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胃粘膜下隆起性病變怎麼辦?

患者胃鏡示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體粘膜下隆起性病變。超聲胃鏡示胃體隆起,起源於固有肌層,0.7×0.5cm,性質待查。這個嚴重嗎?可能會消失嗎?怎麼辦?

病例:胃粘膜下隆起性病變怎麼辦?


病 例

胃鏡顯示胃體上段前壁見一隆起,約0.8CM,表面光滑色澤同周邊,用活檢鉗觸之硬。超聲胃鏡顯示胃體隆起,起源於胃壁固有肌層,0.7×0.5cm,邊界清楚,低密度,回聲均勻。超聲胃鏡診斷:胃體隆起,起源於固有肌層的低迴聲佔位性病變,性質待查。

請問醫生:這個嚴重嗎?可能會消失嗎?胃鏡檢查醫生說半年複查一次胃鏡,你的意見呢?

回 復

你好,我已詳細閱讀了你發來的病史資料,你是胃粘膜下隆起性病變。

胃粘膜下隆起性病變是一種形態改變,泛指起源於胃粘膜層以下組織的病變(胃壁分為四層:粘膜層、粘膜下層、固有肌層、漿膜層)。

胃鏡檢查只能見到胃粘膜表面的情況。胃粘膜下隆起性病變,在胃鏡下只能見到胃壁局部隆起,表面粘膜大多完整、光滑。超聲內鏡是觀察粘膜下的病變,明確病變起源於那一層,粘膜下病變的形態、生長方式,以判斷其大致性質。

其實,胃粘膜下隆起性病變包括一組病變,分為:囊性病變、實質性病變。

囊性病變包括:囊腫、血管畸形等等,在超聲內鏡顯示粘膜下液性暗區,多屬良性病變,一般不需要處理。

實質性病變,超聲內鏡顯示粘膜下實質性佔位性病變,大多數是間質瘤,佔85%~90%,少數為平滑肌瘤、脂肪瘤、異位胰腺等等。

脂肪瘤、異位胰腺是良性的,不會惡變,一般不要處理。

平滑肌瘤也是良性病變,少數長大後可以發生惡變,而且平滑肌瘤與平滑肌肉瘤(這是惡性的)在胃鏡、超聲胃鏡下單從形態上難以區別,需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確定,但一般2cm以下都是良性的。

超聲胃鏡提示來源於胃壁固有肌層的實質性腫物,大多數是胃間質瘤。確診只有待病理檢查結果,一般需要做免疫組化,有時甚至需要基因測定才能確診。

目前公認:間質瘤是潛在惡性的病變,其良惡性常常與病變大小密切相關。直徑2cm以下的間質瘤,稱為小間質瘤。

2cm以上的大的間質瘤,少見,有惡性可能,有的惡性程度較高,可轉移復發。

2cm以下的小間質瘤,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尤其1cm以下的更是常見。其極大多數是良性的,僅僅表現為非常緩慢的生長,不會引起任何不適,也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往往呈自限性生長,就是長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就不會再生長,甚至會萎縮變小。

但極少數小的間質瘤隨著慢慢長大會出現惡性腫瘤的特徵,這就是所謂的“潛在惡性”。如果超聲胃鏡檢查發現瘤體有以下“不良因素”:邊緣不規則、潰瘍、強回聲、回聲不均勻,提示其生長較為活躍,有可能轉變為惡性程度比較高的間質瘤,這就需要及時處理。

對於沒有“不良因素”的2cm以下的小間質瘤,常規推薦超聲胃鏡隨訪,6~12個月一次。如果隨訪期間腫塊快速增長,需要手術切除。但長期超聲胃鏡隨訪,一則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二則增加經濟費用,畢竟大多數小間質瘤生長極其緩慢,不會變惡性的,因此,

臨床上常規建議:

1~2cm向消化道腔內生長的胃間質瘤在內鏡下摘除,以達到診斷和治療的目的,免去患者長期複查和擔心。

<1cm的,可以胃鏡複查,一年一次。如果有長大可能,需超聲胃鏡檢查,以觀察有無“不良因素”;逐漸長大到1.0cm以上,行胃鏡下治療;如果複查2~3次沒有長大,可以延長時間2~3年複查一次即可。

你已經做過超聲胃鏡,病變起源於胃壁固有肌層,7×5mm,邊界清楚,低密度,回聲均勻。因此很可能是胃間質瘤,屬於微小胃間質瘤,超聲內鏡下沒有“不良因素”,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良性的,生長很緩慢,服藥沒用,有自然消失的可能,但可能性較小。

目前不需要處理,可以胃鏡隨訪觀察,一年一次胃鏡檢查可以了。如果長大到1.0cm以上,建議進行胃鏡下治療,可在胃鏡下把瘤子挖出來,再行病理檢查。如果複查2~3次沒有長大,可以延長時間2~3年複查一即可。其生長緩慢,但何時突然長大是難以預料的。

當然你也有胃平滑肌瘤可能,這可能性很小,但就算是平滑肌瘤,你現在更是良性的,不用擔心,可以按照以上意見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