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戰法”在荊州,病例零新增

鏖戰荊州40天

從頂風冒雪到春暖花開

昨天,564名南粵白衣勇士歸來


面對疫情,經歷過“非典”考驗的廣東衛生系統臨戰不亂、準備充分,將多年來抗擊傳染病的先進經驗,熟練地運用到荊州“戰場”,與各方通力合作,緊抓全面核酸檢測、全面流行病學調查、全面集中收治、全面共享廣東高水平醫療四大利器,基本控制住荊州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自3月2日起,荊州至今無新增確診病例。

一起來看看

廣東“戰法”在荊州抗疫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利器一:全面核酸檢測


初到荊州,當地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對確診、疑似、發熱、密接四類人群核酸檢測速度緩慢,全荊州僅一家機構可以進行核酸檢測。


更令人擔憂的是,每名患者從發病到檢測確診的平均時間長達8.8天,長時間的等待,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2月11日,荊州1110個確診病例中,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加在一起達到210個。而患者長期不住院,很容易感染到其他健康人群。


因此,核酸檢測能力就成了防疫核心能力。來到洪湖後,廣東醫療隊第一時間推廣核酸檢測,同時迅速打報告,請求湖北省衛健委特事特辦,批覆同意洪湖取得檢測資格。2月13日開始,洪湖所有的核酸採樣、檢測直接送到洪湖人民醫院檢驗科。隨後,荊州其他縣市也陸續獲得檢驗資格。


“確診時間由8.8天提高至0.9天,3天就做完了4000多名密切接觸者的篩查。”廣東省疾控中心一位負責人表示,核酸檢測能力的提升,大大縮短了患者的確診時間,為分級分類診療、盡收早收、精準施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3月2日,荊州共完成“四類人員”核酸篩查25728例,順利實現應檢盡檢,應查盡查,摸清底數,快速清零。


其實,將核酸檢測下沉到縣一級機構正是廣東省抗擊非典以來積累下的經驗。此次抗擊新冠病毒,廣東第一時間就將核酸檢測資格從原來的省疾控中心下放到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市,之後又迅速下放到所有地級市,最後根據疫情發展下放到個別疫情較嚴重的縣區,將核酸檢測推廣到最基層。“從非典以後,每一次傳染病出現,我們都是這樣操作的。”這位負責人說。


利器二:全面流行病學調查


除了帶來省內最好的醫護團隊,廣東醫療隊中還有一批優秀的流行病學專家。廣東醫療隊疫情防控組專家早在2月10日就隨第一批醫療隊來到荊州,隨即開展荊州城區和洪湖流行病學調查,之後他們的足跡跑遍荊州兩區六縣,為荊州社區疫情防控貢獻廣東智慧。


“當地基層工作者非常敬業也非常辛苦,但在縣級市能做流行病學調查的專業人士確實太少,我們來這裡要‘授人以漁’,把廣東的一些好方法分享給他們。”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李劍森表示。


“通俗一點,流行病學就是調查確診或疑似病人在生病前14天至就醫期間的活動軌跡:接觸過什麼人?去過什麼地方?坐過什麼交通工具?身邊都有誰?有沒有戴口罩?”廣東醫療隊疫情防控組成員、廣東省職業病防治所檢驗科主任黃永順表示,做流行病學工作類似破案,除了依靠患者或疑似患者的口述,如今還要依託公安部門和工信部門的協助。


“全面治療、全面流調、全面篩查。這是上級交給我們廣東醫療隊的任務,三者缺一不可。”黃永順介紹,在廣東和四川,流行病學工作者幾乎對所有已發現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追蹤和醫學觀察,發現其中1%~5%的密切接觸者核酸轉陽,“這個數據很有意義,如果當地的密切接觸者轉陽率低於1%,很可能說明當地的流行病學調查做得不充分。”


正是廣東醫療隊和當地社區工作者進行了全面徹底流行病學調查,荊州全市自3月2日起,至今無新增確診病例。


利器三:全面集中救治


在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之後,廣東醫療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全面集中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同時保證輕症病人不轉重。


2月16日、17日,荊州市中心醫院和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兩個重症中心相繼成立,並且立即收治重症患者。荊州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向華祥說,廣東醫療隊帶來了“指路明燈”。很快,荊州重症轉危重症、輕症轉重症病例數就下降了,病亡率得到了遏制,這給了荊州人民很大的信心。


3月12日,廣東醫療隊前方指揮部介紹

重症中心的建立有四大作用


一是在

提高治癒率,遏制病亡率取得明顯成效。重症中心成立後,荊州新冠肺炎病患治癒率大幅度上升,從2月16日的17.9%上升到3月12日的91.90%;同時,危重症、重症佔確診病例的比例也顯著下降。


二是實現集中收治,重症轉運取得明顯成效。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救治中心成立後,轉運了32例重症患者,其中危重患者11例。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轉運了20名重症、危重症患者。


三是體現科學防治,探索創新方面取得成效。中山市ECMO團隊到達當晚即奔赴石首,連夜轉運患者。第二天又奔赴監利,挑戰世界級水平ECMO轉運難題,並且帶機轉運成功。


四是鼓舞人心提升士氣有明顯成效。重症救治中心提高了治癒率,遏制病亡率起到很好的效果,集中收治的做法也逐步在其他地級市推廣開來。


為配合重症救治中心的運行,廣東派駐荊州市縣兩級的重症醫學科醫生、護士分別達到46人和117人,佔比為25.3%、35.1%。為了建設兩大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廣東醫療隊還聯動後方為荊州緊急添置了3400多萬元的設備,包括ECMO、有創呼吸機、氫氧機等。


利器四:全面共享廣東高水平醫療


荊州戰役能夠取得成功,還離不開兩地人民同心同德。最重要的是,荊州患者可以共享廣東高水平醫療服務,廣東與荊州前後方採取“一個標準,一套人馬,一個系統,一項制度”,讓荊州人民獲得廣東高水平的診療服務。


“一個標準”方面,除了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外,兩地還共同使用了廣東省發出的《新冠肺炎診療專家共識(第四版)》。


“一套人馬”方面,兩個重症救治中心掛帥的主任蔣文新和黃道政以及護理團隊都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都是鍾南山、覃鐵和、黎毅敏等團隊的核心成員,前後方保持密切溝通。


“一個系統”方面,醫療隊調配了7套遠程醫療設備到荊州,對接廣東遠程醫療系統,開展專家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助力荊州醫療救治。2月23日與鍾南山院士進行的遠程會診,就是運用了這套遠程會診系統。


“一個制度”方面,醫療隊和荊州當地救治專家、廣東後方的專家形成了固定的聯合會診制度。建立了每日重症病情研判制度和病人守治制度,做到危重症患者診療個性化,取得了明顯的治療成效。


來源 | 廣州日報、部分圖片來源見標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