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止房價暴跌,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房住不炒沒落實嗎?

作為房地產從業人員,當我看到這位專家的論點,感到相當詫異,其表示“要防止房價暴跌。因為在中國,如果說觸發金融危機,可能就是房地產”本人表示不贊同。

近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中國宏觀政策的調配,認為“要防止房價暴跌“的言論受到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要防止房價暴跌,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房住不炒沒落實嗎?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房地產本身是生意,其次才是工具


要防止房價暴跌,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房住不炒沒落實嗎?

生意就要遵循經濟規律,供小於求價格上漲,供大於求價格下跌,沒人買就沒有賣,這是最起碼的一個規律,至於其講的處罰金融危機是房地產這個只能說觀點過於狹隘,房地產本身的上下游供應鏈可謂相當廣泛,大概覆蓋40多個行業,同時總體上千品類通過房地產受益,這個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房地產需求不這麼旺盛這些上下游的廠家就不活了嗎?  就像《侏羅紀公園》裡面的臺詞一樣,“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生意也是的,春江水暖鴨先知,上下游的從業人員、公司會更加敏銳,市場並不會突然間的崩塌,在崩塌的過程中,大家都會尋找屬於自己新的發展路徑。

低估了國家對於“房住不炒”的決心


要防止房價暴跌,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房住不炒沒落實嗎?


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此後,與房地產相關的部門陸續出臺了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資、購房者信貸等方面。

經過這三年多的時間,我們作為銷售機構,可以說是衝在第一線,我們感覺整個市場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當下的社會發展情況,現在整個行業,投機行業可以說是非常少,更多的是改善型的客戶。現在的主流購房人群為70-80後,90後現在已經而立之年且90後的獨生子女比較多,一般情況下雙方父母幫小孩解決剛需住房的能力還是有的,我負責的兩個項目中間的客戶群體畫像裡面,75後-85前的購房客戶佔了主導,這類客戶平均年齡在45-35歲之間,屬於社會的中堅力量。

他們現在的住房大多為15-20年前的第二代住宅,時間久、設備設施老化,設計管理等跟不上,而且由於他們財富也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改善居住環境就提上日程,我們現在的主流購房人群為這類。

房子的業態已經發生顯著變化


要防止房價暴跌,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房住不炒沒落實嗎?

在之前房地產瘋狂的時代,小戶型,兩室,小三室相當普遍,一個項目130平方以下的住房能佔到80%,因為那是個一個剛需時代,人們要求首先有個房子,錢也不多,所以選擇有就行,而現在兩室、小戶型很少,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更少。

現在主流的戶型已經在120平方以上,賣得比較好的在130-140,而且近兩年大平層,平別墅開始走俏,這在之前是幾乎賣不動的,這類大平層、平墅客戶多為70後,有三代同堂的需求。這也說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

對於有能力的要改善居住環境,對於暫時沒有能力改善的人群,國家也沒有忘記,對於老舊小區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對其進行提升、改造,在鄭州有些小區國家出錢加裝電梯,改善居住環境,從之前的棚戶區拆遷,變成了改善居住環境,那些沒有錢的國家沒有忘記,有錢的可以追求嚮往的生活。

國家的發展重心發生轉移

要防止房價暴跌,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房住不炒沒落實嗎?

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這個稱呼是從上次經濟危機,國家4萬億入市之後才開始被叫響的,可是自2019年開始,一個“新基建”的叫法被廣泛提起: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而不再是拆建,這從一個方面說明我國經濟轉型的決心和未來發展的風口和扶持方向。

這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來,房地產真正的迴歸到了其原本的屬性,而作為我們從業者感覺現在的市場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才感受到了房地產作為其商品屬性擁有的基礎價值,之前的房地產行業被賦予了太多。而現在正在讓它迴歸本真。

胖丁感慨

真正健康的房地產市場,我們這些從業人員才會被尊重。真正健康的房地產市場,人們才會真正的安居樂業。真正健康的房地產市場,中國才有強大的國際地位。

我很幸慶趕上了這樣的改變,我們營銷行業和開發商被稱為狼狽為奸,現在迴歸理性的市場,我們才真正感覺到一個富強的中國。

利益相關十餘年房地產從業者,目前營銷公司策劃,兼任集團二手房全面工作,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胖丁說房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