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約:讓懂法律的會計來當程序員

作者:何寶宏 《區塊鏈雜談》名譽主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

智能合約是指所有條款都是用計算機語言書寫的,這個概念早在1994年就提出來了,但這一理論一直沒有得以落地,智能合約真正煥發出生機,還是要感謝區塊鏈引入了智能合約的概念。 而合約,則屬於法律範疇,百度百科上解釋為雙方當事人基於意思表示合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為私法自治的主要表現。在人類文明史上,合約實際上包含了大量的常識、假設和無需清楚說明的慣例等,有些很難在商業合約中明確描述。

區塊鏈時代的智能合約,加上了“智能”兩個字加以約束,就是合約寫入區塊鏈後的不可更改和無條件執行,是有區塊鏈自動執行的合約,而不是因為合約天生的具有智慧。

現實中的智能合約不考慮任何法治精神、契約精神和合約外其他“未編程”的因素等,只是基於規則並嚴格按照規則行事,機械地執行命令。在這個過程中,被稱為“智能”的原因,並不是普遍意義上理解的“智能”,實際上是“傻”的表現。

理想的智能合約中的“智能”不是機械的,而是複雜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會動態學習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程序員如何編程呢?

人類的智慧,很難用語言描述,更難以用機器語言描述。如何對智能編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編程後還根本無法更改,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程序員首先要讓智能合約變智能,可能需要引入人工智能和合約的新編程語言等,並且還要培養大批合格的智能合約程序員,這些程序員要懂合約,還要了解記賬,看來只能讓懂法律的會計來當程序員了。

當然,還需要不再堅持“Code is Law”,在發現違背常識、精神和原則等抽象概念的情況下,允許外部“超機器”力量介入,干預合約的更正和執行,不再執行機器看來還是正確的,但人看來已經錯誤了的智能合約。

因此在未來,一個善於發現智能合約中的瑕疵並據此能獲利的人,不會被稱為黑客或是認為在犯罪,而是個正當的、必要存在的職業。因為這更像是一個註冊了的“智能合約會計師”,正在利用稅務漏洞為其客戶合理避稅。

關注科技行者微信公號(itechwalker),獲取《區塊鏈雜談》電子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