韓信那樣的名將。

蜀漢是三國中比較弱的一方,但連年北伐和曹魏作戰,因為蜀漢一直有統一天下,匡扶漢室的願望,可惜沒有成功。

其實,如果韓信來到赤壁之戰剛剛結束的漢朝末年,然後投奔劉備,蜀漢就有可能統一天下了。


蜀漢沒有統一天下,是因為缺少一位韓信那樣的名將。


到了漢末,韓信的進階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劉備雖然在前半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但到了赤壁之戰之後,他的力量已經讓他能夠站穩腳跟和孫權、曹操鼎足而立了。

此時,劉備正盤踞在荊州一帶,並且以此為基地向四川進軍。

這個時候投奔劉備大概率會隨著劉備進軍四川。


蜀漢沒有統一天下,是因為缺少一位韓信那樣的名將。


進軍四川的過程很順利,因為劉璋抵抗的決心很弱。

到了四川之後,接下來劉備集團有兩大任務:

第1個任務是鞏固四川。

這個任務的主導者是諸葛亮,諸葛亮進入成都之後採取了非常嚴厲的措施穩定的局勢。

第2個任務是奪取漢中。

漢中對劉備來說是攻打關中地區的前進基地,對曹操來說,這是南下吞併四川的前進基地。

漢中爭奪戰對雙方來說都極為重要,作為一個精通兵法的人,韓信大概率會隨劉備北上和曹操作戰。因為精通兵法嘛,戰爭中一定會脫穎而出,劉備肯定太高興了,沒想到這個新投靠自己的人,竟然有如此大才不亞於漢初的韓信。


蜀漢沒有統一天下,是因為缺少一位韓信那樣的名將。


不久之後,關羽大意失荊州,在麥城被東吳抓去,劉備大怒率領軍隊討伐東吳,然後爆發了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可不是速戰速決,雙方從正月到六月一共相持了半年的時間,這半年的時間足夠一個已經在劉備面前表現出軍事大才的人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了。

所以,夷陵之戰韓信將會成為劉備重要的副將。

有韓信輔佐,夷陵之戰就不會輸,但是贏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夷陵之戰最大的問題是,到了夏天的時候蜀漢軍隊士氣已經極為沮喪,戰鬥力大打折扣。

但是,只要蜀漢軍隊精銳部隊沒有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殆盡就可以了。

因為,很快蜀漢就得向關中地區用兵了。

公元226年,曹魏第2位皇帝魏明帝繼位,當時整個曹魏人心惶惶,並且很快發生了東吳和曹魏的戰爭。


蜀漢沒有統一天下,是因為缺少一位韓信那樣的名將。


孫權領兵攻打江夏,諸葛瑾領兵攻打襄陽,東吳大軍兩路並進直搗黃龍。

可惜這個時候因為蜀漢的軍隊還沒有練好,錯失了夾擊曹魏的良機。

直到兩年後,諸葛亮做好準備才北上關中。

可惜,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從戰略上來說缺少了東吳的策應,讓曹魏大軍可以專心致志和蜀漢軍隊作戰,實力稍弱的蜀漢軍隊肯定不是對手。

如果夷陵之戰沒有失敗,蜀漢的5萬精銳得以保全,公元226年當東吳北伐曹魏的時候,諸葛亮可以立即出兵響應。

韓信憑藉他在歷次戰爭中表現的才華,可能是帶兵的主將。

由於曹魏受到了來自三個方向的攻擊,而司馬懿和曹真等名將這個時候正在襄陽地區阻擊諸葛瑾的攻擊。


蜀漢沒有統一天下,是因為缺少一位韓信那樣的名將。


關中地區必然兵少將寡,面對韓信率領5萬蜀國精銳在關中地區的進攻,幾乎可以肯定會被擊敗。

等司馬懿等人擊敗東吳軍隊的時候,關中地區早丟了,沒了關中,山西也保不住,整個太行山以西就全都變成蜀漢的地盤。

那麼,等於是一半的天下被蜀漢所有。

然後,諸葛亮攜劉禪來到長安坐鎮,依靠這裡的資源支持韓信繼續東征,從北方打也不用擔心被東吳抄後路。

有諸葛亮在大後方,糧草和兵員都會極為充足,當初漢中之戰之所以能夠打贏,那就是因為諸葛亮大後方經營得力讓劉備無後顧之憂。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蜀漢沒有統一天下,是因為缺少一位韓信那樣的名將。


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曹魏會被拿下,接下來東吳自然而然也就投降了。然後,劉禪在諸葛亮和韓信的輔佐下建立了大漢第三王朝。

如果這樣,劉禪的諡號很可能會是漢孝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