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胡惟庸案:因為一個人的囂張換來三萬人陪葬

胡惟庸是明代安徽定遠人,和李善長是同鄉,龍鳳元年他到和州投奔朱元璋,先後擔任過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務。洪武六年七月,通過李善長的推薦,擔任右丞相,到洪武十年升為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胡惟庸在剛剛擔任丞相的時候,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謹慎勤奮地工作,博得朱元璋的信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朱元璋讓他幹了多年的丞相。正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時間一長,胡惟庸的膽子逐漸大了起來,甚至連生殺予奪的大事,他也敢於在不報告朱元璋的情況下直接處置;對於各個部門送上來的奏章,他總是拿來自己先看,凡是對自己不利的,都要扣下來不讓皇帝看到。以至於造成了這樣的局面:來自四面八方熱衷於追名逐利的官員,都要到他那裡拜碼頭,向他行賄金帛、名馬、玩好之物,人數之多,數量之大,目不暇接,源源不絕。

朱元璋處理了兩個作威作福、高高在上、沉迷酒色的官員陸仲亨和費聚,被處理後這兩人都非常害怕。胡惟庸見有機可乘,於是暗中對這兩個人進行威逼利誘。這兩個腦袋大脖子粗的人,開始和胡惟庸秘密往來,並且在胡惟庸的授意下暗暗招兵買馬,作為日後造反的兵員。

胡惟庸利用職權之便和陳寧在中書省,偷偷閱覽了全國的兵馬簿籍,而且把朝廷衛士劉遇賢和亡命之徒魏文發展為心腹。太僕寺丞李存義是李善長的弟弟,同時也是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親,胡惟庸讓李存義暗中遊說李善長。有了這些社會基礎,胡惟庸自以為大事可成,於是派遣明州衛指揮林賢出海招攬倭寇。同時派元朝的舊臣封績給元朝寫信,信中對元朝俯首稱臣,請求元朝出兵做外應。

就在這個歷史當口,胡惟庸的兒子乘坐馬車在鬧市中學習現代人飆車,不曾想半路上從馬車上摔了下來,來了個“敢問路在何方?”,結果嗚呼哀哉。胡惟庸盛怒之下將駕車的人殺死。朱元璋知道以後怒不可遏,讓胡惟庸償命。胡惟庸害怕之餘,匆忙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一起研究準備提前造反,並且把他們的計劃秘密通告佈置在四面八方的團伙成員。

洪武十二年九月,占城國派使者到明朝來進貢,胡惟庸等人對朱元璋封鎖了這個消息。可是被宦官出來見到了,把這件事報告了朱元璋。於是朱元璋開始對各部門問責,在問責的過程中,胡惟庸把鍋甩給了禮部,禮部又把鍋甩給了中書省。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更是怒髮衝冠,他下令把相關人員全部抓了起來,嚴加追查幕後主使。不長時間,汪廣洋被賜死,汪廣洋的小妾陳氏為他陪死。朱元璋瞭解到陳氏是被沒入官的陳知縣的女兒,於是就問道:“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怎麼得到?”,這樣又下令追查。於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因為這件事都應當被判罪。第二年正月,塗節、商暠告發了胡惟庸。到此為止胡惟庸、陳寧和塗節的陰謀部分暴露,一一被殺。

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藍玉遠征蒙古時抓獲封績,封績被捕後進一步交代了胡惟庸的圖謀。與此同時,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也告發了李善長和胡惟庸往來情況,朱元璋大發雷霆之怒,殺了胡惟庸同黨合計三萬餘人。

從此,丞相一職被取消,明朝政治制度進一步走向君主專制。

明朝胡惟庸案:因為一個人的囂張換來三萬人陪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