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欧媚媚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唐高祖李渊万年的生活实际是极为潇洒,即位开心的,放到现在来说,肯定会让很多的“宅男”,羡慕不已。

  • 首先,唐高祖李渊是否是被逼退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事实上,我认为,唐高祖李渊退位,更多的是李渊,因为三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才心灰意冷,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将皇位交给了李世民。

或者说,唐高祖李渊,真的在起兵之前,就将皇位许给了李世民。但是,在后来又改变了主意,故意偏袒太子李建成,造成了三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心灰意冷。

而李建成,能够在李渊的支持下,威胁到李世民的权力地位,并且间接促成了,李建成向李世民下手。可以说,李渊手里肯定是掌握着唐朝的一部分兵力。这些兵力也许不足以让李渊诛杀李世民,但是,保证李渊能够安享晚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 所以,李渊肯定是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或者说,李渊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将治理国家的重担,交给了“接盘侠”李世民。

实际上,玄武门之变的功过,已经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后,到底做过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杰出的贡献。当然,事实证明,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帝的位置上干得不错。

  • 那么成为唐太上皇以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实际上,唐高祖李渊晚年的生活是相当的潇洒。

不说唐高祖李渊退位的时候,就已经是60岁了。在此之后,唐高祖李渊,在太上皇的宝座上,一共坐了九年。也就是说,在69岁的时候才去世。所以说,李世民完全没有亏待李渊的想法。

  • 李渊想要什么?跟李世民说一声,李世民当然是得全部献上。

其次就是在唐朝的重要宴会上,只要李渊想要参加,也可以出席。至于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向李渊称臣。不存在说李渊心存怨言,被李世民幽禁,不让外出、不能跟大臣们交流之类的的情况。

  • 甚至于,李渊还能够让,投靠的突厥大汗,给他跳舞助兴。

在宫里生活的待遇,那就更不用说了。要什么样的美女,李世民都会给他献上去,全都是漂亮年轻的。就说李渊在当上太上皇,60岁以后的九年中,还为李世民添了30几个弟弟妹妹。

  • 这样的李渊真的是被迫退位,被幽禁的太上皇吗?这是真的当太上皇供起来了。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李渊晚年的生活实在不好,宫殿缺乏修缮,生活受到限制,甚至让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封李世民为太子,监国,不久退位。退位之初,待遇还是不错的,仍然居住在皇宫的正宫太极宫中,而李世民则在太子的居所东宫处理政务。但李世民显然心有不甘,所以,对父亲开始不断“打脸”。首先是废除了李渊在位时的大部分政策,这也就算了。紧接着,李世民不断在公开场合批评李渊武德年间的朝政:诸如“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这些都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更是将李渊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评论的一无是处,贬谪出京,说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渊为非作歹。这些对父亲毫不掩饰的批评无疑就是在暗示李渊,赶紧搬出去。

所以,李渊也识相,在贞观三年四月,“主动”提出,愿意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居住,理由是那里“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实际上,弘义宫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里面根本没什么好景致不说,更是在规模上远小于太极宫,甚至比太子东宫也要小上不止一个规模。


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那大安宫环境如何?不好!因为有监察御史马周的奏书为证。贞观六年,马周上疏说:“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大安宫在宫城外,显得卑小,而东宫都还在城中,所以希望能够修缮大安宫,以彰显皇帝孝道,结果李世民不驳回也不采纳,搁置……

另外,李渊生性好动,在武德年间即使公务繁忙,战争不断,他也会四处游猎。但是自从成为太上皇,再也没有出过宫门。当年夏天,李世民前往九成宫避暑,马周又一次上书“臣又伏见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宫。臣窃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三百余里……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为避暑,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温清之道,臣窃未安!”意思是太上皇年事已高,皇上应该日夜伴随左右,现在跑这么远,太上皇想你怎么办?更重的话在后面,你自己跑到清凉的地方避暑去了,却把太上皇留在酷热难耐的地方,这是孝道吗?李世民依然不理,此后贞观七年五月和贞观八年三月,李世民又两次巡幸九成宫,都没有带李渊同行。


如果仅仅这样,也还罢了,关键是李世民后面的举动就有点不厚道了。贞观八年七月,李世民居然一反常态“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是他幡然醒悟了吗?不是,是李渊去不了了!因为那时候,李渊患了“风疾”,也就是中风了。对于一个年近七十的中风病人,再怎么想出去,也不可能挨得起舟车劳顿了。李世民却乘此机会大献殷勤,你早干嘛去了?贞观八年,李世民以为太上皇兴建清暑之所为由修建大明宫。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渊那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李世民不过又一次借尽孝的名义给自己造了个宫殿而已。果然,大明宫尚未完工,李渊撒手人寰。而李世民也顺理成章从太极宫搬入更为豪华的大明宫。

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著名的直臣魏征也看不下去。李渊去世一年后,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去世,李世民万分悲痛,常常思之落泪。更是在宫中造了一座瞭望台,时时眺望安葬长孙皇后的昭陵。有一次,李世民带着魏征一起登上瞭望台,让魏征一起看,魏征却回答看不见。李世民很诧异,当即指给他看。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说的是高祖的献陵,原来陛下说的是昭陵,那我早就看见了。李世民知道这是魏征在指责自己不尽孝道,只好悻悻然拆除了瞭望台。


伊耆角木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率领亲信发动政变,杀死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初步得手之后,李世民立刻派出手下猛将尉迟敬德赶到唐高祖那里。《旧唐书》里是这样写的,读来很有意思:“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南衙、北门兵马及二宫左右犹相拒战,敬德奏请降手敕,令诸军兵并受秦王处分,于是内外遂定。”从中可以看出,一身戎装的尉迟敬德来到唐高祖,从这一刻起,唐高祖李渊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和软禁起来,李世民通过李渊发号施令,手段极为高明。



《旧唐书》中说,唐高祖听到事变的消息,大惊,询问裴寂等人:“今日之事如何?”萧瑀、陈叔达建议说:“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陛下如释重负,苍生自然乂安。”意思就是让唐高祖交出权力给李世民,如此一来,唐高祖自己可以卸掉负担,由此解脱,国家也可以太平无事。唐高祖很识时务,说:“善!此亦吾之夙志也。”然后下令把李世民招来,抚着他说:“近日已来,几有投杼之惑。”李世民放声大哭,“哀号久之”。 不管李渊是主动的、自愿的,还是被逼无奈的,从这一天开始,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大权。五天之后,李渊正式确认李世民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同时大赦天下。同时,李世民集团的权力布局也在顺序展开。七月壬辰日,宣布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尚书左仆射,杨恭仁为雍州牧,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



八月癸亥日,唐高祖李渊发诏,正式传位给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东宫的显德殿即皇帝位,李渊被尊为太上皇。到了贞观三年四月,太上皇李渊搬出了皇宫,搬到弘义宫,唐太宗李世民正式开始在太极殿听政。这意味着唐太宗已经牢牢掌握了权力,可以放松对太上皇的控制了。有意思的是,弘义宫是唐高祖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劳,于武德五年兴建的,在宫城的西边。武德八年,唐高祖还曾经临幸过一次,吩咐在弘义宫里营造假山水。没想到几年之后父子易位,弘义宫也改名太安宫(也作大安宫)。李渊的一些小儿子也跟着他一同住进太安宫。《旧唐书》中提到,唐太宗每天早晚派尚宫为太上皇送来美食。李渊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岁,身边人嘱咐他说:“见到尚宫,你应该施礼。”李元名说:“他们是我二哥家的婢女,我干嘛向她们行礼?

”对待太上皇,李世民肯定不会像后来宋孝宗对待太上皇宋高宗那么孝敬。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有些看不惯了,上疏提出一些关于太上皇的建议,从中可以读出一点意思。马周认为,太安宫的形制过于卑小,而且处于城外,让至尊的太上皇住在那里,被四方来朝的各国使者看到,影响不好。所以应该为太安宫修造门楼,周围营筑雉堞,显出宫殿的高大气派,以彰显皇帝的孝心。当时,唐太宗正打算去九成宫避暑。马周认为,太上皇年纪大了,皇上应该朝夕问候膳食起居才对。而且太上皇留在闷热的长安,皇上自己跑到清凉之地避暑,也不合适。


总体来说,被夺去皇位的李渊是很明智、很老实的,很少露面,“游心道素,志存清俭”,没有太多的想法和企图,也因此,父子之间才能相安无事,他才能平安度过晚年。至于李渊过得是否如意,还要看他个人主观的意愿。如果他念念不忘旧日的至尊地位,不忘那些在事变中死掉的子孙,他肯定不如意。如果他能够坦然接受现实,不再心存幻想,安心养老,修真养性,他的生活应该还不错。

关于太上皇的比较正式的活动,史书中很少记载。贞观八年三月,唐太宗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的使者,太上皇和长孙无忌等人也在座。太上皇对长孙无忌称赞说:“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长孙无忌敬酒给太上皇,太上皇大悦,把酒赐给唐太宗。唐太宗捧着酒又来敬太上皇,流涕道:“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同年,太上皇参加了城西的一次阅兵,随后在未央宫设宴,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参加。

突厥可汗起舞,南越酋长咏诗,太上皇笑赞:“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捧杯为太上皇敬酒,回顾近年的成绩,说:“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太上皇大喜,群臣高呼万岁,那一天大家都很高兴。此时,太上皇李渊的人生已经走到了最后一程。转过年来的五月,李渊死在太安宫的垂拱前殿,终年七十岁(也有作七十一岁),葬于献陵。


宅历史


李渊晚年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玄武门事变三天后,李世民被封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将皇位禅让于李世民,称太上皇,以开国皇帝被逼退让,李渊仅仅当了8年皇帝,中国五千年历史,也唯有李渊是以开国之君而被逼退位的。

自从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以来,两千年封建社会,皇帝成为最受尊崇、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多少人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了这一宝座父子相残、手足相争,哪怕血流成河、白骨累累,不受逼迫的话,没有人会主动放弃皇位,李渊也不例外。



既然是被逼的,又不能改变什么,李渊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好好享受生活。如同现今社会被逼退休的老人一般,过着消磨时间的生活,说的好听点叫享受生活,说的难听点叫等死。

李渊从626年退位,到635年去世,又活了9年,这9年间李渊干了什么事呢?

1、吃吃喝喝开宴会。

李渊退位后,参加最多的就是各种宴会,吃吃喝喝,李世民抓住颉利可汗时开宴会庆祝,李渊弹琵琶,李世民跳舞,然后喝酒到深夜。诸如此类的宴会,经常举办。



2、宠信妃子,生孩子。

李渊退位时已经61岁了,这可是高龄,尤其是古代,可李渊确实是雄风犹存,在退位之后也实在没什么事可干,就只能宠信妃子,李渊的妃子有名号叫得出名字的有20个,叫不出名字的最少也有几百人之多,这些妃子在李渊退位后,注意重点是退位后,又为李渊生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这生育能力是相当强悍。

3、被监视居住。

李渊从退位开始,就一直处于被监视状态,只要不与李世民产生权力冲突,李渊可以干他想干的事,除了打猎被禁止。李世民在完全掌权后,才对李渊的监视稍为放松。



4、搬家。

李渊退位后前3年是居住在专供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后来被搬去大安宫,大安宫无论哪方面也比不上太极宫,没办法,因为太极宫李世民要住,只能委屈李渊这个太上皇了。

5、病逝。

到635年,李渊病逝,享年70岁,相比他的儿子李世民(只活了52岁),和他的孙子李治(只活了56岁),李渊已经算长寿了,他的长寿只因为晚年无事可干,碌碌无为,不过活得算值得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一方面名义上是太上皇,地位理应在皇帝之上;另一方面他是李世民的父亲,李世民的皇位也是他“禅让”的,按说应该是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实则不然。他的晚年生活还是比较煎熬的,尤其是常年受到“明君”的数落。

李世民刚刚登基不久,便开始公然批评武德年间的各种“弊政”。比如他在朝堂中说:“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这指的当然是开国皇帝李渊在建立唐朝之后将李唐宗室分封为诸侯王以镇抚天下,李世民这么一说,群臣也就开始附和了,说分封宗室也不是什么好事啊。李世民此时说:“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养己之宗室乎”,便将曾经被封为郡王的李氏宗族全都贬为县公,这种举动是不是让李渊很难堪?

裴寂是李渊的好友,并且参与策划了晋阳起兵,后来担任唐朝的宰相。李世民上台之后不久便找个理由把他给流放了,裴寂觉得自己是开国功臣啊,便上书请求能够留在长安城,李世民却说:“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也就是说,你裴寂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和太上皇关系比较好吗?按你的才能,能够当上宰相,还不是因为武德年间政治荒谬吗?

另外,李渊向来都是喜欢游山玩水的,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他不正在泛舟吗?但是李世民上台之后却把他从安逸的太极宫搬到了大安宫(即弘义宫),彻底失去人身自由。

李渊死后,李世民给他建的献陵只有六丈高,远低于帝王九丈的规格。在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专门在长安城中建了高观,以往昭陵,表达对亡妻的哀思,还带着大家一起来看。魏征却假装看不见,李世民说:“这么高的陵墓,你看不见?”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说的是献陵呢!我说咋看不见,原来说的是昭陵啊!”


国史通论


不怎么样!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紧接着就是软禁李渊,逼其退位,好让自己登基大宝。

而李渊呢?看到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作为一个父亲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他深深知道生在帝王家,这种事儿在平常不过,为了权力而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者大有人在。前朝大隋的隋文帝怎么死的,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他强硬的阻拦李世民登基,那么他将成为第二个隋文帝,同样会莫名其妙的死在宫中。李渊也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拦儿子的脚步,李世民已经杀了自己的兄弟,就不在乎杀自己的父亲。不如将皇位双手奉出,自己还可以做个名义上的太上皇。

就这样,李渊主动退位了,他自此在自己的寝宫之中居住,最初他住在太极宫,后来搬进大成宫。

李渊虽然享受太上皇的待遇,但是每天郁郁寡欢,即不见那些朝中老臣,也不参与任何政事,除了参与过有限的几次大型宴会之外,他几乎一步不离的待在大成宫,就连李世民要其随行避暑,他也不去。就这样李渊在孤独和悲伤中度过了9年。

李世民也许是觉得自己亏欠父亲,于是下令建造大明宫,为父亲避暑,但大明宫还没建好,李渊就病死了。在去世前的一年多,李渊躺在病榻上,终日不言不语,偶尔顺着眼角落泪,李世民来请安,他也不回应。由此看出他并没有原来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心狠手辣感到很无奈和痛心。


大狮


因为在儿子间取舍不定的李渊,终于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被迫退休。

作为曾经的最高权力者,李渊的退休生涯算不上洒脱。


他的退位,并非完全自愿,儿子李世民已然诛杀兄弟,父亲久恋权栈又有何意义?还不如早日让位给这个咄咄逼人的儿子。

也许是怨恨父亲当日立储时的反复,李世民对父亲并不十分友好,将其从太极宫挪出后,迁往大安宫,此处狭小闷热,高祖居住并不畅快,臣下也多有微词,但太宗并未为父另择他处,出宫避暑也不相请同行,可见得李渊晚年与李世民关系一般。


李渊退位期间,很少出席重大场合。

突厥撷利可汗于贞观四年被俘,高祖十分兴奋,召诸王公大臣庆贺,并称让位李世民“托付得人”,父子关系此后有所冰消。

由此看来,李渊老同志的退休生活在政治上是被边缘化的(这几乎是一定的),亲情是寡淡的,物质上是降低标准了的,总的来说,不算太潇洒。不知他屈居大安宫中,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犹疑,能怎样呢?作为父亲,手心手背都是肉呐。


钱多多368


李渊的晚年生活过的非常凄凉孤独,还要时不时遭受李世民的冷嘲热讽,最终在长达9年的软禁生涯中孤独终老。李渊虽然选择主动退位,但他毕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朝中有着自己的势力,比如唐朝的名将李靖和李绩在太子与秦王争夺继承权时,都选择了中立,这样的将领还有很多,而且李渊儿子众多,不缺乏继承人,再者李渊也不甘心退位,这些都是让李世民不放心的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平稳掌权,李世民只好将李渊彻底“宿卫”起来。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表现出对骨肉亲情的无视,而刚刚从隋朝隋文帝教训中走出来的大唐李渊,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可能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因此,李渊龙椅还没坐热,就乖乖的退位了,那他的太上皇日子是怎样的呢?

李世民接班,虽然没有直接杀掉自己的父亲,但是从此李渊过上了囚犯的生活。李渊的晚年生活过的非常凄凉孤独,还要时不时遭受李世民的冷嘲热讽,最终在长达9年的软禁生涯中孤独终老。李渊虽然选择主动退位,但他毕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朝中有着自己的势力,比如唐朝的名将李靖和李绩在太子与秦王争夺继承权时,都选择了中立,这样的将领还有很多,而且李渊儿子众多,不缺乏继承人,再者李渊也不甘心退位,这些都是让李世民不放心的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平稳掌权,李世民只好将李渊彻底“宿卫”起来。

李世民因为当年李渊支持李建成,因此怀恨在心,从李渊退位开始就将其视同软禁。头三年,李渊还是住在皇帝专属宫殿太极宫,李世民住在东宫做皇帝,但是李渊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其不能随意外出,而且大臣也不能来拜见,当时只有裴寂等少数之前心腹前来探望,但很快裴寂就被治罪,发配边疆。

不仅如此,在之后,李世民连太极殿都不让李渊呆了,找了个借口,将李渊搬迁到弘义宫,被李世民改为大安宫,意思是老实点。这里阴冷潮湿,当时李渊已经60多岁,而且形同囚禁,比在太极殿更加没有自由了。每年,李世民都会去当年隋炀帝修建的仁寿宫避暑,但是,从来不让李渊过去。在此情况下,身体条件越来越差。在李渊临死前最后一年,李世民不知道是良心发现还是接受了大臣意见,因此邀请李渊也去仁寿宫避暑,但是李渊打死也不敢去。

李世民也无奈,为了消除父亲的恐惧,表现出一点孝心,他下令为父亲修建大明宫,以改善李渊居住条件,让他颐养天年。但是担惊受怕的李渊心里很不安,在1年后就死了,此时大明宫还没修好。李渊这个开国君主,在凄惨孤独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不一样的板凳


你就别扯淡了 实际上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对他老爹还是不错的!因为玄武门之变后有了隔阂 所以李世民并没有怎么去看他 而是由长孙皇后去的 生活上基本上都予以满足 李世民自己裁减宫女都没裁减太上皇的!贞观四年李靖生擒颉利灭东突厥以后 两父子基本上没什么隔阂了 把皇位交给儿子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此后 李世民经常邀请李渊参加聚会 而且对李渊非常尊重 自己是皇帝 由贞观四年以前的儿皇变成了儿臣 对自己的称谓都变了 两父子还在舞会上一起弹琵琶 还让颉利跳舞 裴寂被贬后 李渊从太极殿搬到了大安宫 但因为大安宫地势低 雨天比较潮湿 然后就为太上皇修建了后来举世闻名的大明宫!没想到宫殿还没修好 太上皇就病逝了!至于死后你说的坟头比较低什么的那个是太上皇李渊自己要求的 还有李世民也怕后世盗墓贼 所以那样子 至于后来当然李世民变了嘛 他后面自己的坟墓很多陪葬品什么的 再加上到唐玄宗几代皇帝都为昭陵建设 所以昭陵成了古代第一大陵园 恢弘大气 和大明宫是盛唐国力的象征 即使不知道这段历史 你猜都能猜出来李世民应该对他老爹不错 李世民因为杀兄逼父已经蒙上了污点 他是一个那么爱惜名誉的一个人 为了名誉他不惜强忍心中一切的欲望 魏征那样怼他都能忍 魏征还是善终的 他手下的谏官不下200人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去虐待他老爹了 他得把他老爹给供他吃好喝好 因为他当一个好皇帝不光是为了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为了千古留名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要让他老爹亲眼看到他的伟大成就和巨大成功 他要打造一个大唐盛世出来向李渊证明他当初立建成为太子是错误的!所以贞观初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 李世民痛心疾首说对不起天下万民 更是无法向太上皇李渊交待!为此亲自披荆上坛求雨终至晕厥!这一切都足以说明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爱 因为越爱才会越想得到他的认可!李世民对李渊只有愧疚 只有爱 没有恨!至于你说的那个李世民说武德年间烂封 没有说错呀 确实是 但李世民没有批评李渊 李世民认为战时打天下需要那样做 而现在是贞观了 天下归一 所以情况就变了 需要因时制宜!而且天下也比较穷 至于你说的李世民贬裴寂那是因为裴寂早年诬陷过刘文静 他贪财揽权 思想守旧 李世民绝不允许这号人的存在 这是把国家利益至上 李世民做得很对 别说是裴寂了 就算是早年帮过李世民的宇文士及因为思想守旧还不是被革职了 因为贞观需要新政 需要革新 向与李世民关系比较近的老臣萧禹还不是一样 与房杜经常闹矛盾 与李靖也有磕磕绊绊 所以他也经常受贬 六起六落!不裁掉这些老臣贞观如何革新 如何打造大唐盛世 李世民正是因为太上皇的原因才没有立即拿下裴寂 而是等到了贞观三年!你的说法我不敢苟同


鞋拖大师小智祖师爷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交出了军权。一天之内痛失2子10孙,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可以说已经没有了精神支柱。可想而知晚年也是够凄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