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60歲以上缺乏教育的老年人有哪些比較合適的溝通方法?

小松語錄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怪。不知道你多大年齡?誰都有父母,還怎麼溝通?用語言溝通唄。可能小編家往上幾輩都是文化人,再往上都是諸如秦檜、嚴嵩、魏忠賢之類的文化人?

嚴肅的告訴你,素質和教育有關係,但不是絕對的。莫言的母親,梁曉聲的母親,中國千萬計成功的學者醫生軍人農民工人官員商人的母親很多都是“缺乏”教育的老年人,正是他們無私的奉獻、挺直的脊樑、勤勞的品質造就了近代中國精神。可能小編想說的是教養吧?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可能對家裡的年齡大的老人厭煩了吧?但願你生活在童話裡。


陽光老男孩之快樂人生


循循善誘的溝通方式

大多數60歲以上缺乏教育的老年人都比較紈絝思想,總以為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也不肯聽家裡人的勸告,喜歡一意孤行,又不肯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真的很讓後輩們為此操心。

其實我們心裡雖然有抱怨但是我們要學會體諒,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畢竟他們老了,需要的是更多的關心和關愛。

我們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正確的引導他們,告誡他們如何去做才是最好的。當然我們也不能急,凡事看情況,學會這用關心的語氣和老人們溝通,做到最好。



講一個前車之鑑的故事的溝通方式

老年人的思維可能比較敏感,並不是很樂意聽什麼大道理他們也並不是很想聽,往往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我們要跟他講古代時期的諺語小故事,他們或許就會有了興趣,也很樂意聽,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加以慢慢的引導,相信很快會有結果。

凡事都有兩面性,只要我們不放棄終會有收穫。


不打擊他們自信心的溝通方式

老年人都是我們家裡的老頑童,是需要我們理解和尊重的,你善待他他也會對你好。雖然他們年紀大了,可是心裡還明亮著呢,只是他們不願展露出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

我們要就事論事不要打擊他們的自尊心,雖然老年人和成年人在一起真的很容易發生矛盾,但是我們作為後輩要多體諒一下他們,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生活真的不易,哪有像現在一樣有這麼好的條件。

老年人都是家裡的活寶,是這世界上最珍貴的人,要想得取他們的芳心可得下足功夫呢。


我的家裡人也經常發生矛盾,雖然都知道誰說的更對,但是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說話聲有時也夾槍帶炮。可是儘管如此,自己我們先低頭,主動溝通終會收穫美好結局。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和家裡人溝通也是一門大學問,希望我們都能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大家庭!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和看法,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大琪小燈泡


謝謝提問!

先確定一下“缺乏教育”的含義什麼?是指沒沒知識、沒文化呢?還是指個人修養不夠呢?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只要能真心地尊重他(她)就可以進行順暢的溝通。

從題目的表述來看,你對這樣的老人是心存情緒的,這種情緒不是平等、友善的,而是有所嫌棄的,覺得這樣的老人不是心目中素養較高的老人。

中國尊老愛幼的傳統,並不是因為老人們真的都是言行可敬、舉止有度的長輩,而是因為他(她)們是年長的老者,經歷過比我們多的人生,同時身體已經開始衰弱了,作為禮節和善意需要這樣做,雖然有許多老人真的不是那麼德高望重,但作為晚輩依然要有必須的恭敬。

60歲,已經是花甲之年了,不管老人有沒有文化、愛不愛讀書,他(她)歷經的歲月已經可以寫成一部厚厚的大書了,所以,跟老人溝通只要保持一份恭敬的態度,再以傾聽者的姿態去交流,一定會順暢的,因為老人家都願意聊天,因為他(她)們經歷的人生故事需要去分享。只要你保持一顆包容的心,不要總是嫌棄、挑剔,高高興興的聽他(她)講話,一定能溝通順暢,並有所收穫的。


雨細花香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60歲以上缺乏教育的老年人。有哪些比較合適溝通方法呢?對於缺乏教育的60歲老年人,由於他們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讀書看報瞭解世界這方面就會受到限制。眼界相對來說比較狹窄。性格上也比較自我。所以在溝通上也比較困難。甚至有時他固執的性格讓我們無法靠近。對於這樣的老年人,我們更應該採取親善的態度。耐心的和他溝通。讓他相信我們。信任我們。在生活上多給予各方面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對我們產生好感。這樣我們就能夠進一步和他溝通。多順應他的思維進行引導。千萬不可用強硬的態度,批評教育他。如果他對我們產生了逆反心理。那麼溝通就會很困難。所以在生活上關心他,善待他,感化他。這些才是和他溝通成功的關鍵。


防疫於未然


缺乏教育的人在廣泛的意義上來講就是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但是沒有知識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性格古怪,不通情搭理的人。

只要老年人講道理就可以找到有效的溝通的方法。1、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孝敬父母不僅僅是給錢了事,老人更需要的是兒女的陪伴。所以我們在平常給父母零花錢的同時,也應該找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2、遇到意見和父母不統一的時候,也不要亂髮脾氣,要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真的是父母的錯,也要委婉的表達。畢竟古言曾雲“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從我們嗷嗷待哺的時候,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們養大真的很不容易。烏鴉都知道的反哺之情,又何況我們高智商的人類呢。

如果真的碰到不講道理、油鹽不進的父母,我們也只能儘自己的能力孝順她們。但是在孝順他們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堅持一定的底線和原則。 子欲養而親不待。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孝敬他們,不讓他們感到傷心和孤獨。



山東姑娘VLOG


我認為缺乏教育這個詞用的不太妥當,60歲以上老年人,應該受到尊重,即使有一些老年人的行為有些過分,也不能用教育這個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企圖教育老人的人,是不是有些不知道老少?

和老人溝通比較難,那是你沒有換位思考,如果你換位思考一下,設身處地的為老人想,溝通就不難了。缺乏教育的不是老人,而是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和老年人溝通,首先在稱呼上,應該尊敬一些,不能沒大沒小。

有一次我在聯通辦理網費業務,那個女服務員帶搭不理的,我問她一些事情,她不願意和我說,拿出來一張廣告讓我看,我說眼花看不見,讓她給我讀一遍,她撅著嘴唸了十多分鐘,她如果叫我一聲大爺,我不會難為她。


劉井隆


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都認識到了家長的言傳身教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在孩子面前說話做事都很注意,以免孩子 模仿 大人的不良行為,但許多老人就沒意識到這一點,時常出現髒話和一些不良行為,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即便極少數爺爺、奶奶是具有高層次文化和豐富的育兒經驗者,也往往會因其所處的時代不同、認識不同,而在教育方式上與現代教育出現或多或少的衝突,這是難以改變的事實。我一直主張,儘量由父母親自己帶孩子。


標峰理評論


有些要老不老的人主要裡素質太差,沒有集體主義審美觀,你若經常出去旅遊就看得到亂吐痰,亂丟垃圾,不尊守時間,若集中開會時,她(他)們還會脫掉鞋了,穿雙襪子臭得難聞,把腳撓到多高,甚至踩到前排靠背上,這些都是無文化,缺乏教養的表現。這種行為多數認為是農村人,實際上是歪理,農村人有含美的人不比城市少,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記得一次我們去青白江旅遊,中午飯後在一禮堂聽產品推介會其中我們前座位有四五個綿陽女人都在五六十歲之間,聽演講時都把鞋子脫還要光腳丫臭得難聞,就把腳撓起多高踩到她們前排座位靠背,這種不雅觀行為讓人討厭,而且還不聽招呼,象這些人也許從未出過門或缺乏教養,若這樣的人出國旅遊有損於做人的形象。


平安4836745164142


1)與老人初次聊天時避免敏感的話題,如幾歲(尤其對女性,除非老人主動講)、配偶子女(因為有些喪偶喪子,相反,若他主動講也可就此問題多交流),也不要輕易談論其白髮、老年斑或某些疾病的臉部表徵,因為有些老人怕別人關注自己的老病。

2)如果你問一個問題或說一個東西,不管你自己覺得多重要或有趣、或老人曾經的職業多讓人羨慕,如果老人不願深談,面露不悅或打斷你話題,說明這個事可能對他而言並不意味著高興,甚至勾起某些我們未知的不愉快回憶,那就儘量即時終止這個話題,默記打斷點就是了,以後如果條件成熟或感到需要由此切入解開心結,則待彼此或熟悉、或投緣、或達到能敞開心扉暢談時巧妙問之,抑或旁敲側擊(如問護工)瞭解他心結所在。

3)即使知曉老人病情且自己或許能幫助他,勿隨意高聲高談之(若欲向老人推薦藥方之類請提前告訴組織者),因為有些老人不願同寢室的人知道他的病,但可以先直接或側面瞭解老人是否罹患某些疾病。

敬老溝通之道的高級培訓:

對於可以說話的老人,問詢對方貴姓,例如對方姓李,如果對方面貌較老進而詢問可否稱呼您李奶奶(有些老人不願顯老希望只被成為阿姨、叔叔,對此可以從表情觀察,改口稱阿姨叔叔使自己更易被接受)而且稱呼她的姓可以減少陌生感。可以問對方“你身體還挺好噢”(前提是對方看上去身體不錯),如果得到確認回答可以向他請教養身方法,如果一看對方身體就不好可以問我和你講話是否影響您?如果他不介意可以問您看上去氣色不太好之類?如果他不願意談他疾病的名稱就不要刨根問底(因為有些老人不好意思講自己有泌尿系統疾病之類),說一些健康方面泛泛而談的關心話,甚至於問他陪他聊聊最近新鮮事或笑話之類,陪你開心開心怎樣,或講一下自己做過的其他好事(讓他放下戒心感到人間還有溫暖在),如果對方報出了自己疾病,不要隨意講述這種病的嚴重性以免嚇到老人(有些老人不知道自己疾病的嚴重後果),也儘量不要在老人面前流露出焦慮恐懼的神色以免老人多想(附:癌症是一種絕不會通過空氣接觸傳染的疾病,得癌症的老人非常害怕被人排斥,如遇上這樣的老人表現要既自然又關心)。對於有些老人在不問年齡的前提下可以問其屬相,由此間接瞭解其認知能力是否能夠接受語言關懷,否則把有限時間用在更需要的老人身上。

敬老志願者常見的一個誤區是在陪伴中,老人能夠、且堅持自理的小事情顯得過於熱情,包辦代替,但善心未必等於善行,有些老人脆弱的自尊心會因此受次打擊,認為別人視自己老而無用,如果不慎弄傷老人、弄壞物品則更不利於雙方,另一方面在護工面前顯得對老人特別無微不至未必有利於老人與真正長期照料他的護工之間的情感友誼。您可以將這份可貴的能量寄存在心理,將其紅利用在日常所親的身邊之人上。要付出絕不僅意味著主觀的熱情,還要換位理解別人真正想要的東西,將其借鑑於家庭關係,愛並非把自己認為該給別人的東西塞得越多越好,而應當能夠接受、區別他人與自己所理解之需要的不同,否則的話就如孔子所言“過猶不及”。

有些時候,相比你具體表現給他人的行動,你的姿態、表情、口吻等非直接因素更多表現你對他人是否存在理解、尊重,而這恰恰是很多“被關心者”一直渴望卻難以得到的。感恩您儘量避免嘴上說關心的話,但站在老人的角度卻容易感到是高高在上的領導來慰問群眾,反之,即使是已經無法說話躺在床上的老人,有時即便你因為無法與之交流而話語不多,但做得到位依舊能讓他感受他寶貴的溫暖感,如近距離彎下腰去問候臥床老人,老人更易覺得得到平等看待與重視,說話時即使知道他無法反饋也關切地駐足一會兒而不是念完“臺詞”就走。此處僅為舉例而非操作標準,具體操作還要根據老人不同情況等因素,然而敬老離不開給老人帶去關懷感這一樸素而又偉大的技巧,這依賴於溫暖她的內心而非強求某種外在的形式,只要效果到了就是無價的支持,故而儘量不讓她感到自卑無用或欠你人情。當然,無話可說也未必無事可做,對於還能溝通的老人,可以在老人無反感情況下適時為老人梳頭增加親密感和溫情(不強求、我帶著梳子)或利用手機放優美音樂或老人愛聽老歌戲劇等,若瞭解到老人愛聽哪方面的音樂請告訴組織者以便我針對性為其收集,因此也可以適時詢問一下老人住在這裡有些什麼其他需要。


多萊裝飾


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到這個年苓段,走過了人生所要走的一切路,有豐富的閱歷,他們一生,上孝父母,養育家庭,一生為家操勞,為國貢獻,我是個六十歲的人,你問這個問題,我只回答我的問題,與別人無關,我最缺乏教養的是把獨生孩子溺愛成了精緻的利已主義者,最後的結局,把好自巳的養老房和養老錢,離的遠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