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产车的油耗问题

昨天在头条发了一篇文章——论国产车的优势。现阶段对于国产车的品控、外观设计、空间及配置大家伙都是赞不绝口,基于全新的设计语言及造车理念,各大国产品牌也都纷纷推出自己的诚意之作。毕竟是民族品牌,它们的强势崛起不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愿吗?

国产车发展至今,大家讨论最多的也许就是油耗高的问题吧,大部分人一听说打算买国产车,就会说国产车不好千万不要买而且买了就后悔,发动机声音大油耗高是国产车的通病;一定要买合资车,合资车省油皮实耐用。国人喜欢随大流,人云亦云,只要说起日系车大家伙第一反应就是省油。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下面咱们说正事,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一下油耗高的原因到底有哪些?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身重量

我认为任何撇开车重谈油耗都是无稽之谈。举个例子,最被大家诟病莫属国产某城汽车豪华品牌,其整备质量达到1920kg,这款车就算不看车身大小光看重量都是一个标准中型SUV级别的车型,你若拿它去跟紧凑型的日产某骏(整备质量1614kg)、丰田某4(整备质量1625kg)或者本田某RV(整备质量1655kg)比较,重量相差300kg(300kg相当于4个75kg的大汉),一个满车的日产某骏跑起来你觉得油耗如何呢?按重量比较它应该和丰田某兰达(整备质量1910kg)站在一队,大家不妨可以看看汽车之家给出的油耗测试成绩供参考,

国产某城汽车豪华品牌: 10L/100km

丰田某兰达:9.5L/100km

日产某骏:9.0L/100km

以上给出的这三款车是分别单独测试的,并不是在同一路况、同一天气条件下测试的数据,这个数据你能说国产车油耗高吗?

为什么车重是影响油耗的因素?下面借用我在悟空回答的内容。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做功驱动汽车行驶,也就是说汽车行驶需要的功越少相对燃烧的油也变少。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也可自己亲身感受去拉一辆人力空车和人力车增重300kg做实验,你会发现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才可以将增重300kg的人力车拉动,不用说消耗的体力肯定大,这就说明车重是影响油耗的重要因素。


二、驾驶习惯

大家伙都清楚网上一大堆开车省油的技巧贴,大多是这样描述的,首先油门一定要稳住,千万不能大脚油门急刹车,多预判,多滑行,尽量少刹车,保持变速箱高档位匀速行驶,控制好车速尽量不要停车等待红绿灯。很多人就会说这样开车有什么驾驶乐趣,我就喜欢推背感喜欢连续加塞的快感,如果追求这样的驾驶习惯不管开什么车油耗高都是必然的。


三、路况

高速为什么省油,是因为它无限接近匀速行驶,保持匀速行驶是省油的关键。

我们不能拿经常高速路况的油耗和经常市区短途路况的油耗去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同样借助我在悟空回答的内容,还是拉一辆人力车做实验,当你拉着人力车刚走起来便停下然后再走起来一直重复这个动作走1km,相比较匀速走1km却轻松的多,这就说明同样走了1km但是消耗的体力却不同。同理汽车行驶同样的距离消耗的燃油就不相同了。在这需要说明一点,整备质量大的车走市区短途路况会加剧油耗的升高,大家细品。


四、风阻系数

近年来国人对于SUV的热爱只增不减,大空间、高坐姿以及良好的驾驶视野的SUV车型成为市场香饽饽。SUV由于车身高大,相应风阻系数也是远大于轿车,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所做的功主要就是为了克服地面摩擦力及风阻,这样一来就算同等质量的SUV和轿车,毋庸置疑油耗肯定是高于轿车的。


五、三大件核心技术

国产车在国内起步较晚,不用多说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发动机与变速箱的调教水平都是落后于合资、进口车的。我是本科机械专业出身,对于核心技术影响油耗比较容易理解,通俗一点说,任何机械设备都存在一个工作效率的问题,发动机通过燃油做功,发动机本身的热效率就会导致输出功率的变化,也就是说燃烧1L油不同的发动机输出功率是不同的,加之动力传输至变速箱,变速箱仍然存在效率问题,这样不断的效率叠加,最终传递到车轮的功率也就不尽相同了。意味着行驶同样的里程消耗的燃油量却不同。

另外大家可换个角度去考虑油耗问题,国产车的技术落后于合资车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国产车有价格的优势。举个例子,花14万买吉利某越(都说油耗高)与花20万买2.0日产某骏(都说很省油),这两款车我都开过很多次,我的切实感受是某越的舒适感、隔音及配置等明显好于某骏。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假设某越比某骏油耗高2L/100km,参照一般私家车年行驶里程20000km,一年下来多烧汽油400L,按7元/升油价计算,每年多花2800元,大家不妨算下差价6万可开多少年?答案是20年。很少有人把一辆车能开到20年,省不省钱你们说了算?


国产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油耗也会越来越趋近于合资车的水平,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欢迎各位老铁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论国产车的油耗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