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產車的油耗問題

昨天在頭條發了一篇文章——論國產車的優勢。現階段對於國產車的品控、外觀設計、空間及配置大傢伙都是讚不絕口,基於全新的設計語言及造車理念,各大國產品牌也都紛紛推出自己的誠意之作。畢竟是民族品牌,它們的強勢崛起不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願嗎?

國產車發展至今,大家討論最多的也許就是油耗高的問題吧,大部分人一聽說打算買國產車,就會說國產車不好千萬不要買而且買了就後悔,發動機聲音大油耗高是國產車的通病;一定要買合資車,合資車省油皮實耐用。國人喜歡隨大流,人云亦云,只要說起日系車大傢伙第一反應就是省油。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下面咱們說正事,站在客觀角度分析一下油耗高的原因到底有哪些?我大致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車身重量

我認為任何撇開車重談油耗都是無稽之談。舉個例子,最被大家詬病莫屬國產某城汽車豪華品牌,其整備質量達到1920kg,這款車就算不看車身大小光看重量都是一個標準中型SUV級別的車型,你若拿它去跟緊湊型的日產某駿(整備質量1614kg)、豐田某4(整備質量1625kg)或者本田某RV(整備質量1655kg)比較,重量相差300kg(300kg相當於4個75kg的大漢),一個滿車的日產某駿跑起來你覺得油耗如何呢?按重量比較它應該和豐田某蘭達(整備質量1910kg)站在一隊,大家不妨可以看看汽車之家給出的油耗測試成績供參考,

國產某城汽車豪華品牌: 10L/100km

豐田某蘭達:9.5L/100km

日產某駿:9.0L/100km

以上給出的這三款車是分別單獨測試的,並不是在同一路況、同一天氣條件下測試的數據,這個數據你能說國產車油耗高嗎?

為什麼車重是影響油耗的因素?下面借用我在悟空回答的內容。發動機通過燃燒汽油做功驅動汽車行駛,也就是說汽車行駛需要的功越少相對燃燒的油也變少。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也可自己親身感受去拉一輛人力空車和人力車增重300kg做實驗,你會發現要使出全身的力氣才可以將增重300kg的人力車拉動,不用說消耗的體力肯定大,這就說明車重是影響油耗的重要因素。


二、駕駛習慣

大傢伙都清楚網上一大堆開車省油的技巧貼,大多是這樣描述的,首先油門一定要穩住,千萬不能大腳油門急剎車,多預判,多滑行,儘量少剎車,保持變速箱高檔位勻速行駛,控制好車速儘量不要停車等待紅綠燈。很多人就會說這樣開車有什麼駕駛樂趣,我就喜歡推背感喜歡連續加塞的快感,如果追求這樣的駕駛習慣不管開什麼車油耗高都是必然的。


三、路況

高速為什麼省油,是因為它無限接近勻速行駛,保持勻速行駛是省油的關鍵。

我們不能拿經常高速路況的油耗和經常市區短途路況的油耗去比較,沒有任何意義。同樣藉助我在悟空回答的內容,還是拉一輛人力車做實驗,當你拉著人力車剛走起來便停下然後再走起來一直重複這個動作走1km,相比較勻速走1km卻輕鬆的多,這就說明同樣走了1km但是消耗的體力卻不同。同理汽車行駛同樣的距離消耗的燃油就不相同了。在這需要說明一點,整備質量大的車走市區短途路況會加劇油耗的升高,大家細品。


四、風阻係數

近年來國人對於SUV的熱愛只增不減,大空間、高坐姿以及良好的駕駛視野的SUV車型成為市場香餑餑。SUV由於車身高大,相應風阻係數也是遠大於轎車,初中物理知識告訴我們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發動機所做的功主要就是為了克服地面摩擦力及風阻,這樣一來就算同等質量的SUV和轎車,毋庸置疑油耗肯定是高於轎車的。


五、三大件核心技術

國產車在國內起步較晚,不用多說發動機、變速箱以及發動機與變速箱的調教水平都是落後於合資、進口車的。我是本科機械專業出身,對於核心技術影響油耗比較容易理解,通俗一點說,任何機械設備都存在一個工作效率的問題,發動機通過燃油做功,發動機本身的熱效率就會導致輸出功率的變化,也就是說燃燒1L油不同的發動機輸出功率是不同的,加之動力傳輸至變速箱,變速箱仍然存在效率問題,這樣不斷的效率疊加,最終傳遞到車輪的功率也就不盡相同了。意味著行駛同樣的里程消耗的燃油量卻不同。

另外大家可換個角度去考慮油耗問題,國產車的技術落後於合資車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國產車有價格的優勢。舉個例子,花14萬買吉利某越(都說油耗高)與花20萬買2.0日產某駿(都說很省油),這兩款車我都開過很多次,我的切實感受是某越的舒適感、隔音及配置等明顯好於某駿。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假設某越比某駿油耗高2L/100km,參照一般私家車年行駛里程20000km,一年下來多燒汽油400L,按7元/升油價計算,每年多花2800元,大家不妨算下差價6萬可開多少年?答案是20年。很少有人把一輛車能開到20年,省不省錢你們說了算?


國產車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油耗也會越來越趨近於合資車的水平,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歡迎各位老鐵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論國產車的油耗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