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名垂千古的君主,因妇人之仁被夺帝位一百年后才有庙号

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监国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谥曰戾。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朱祁钰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在位的七年,着实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大事。

明明可以名垂千古的君主,因妇人之仁被夺帝位一百年后才有庙号

网络图片

政治上稳定时局 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在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区连连,饥民遍地,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大明江山。政治上他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知道于谦有病后,景泰皇帝曾经亲自为他上山伐竹熬药,这份胸怀就远不是朱祁镇能有的。

明明可以名垂千古的君主,因妇人之仁被夺帝位一百年后才有庙号

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筹集粮草,厉兵秣马。组织新军,派于谦先选拔10万名战士组成五个团营;景泰三年(1452年),新军又增加5万人,改组10个团营。在征募戍军的过程中还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对戍军的控制权原来由贵族和宫廷宦官分掌;戍军中的每个营完全自主,分别受训,并各由它自己的战地将领统率。当来自各营的士兵必须共同作战时,这种情况在战场上会造成很大的混乱。

明明可以名垂千古的君主,因妇人之仁被夺帝位一百年后才有庙号

在于谦计划的安排下,每个团营由一个战地将领统率,整个戍军由一名从将领中选出的战地统帅控制。对戍军的监督到那时为止只由宦官负责,这时扩大到京师的官僚集团,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景泰二年(1451年),朱祁钰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景泰三年(1452年),于谦提出“核丁法”,每年两次由兵部和督察院联合核查团营人数,防止官兵吃空额。景泰七年(1456年),命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同时还清理了一批违法军官。从景泰元年(1450年)至景泰三年(1452年),镇压贵州和湖广省的瑶、苗少数民族的反叛。景泰五年(1454年)镇压四川南部发生反叛,景泰七年(1456年)镇压湖广的苗族反叛。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 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明明可以名垂千古的君主,因妇人之仁被夺帝位一百年后才有庙号

景泰帝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

明明可以名垂千古的君主,因妇人之仁被夺帝位一百年后才有庙号

明史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历史功绩应该在明朝皇帝中仅次于太祖和成祖。

但是贪恋权位,软禁太上皇南宫,整整七年之间不得出入。废掉侄儿朱见浚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不能全贤名于一生。死后没有没有葬入帝陵,也没有庙号,在成化十一年,才被明宪宗承认帝位,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直至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有了庙号“代宗”

明明可以名垂千古,却由于自己的妇人之仁被夺取帝位,死后连皇陵都没入。100年后才给了代宗庙号。如果早点杀掉英宗,没有夺门之变,活的再就些,那么他在明史的地位可能可以比肩太祖成祖了

明明可以名垂千古的君主,因妇人之仁被夺帝位一百年后才有庙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