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風物詩,女性與靈魂模本,女性藝術家―鹽田千春

名校志向塾名美工作室


談到三月,你會想到什麼?


春色,彷彿太尋常。


櫻花,卻又嫌太早。


實則,在三月這個特殊的月份裡,秘而不宣地匯聚了某種巧合。


農曆三月初三(明治維新後改為西曆三月三日),是日本傳統節日雛祭り,家有女兒者會陳設雛人形,供奉桃花,以祈求女兒健康幸福。


1904年3月8日,紐約街頭湧現出一群要求政府給予女性平等參政權的勞動女性。國際婦女勞動日由此誕生。


無論東西,"三月"與"女性"似乎早已結下淵源。


因此在三月之初,我們想為大家介紹一位構想奇幻,又善於自省洞察靈魂深處的女性藝術家――鹽田千春。

三月風物詩,女性與靈魂模本,女性藝術家―鹽田千春

鹽田千春

出生於1972年

畢業於京都精華大學洋畫科

曾在漢堡美術大學、柏林美術大學等多地進行學習

目前居住於德國柏林


去年下半年在森美術館舉辦的鹽田千春展"魂がふるえる",令無數人一夕落入鹽田千春的"千絲萬縷"之中。"千絲萬縷"這個形容,我也無意說笑。無論是我自己還是他日前往看展的友人,在這個浸入式裝置展上,都咀嚼到了一種意難平的沉默。


"這是一場離死亡最近的展覽"


據鹽田千春回憶,接受本次出展的開端是在大約2年之前。接到offer的第二天,12年前治癒的癌症突然復發,令她頓時陷入驚慌無措的境地。在這種特殊的心境左右之下,她最終決定在進行治療的同時按原計劃出展,將最真實的生與死的剖白完完整整編織入本次展覽之中。


「ここまで死と寄り添った展覽會は初めてで、死や生きていくことを考えさせられた展覧會でした」

"(對我而言)如此近距離接觸死亡的展覽會還是第一次,它成為了一場能讓人不斷反思死與生的展覽會。"鹽田千春這樣評價道。


場內無數作品展現了這種對死亡的細不可聞的戰慄與彷徨。

三月風物詩,女性與靈魂模本,女性藝術家―鹽田千春

「どこへ向かって」展示與森美術館入口


絲線製成的帆船,似乎一次呼吸就能使帆船脆弱的行駛方向被破壞。早在進入展廳的時刻,我就不得不屏息凝神。


三月風物詩,女性與靈魂模本,女性藝術家―鹽田千春

「手の中に」


描摹孩童雙手的金屬裝置。


據鹽田千春的訪談所說,手心裡捧著的是象徵"魂魄"與"生命"的絲線。我本人在看到這個裝置時,雖然一時情不知所起,竟無端產生了一種"生命充滿雜音,全是一場無法停息的感官暴力"的錯愕感。

三月風物詩,女性與靈魂模本,女性藝術家―鹽田千春

「外在化された身體」


全場最直白地將鹽田千春與癌症的搏鬥過程完全肢解、再進行展示的,無疑是它。這個作品的背景,是鹽田千春在接受化療時所感知到的"身體被抽走,只留下魂魄"的獨特感受。


評論家片岡對於這件作品如是說:


「(塩田は)これまでは不在のなかに生命の営みの存在を感じ取ってきましたが、今回の作品ではその不在が作品化された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鹽田曾一路描繪過各種不在場的生命的活動軌跡,而這次卻把這種'不在場'的感官直接作品化了。"


我想,我與友人的沉默或許也是來自於這種"不在場"卻格外強烈的扼腕感。


"具有強烈私性(わたくしせい)的創作者"


許多評論家在談及鹽田千春時,會認為她是一個"具有強烈私性(わたくしせい)的創作者",而鹽田千春自己也在訪談中確認了這一點。


私性,原本是一個哲學詞彙。


在擁護"表象論"的唯心主義哲學家(代表人物:叔本華,伯格森)中,"私性"被認為是人類意識最根本的一種特徵。"私性"是一種通過感官收集各類知覺,最後經由主觀判斷形成的意識體驗。


其最大特徵,是獨一無二,說得極端些,就是自我與他人無法完全達成和解。在藝術領域,這種"無法和解"的理念又時常被表現得異常明晰。


鹽田千春可以算是這種做法的現代代表人物。在她早期的作品中,這種完全基於自身瞬時體驗的理解就已經定下基調。


三月風物詩,女性與靈魂模本,女性藝術家―鹽田千春

「集合」


在初登主流藝術舞臺的1997年,她的作品常常會用到最貼近大自然的材料――也許可以聯想到"物派"的影響,關於這一藝術風潮,我們曾在保科豐巳的文章中提到。

三月風物詩,女性與靈魂模本,女性藝術家―鹽田千春

然而,鹽田千春的做法卻是極其粗暴直接的。


她說,自己曾一次次把泥倒到自己臉上,聽身體呼吸的聲音,以重獲意識,找尋自己真正的使命。她認為,對她而言,這是一個儀式。


或許,這就是評論家們所看到的,一種找尋強烈"私性"的直白而熱情的渴望,鹽田千春確實是一個"私性"的創作者。

女性藝術家往往以自身獨特的視角打開了一種全新的藝術體驗。


我並不想在此處過分強調性別的區分,這種區分在當今的觀念變遷中已經逐漸失去了效力與存在形態。只是三月的許多日子,許多快活的情緒被獻給了女性。這或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讓我們能夠近距離去欣賞她們所展現的生命與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