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建安元年,诸侯间的连年争战,民不聊生,甚至出现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凄惨景象。百姓流离失所,赤地千里,粮食短缺,军阀也自受其殃。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汉末诸侯割据图

数年之前,毛玠曾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讨不臣,修耕织以蓄军资”的建议。此时的曹操占据兖州、豫州,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优势,初步实现了“奉天子以讨不臣”,可“修耕织以蓄军资”仍是一个难题。

同年,曹操打败了黄巾军,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和耕具,在这样的环境下,枣祗、韩浩向曹操提议实施屯田,曹操本人也有此意,于是曹魏屯田制便由此始。这一制度的推行,也为曹魏北方政权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起于枣祇,成于任峻,盛于国渊

曹操采纳枣祗意见之后,便任命其为屯田都尉。枣祗将荒地和耕种工具提供给流民,和他们按比列分成,仅仅一年时间,得榖百万斛。

在屯田制推行成功之后,曹操将自己的妹夫任峻设为典农中郎将,主管屯田事宜,在《三国志》中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任峻早年便率领宗族投奔曹操,深得曹操信任,之后任峻一直负责着曹操军队的后勤。这次任命并非只是单纯因为任峻的身份,也是因为任峻个人的能力。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任峻

枣祗、任峻之后,国渊成为第三任负责人,在他手中屯田事业又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不难看出,国渊典掌屯田事这五年,曹魏的军粮问题得到了解决,百姓对其也更有归属感。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国渊

军屯与民屯

曹操在打败汝颖黄巾军始建民屯,并设立完整的典农系统。最高一级的是典农中郎将,次一级的是典农都尉,再次一级的就是典农校尉。在大的郡国设置典农中郎将,小的郡国则设置典农校尉,而典农都尉一般都是设置在边疆地带。在边疆由于战事较为频繁,屯田官带有军衔,且在典农都尉下设置各个屯,每个屯设立司马一人,负责屯内事务。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民屯编制及收入

民屯内屯民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但为了保障安全,所以在农闲时会对屯民进行训练,以便其具有自卫能力。当然,若是战争发生在魏与蜀、吴边境之时,屯田民也会被抽调前去参加战争。

民屯赋役极高,无牛无田者,国家取其八,屯民取其二;无牛有田者,国家取其七,屯民取其三。在初期时,屯民大部分都是流民,为了生存下去,很乐意接受这样的赋役。但是随着天下三分,社会逐步稳定时,人民宁愿去地主家当佃农,也不愿再当屯民。至少当佃农,安全能够保障,不用随时被抽调去战场。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屯民劳作

地增而人减,农事难以弄好,甚至一年到头,“至亩收数斛以还,或不足以偿种”。久而久之,民屯便很难才给统治者带来实质收益,也就被废止了。

军屯比民屯出现晚上一段时间,形成于三国鼎立之时。在《晋书·宣帝纪》中言:

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 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宣帝就是司马懿,此时的他正在曹操底下任职,担任军司马。他向曹操提出了兴建军屯的意见,曹操同意并立即安排执行,不出一年,便国用丰赡。在此之前,虽然有过很多类似军屯的痕迹,但是性质都还是民屯。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司马懿

曹魏军屯生产者主要是曹魏军队,五里一营,每营六十人,不仅负责打仗,还负责耕种。军屯不仅都是强壮的劳动力,生产工具也较为优越,每年军屯可得数百万斛粮食,军屯也取代民屯成为了军粮的主要来源。

曹魏屯田的作用

解决了流民问题。汉末时期,军阀之间割据不断,不仅流民吃不饱,就连当时的军士也只能采桑而食。当时董卓控制着汉天子,但是在他死后,汉天子流落在外,尚书郎以下外出寻食,不是饿死,就是被军士所杀,分而食之。屯田制的出现,给了流民活下去的希望,虽然有很重的赋役,但是好歹也能吃上饭了。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董卓

保障了军粮的供应。那个时代战争不断,粮食也军队打仗的保障,袁绍官渡之战就是败在乌巢被烧,从别处难以抽调粮食,导致粮草供应不上。三国时期,淮南作为魏吴交界,摩擦不断。邓艾言:“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过亿,以为大役”。于是,他就在淮南实施屯田,解决了战争时运输粮草的麻烦,这也是后来曹魏战胜孙吴的关键因素之一。

曹操灭袁绍,定北方,三分天下的经济来源——曹魏屯田制

龙骨水车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曹魏时期,魏政府兴修水利,以此方便屯田,提高产量;魏政府还给流民提高了一批生产工具,且当时生产工具也不断得到改进。马钧在洛阳改进了当时的翻车,发明出了“龙骨水车”,效率更高更省力,对当时的农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