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派杨善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了接回来

景泰帝派杨善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了接回来

景泰帝派杨善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了接回来


俘虏了皇帝,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还是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皇帝一命。

也先想借明朝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明朝不同意。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

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是年八月,距离太上皇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他倒是愿意放人,可是景泰帝不高兴。

《明史列传》记载“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景泰帝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八月初二,他从也先的驻地出发,十四日,抵达居庸关。十五日,一轿两骑,悄然进入安定门。北狩一年的太上皇,终于回来了。

关于朱祁镇、朱祁钰兄弟的会面,历史上说法不一。《明史纪事本末》渲染说二人嘘寒问暖,彼此谦让了一番。《明实录》则只有一句“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不管是嘘寒问暖,还是冷眼相对,事实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

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太上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就这样,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景泰帝在位期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在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

彼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宫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朱祁镇复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

复位当日,他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二人。皇帝犹豫,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您复位无名。明英宗最终同意了,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

仓促之间,英宗来不及罢黜景泰帝,直到二月初一乙未日,才想起将景泰帝废为郕王。因此,短短几日之内,一个朝廷,竟然存在两位合法的皇帝,不能不说是奇事一桩。

二月乙未,英宗朱祁镇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癸丑,郕王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似乎还不解气,给了他一个恶谥,戾。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六日,明英宗驾崩,享年三十七,葬于裕陵,庙号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仅历三十七年的人生,便作了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

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热血,加上从皇位坠落的彷徨与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

英宗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闪。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